《北堂树萱》付梓感怀

雪初

<p>《北堂树萱》内容简介</p><p>管淑珍</p><p>长篇小说《北堂树萱》描写了中共地下党护送民主人士到李家庄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和商讨新政协会议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天津,从一个名叫林子衿的小女孩寻找亲生父母的经历开始写起。本书描写了中共地下党的工作人员为了革命事业付出极大代价的过程,特别是左忆青、荣子青、初金凤等女性革命者,在母女之爱与革命事业之间的伟大抉择,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而叶家大院作为天津市井的某一侧面,也显示了天津地域文化与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p><p>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作为曾经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无数党员群众魂牵梦萦的地方,而围绕西柏坡周边村庄也成为当时中央各部门的驻地,李家庄村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所在地,当时的李家庄村,是中共中央城工部所在地。</p><p> 1948年,在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在“五一”节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立即得到各方面的热烈响应。从这时开始,筹备新政协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戮力进行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p><p>当时天津护送民主人士到解放区的任务是由天津地下党完成的,如1948年秋秘密安排护送民主人士楚图南、王冶秋等去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随后,又护送闻一多夫人和李何林夫妇等去解放区,这些都是史料上有所记载的史实。</p><p>《北堂树萱》是一部小说,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大多是在天津这座城市中展示出来的,其背景是天津地域文化。《北堂树萱》这部小说以“三分实七分虚”的写作方法,虚构了天津地下党护送民主人士到李家庄的故事。由于这项任务是一项秘密工作,都是由长期坚守在秘密工作战线的同志来担任的,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显得若隐若现、错综复杂,由此,也营造了《北堂树萱》的叙事空间。</p><p>《北堂树萱》中“我”名为林子衿,出生于1931年,当时正赶上日本侵略者在天津制造的便衣队暴乱,因此“我”与父母失散,并在艰难而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走上革命道路,奔赴李家庄完成重要任务,同时,协助天津地下党进行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使她在精神成长方面展开了新的一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已经入党的林子衿作为南下干部离开天津,继续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给自己的亲生父母留下一片带有纪念意义的红色萱草花。</p><p>林子衿寻找亲生父母的过程,也是林子衿寻找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过程,来到李家庄,思想上受到极大教育,这是她追随中国共产党走向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升华过程。</p><p>谨此这部小说来表达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立七十一周年的崇高敬意!</p><p> </p><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堂树萱》付梓感怀</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管淑珍</span></p> <p>不赠书。不赠书。不赠书。真不好意思,在我平生第二本长篇小说诞生之际,我竟然说出“不赠书”这样显得有点冷其实很老实的话。在这里,我充满歉意地向天津卫内外的父老乡亲和师长亲友说一声:不赠书。以前,我每次出书,都有文友师友或亲友向我索书。以前,我再穷困,也可以承受,因为那时的我,感觉上总有那么一些血气方刚的意味。现在,如果我说我血气方刚是矫情,当然,如果我说的老迈年高,也是矫情。我想,前半生的艰难,可以承受,因为血气方刚;后半生的艰难,难以承受,因为我跟所有人一样,慢慢地进入抛物线的后半段弧线。经过疫情,经过家庭变故,经过几次生病,我越来越感觉时光的珍贵,写作能力的珍贵,知音的珍贵……有一次,我在旧物市场看到一本书,是一位老先生赠送给别人的书。我不知道这本赠书是怎样进入旧物市场的,然而,我心中确实掠过一丝悲凉的风。写作有写作的惬意,然而,写作也有写作的苦楚。当然,有人就会问我:“写作有苦楚,你不写就得了呗。”每次听到别人阻挠我写作的话,我都想起小胡同大杂物的阁楼。我受委屈,一多半是为了写作。写一本长篇小说,要集中精神,每次入定,我都害怕有人“搅乱”,果然会有人“搅乱”。别人的理由总是正当的,她们会说你写了也没人看。前些日子遇到小胡同大杂院的邻居,感觉她与上一代大杂院的女性是一样的,还是老舍先生笔下“小刘麻子”“小唐铁嘴”之流角色演变,她说:“你写那些谁看呀!”一脸的鄙夷,满嘴的嘲讽。我感觉老舍先生是最懂得市井底层的著名作家。别人是俯视市井底层,而老舍先生是平视市井底层。天津诗人高老师说他所写的诗在市井中也能得到肯定,我想,或许因为他不是女人。我是女人,我生在市井底层,我没有写作的一切条件,对于我来说,写作一直不是名正言顺的事,可是,我终是不肯放弃。有人又说了:“你不放弃写作还不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自己的名利。”我不想矫情。夏虫不可语冰。疏之学妹曾说过一句话:“管姐一生的努力,看似属于个人行为,其实是具有社会效应的。”我觉得疏之学妹或许是带有师兄弟之间的感情色彩才说这样的话,又或者,疏之学妹是真有眼光的。同样有眼光的还有资料室的朱大姐,我在撰写《刘云若传论》等书时,一直“打扰”朱大姐,可是,朱大姐说:“我会全力支持你!你不容易,同时,因为你写过长篇小说《女刺客》,所以我会支持你!我喜欢能写长篇小说的人。”我给朱大姐添了无数麻烦,朱大姐让我阅览资料,还要照顾我喝水吃饭,有时我生病,也要照顾我。可是,我从未向朱大姐赠书。有一次我想赠一本书,朱大姐说:“不用了,你好好写,我永远支持你!”管淑珍何德何能,能够得到朱大姐这样八十年代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我想是来自于八十年代共同的梦想吧。《北堂树萱》在我那种“乱成一锅粥”的生活环境中诞生,也是命大。当我思路枯竭的时候,我回到那个曾经令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小胡同大杂院,思想的大门一下子就打开了:“我跟叶家大院的因缘,也算三生三世了。”那些眼泪和字,汩汩滔滔,一发不可收拾,《泪水泡出女人字》,不是矫情,也不是煽情,只是《陈情表》一张。长篇小说《北堂树萱》或许还有续集。续集,我会把视线真正对准小胡同大杂院,所有的真相都不必掩饰。因为埋头写书,几乎濒临众叛亲离的绝境。不过,上天的安排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上天有个声音告诉我:“叛了的,就不是你的众;离了的,就不是你的亲。不离不弃,方为天意,天意不可违。”好吧。写书时我只有一个祈求,祈求看不惯我的人——不要打断我,不要打扰我,不要打压我。话说回来了,还是开头那句显得有点冷其实很老实的话:“不赠书。”请大家原谅管淑珍——不赠书。</p><p><br></p> <p>萱草虽微花🌸 ,</p><p>孤秀能自拔。</p><p>亭亭乱叶中,</p><p>一一芳心插。</p><p>——苏轼《萱草花》</p><p><br></p><p>萱草生堂阶,</p><p>游子行天涯。</p><p>慈亲倚堂门,</p><p>不见萱草花。</p><p>——孟郊《游子吟》</p> <p>最后我还想说——感谢天津市作家协会!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希望天津卫内外的父老乡亲和师长亲友多多支持管淑珍!</p> <p>祝贺管老师《北堂树萱》付梓。您的艰辛和努力终于有了闪亮的结晶,您也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了。学习您的坚韧和努力。学习您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