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农村最后的肥肉

王振坤

<p>近年来,响应着“城镇化”的扩张,地方政府驱赶着农民进城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正好配合着当前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一箭双雕。在死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情况下,基层用地指标大大受限,通过占用耕地进行城镇化扩张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农民手中最后的资产——宅基地这块肥肉,正成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疯抢的标的。</p><p>时移世易,改革开放近40年后,农民,作为几千年来的弱势群体,当前长期承受着城乡二元结构隔离,承受着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压制,在为中国的工业化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正面临再一次被围猎的命运。</p><p>宅基地</p><p>农村最后的肥肉</p><p>近日,一则新闻在网络掀起了轩然大波:成都市就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日前出台专项方案,鼓励在农村有宅基地的城市居民和到外地生活的农民退出宅基地,并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补偿,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p><p>此项改革今年将在温江、邛崃、郫县、都江堰、彭州等部分区市县开展试点,明年在成都全市范围推开,2020年底前形成改革成果。不仅是四川成都,这种现象在广东、湖南、河南、浙江、黑龙江等地普遍存在,伴随着全面炒房的浪潮,正在全国普遍蔓延。其中只有10%左右是主动自愿放弃宅基地的。</p><p>如果说以前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还是半遮半掩,羞羞答答的话,那么这次赤身上阵,用“大棒加胡萝卜”,连哄带骗将农民赶进城,并将之上升为地区发展战略,算是明目张胆了。规模之大,势头之猛,装扮之堂皇,让人侧目。而农民具有天然的短视性、功利性,容易因为贪小利而受骗。</p><p>宅基地之于农民,就像房屋、工作之于城市人一样重要。农民失去了宅基地,就失去了立足农村的更本。如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只是想要拿到农民的宅基地进行溢价开发,赚取超额利润,而不根据市场土地价格给予农民足够的补偿,不保证政策的公平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解决农民进城后就业、养老、医疗、子女上学等根本问题,农民必不能在城里真正扎根。</p><p>失地农民,在城市里不能安定,农村也回不去,他们将变得一无所有,其惨状可想而知,社会的稳定也必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p><p>近日,有农民朋友在后台发表了自己的困惑:自农村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来,粮食价格下降了不少,农业户口也取消了,试点地区也相继出台了有偿退出农村土地的政策。那么,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国家是不是打算把农民都赶出农村,然后利于土地的规模化、农场化呢?而且,如今外出打工也比较不容易找到稳定的工作了,打工变得越来越难了,面对这回不去的农村和去不了的城市,难道就没有农民的立足之地了吗?</p><p>对此,有专家教授对农村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p><p>1、改革不是不要农民,而是需要“新农民”</p><p>以前,农民是一种身份,以后农民将会是一种职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型职业农民。之所以农村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是为优化并促进农村经济,培养众多的新农民,而不是要消灭农民。而且,在这一系列改革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不少农民已经开始转型了,有的已经不再种地了,而是搞起了服务业,专门为种地的农民服务。</p><p>2、改革不是不要农民工,而是引导农民能够自主创业</p><p>前段时间,有位大佬预测今后很多的“农民工”将会被“农民商”替代,以后大家可以不外出打工,而是改为自己创业做“农民商”,也就是说自己为自己打工。其实,这也是国家实施农村改革的目的,引导农民返乡,通过自主创业,推动农村发展。</p><p>3、农村改革道路漫长,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p><p>随着规模化种植模式的兴起,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实行产业化生产了,但是农产品的销量却不尽人意,结果导致很多人认为产业化、规模化并不适合农业发展。专家认为,农产品滞销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只搞懂种植,没能搞懂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模式,而解决此问题的根本还要依托于教育,只有农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生产、管理、营销各个方面才能有足够的人才,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创新。</p><p>从“羊吃人”到“房吃人”</p><p>十五、十六世纪,英国的毛织业很繁荣,养羊成了很赚钱的行当。英国的地主纷纷强行圈占农民的土地。农民丧失了赖以养家活口的土地,扶老携幼,向着陌生的城市去流浪,成为工厂里的劳力,这就是英国资本主义血腥发家史上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p><p>如今,这种“房吃人”的圈地运动正在神州上演,城镇化和去库存运动正在将农民赶离自己的房屋和土地。部分官员、房地产商和所谓精英用暴力圈地建房,牟取巨额利润,变成了新贵族阶级。如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赶出家园,成为两手空空的流浪者,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p><p>当我们的农民想像当年的英国人一样进工厂时,发现工厂正在倒闭,建筑工地正在减少,现有的工人都要下岗,甚至连当农民工的机会都没有。</p><p>他们游荡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成为无根的浮萍,任凭风雨飘摇,这就是未来失地农民的宿命。</p><p>最后,专家还强调,只有改革这条道路,通过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仅仅单纯的依靠外出打工安插就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更不能带动全体农民走向富裕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