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西藏散记之二</p> <p>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p><p>因为喜欢仓央嘉措的诗文,欣赏他的才情,这便让我萌发了去西藏的念头。</p> <p>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与世长辞,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利用达赖的权威掌管黄教,于是密不发丧15年。</p><p>康熙皇帝得知后,桑结嘉措便立即派人选定了仓央嘉措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并于1697年举行了坐床典礼,正式成为六世达赖喇嘛。</p> <p>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然身居西藏政教首领的地位,但实际只是桑结嘉措找来应付康熙皇帝的傀儡。当时的西藏,政局动荡,拉藏汗与桑结嘉措矛盾尖锐,双方爆发了战争,桑结嘉措被处死,六世达赖也被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p> <p><br></p><p>康熙帝于是命人将仓央嘉措押送到北京,途经青海湖时,时年24岁的仓央嘉措却离奇地去世了,不过也有野史说他没死,而是逃走了,至于逃至何方,众说纷纭。</p> <p>仓央嘉措世俗家庭信奉的红教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黄教则不允许僧侣结婚,对于黄教的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写了许多缠绵的“情歌”。</p> <p>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p><p>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p>每每读到如此优美深情的文字,总不免让人浮想翩翩。</p><p>在西藏的那几天,我一直努力循着仓央嘉措的足迹游荡。</p> <p>建于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仓央嘉措主要的工作生活场所。</p><p>10月4日上午,我随人流从布达拉宫东门拾级而上,当行经司西平措堂时,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的六世达赖举行坐床典礼时的满脸落漠。</p><p>布达拉宫安放着五世达赖和七至十三世达赖的灵塔,却唯独不见六世达赖的,仓央嘉措的真身不知最终被安放在了哪里,不知在远方是否也有人为他建了一座灵塔。</p> <p>哲什伦布寺位于后藏首府日喀则,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它的建筑虽没有布达拉宫那么宏伟,但在我看来却极为精致。</p> <p>按照约定,五世班禅应于1702年给六世达赖授比丘戒,但风流倜傥的仓央嘉措不仅不愿接受比丘戒,在哲什伦布寺,他还让师父给他免了以前受的沙弥戒,他铁了心要做一个自由的活佛,可他哪里知道,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其实很难!</p> <p>哲蚌寺是位于拉萨西郊山坳里的一所格鲁派寺院,当年康熙听信拉藏汗一面之词,命将“耽于酒色的假达赖”押送北京时,押送队伍经过哲蚌寺,寺僧们竟从官兵手中生生抢回了仓央嘉措,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并没有降低仓央嘉措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反使这位年轻的达赖更具魅力。</p> <p>为了再把仓央嘉措抢回来,押送官兵围攻哲蚌寺整整三天三夜,为免引起更多伤亡,最后,仓央嘉措主动出寺,束手就擒,一步步走向了没顶的深渊。</p> <p>八角街边上的至玛吉阿米餐吧据说是仓央嘉措幽会情人的地方,当整个高原人匍匐在他脚下的时候,仓央嘉措却对世俗生活充满了向往,一到晚上,他便化名达桑旺波,以贵公子的身份,醉心于歌舞游宴。</p> <p>我去八角街的时候,正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满了玛吉阿米餐吧,看着那墙上涂满的饱经沧桑的黄色,我仿佛又触摸到了那段温暖而又苍凉的往事。</p> <p>在离开西藏前的那天下午,我在天堂时光旅行书店泡了整整一下午,驻场歌手的一曲《好久不见》,唱得我感慨万千。</p> <p>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p><p>看看你最近改变</p><p>不再去说从前</p><p>只是寒喧</p><p>对你说一句</p><p>只是说一句</p><p>好久不见</p> <p>不知天堂的仓央嘉措是否也能听到人间的歌声……。</p> <p>住在布达拉宫,我是西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天下最美的情郎。</p><p><br></p><p>从布达拉宫,到拉萨街头,我一直在努力寻找仓央嘉措留下的痕迹,但这位西域最大的王走得异常绝诀,只留給世人一个孤独的背影,看来,天下最美的情郎只能活在我们每个人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