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师道 立德树人—2020年国培计划第22期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

小恒子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木铎金声世所崇,国培计划聚京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为世范砥砺志,学为人师亦从容。</p> <p>  金秋十月,枫叶如火。先锋小学北京师德项目培训团怀着激动的心情,揣着感恩的情怀,带着京师圆梦的憧憬,参加了202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负责承办的“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的研修课程。</p> <p>  《何为第一等事》少儿歌舞剧拉开了教育部国培计划(2020)师德培训者研修项目暨第22期"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的帷幕。</p> <p>  何为天下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贤耳!一句千古叩问,直击现场每一位老师的心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诵读经典</b></p><p><br></p><p> 每天课前开篇《论语•学而》、《礼记•大学》、《教条示龙场诸生》……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循国学经典,遇古圣先贤!</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专题讲座</b></p><p><br></p><p> 10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王秦丰教授进行了《〈论语〉与老师》的专题讲座。首先,他先谈五常理念,讲“仁义礼智信”的内容和理念、范畴及时代意义展开探讨。接着再谈“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认为君子需要具有诚信守诺,不忧不惧;内圣外王,智清勇艺礼;为官从政,容貌言辞;基本素质,三戒三畏;君子三变,日常行为等品德。然后,王部又对论语中包含的政治要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接着谈孔子从社会政治经济视野中看待教育、强调品行优先的教育思想。最后谈如何成为一名当代好老师,懂得教学规律,要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启发教育,要尽己所能,虚心学习。</p><p> </p><p><br></p> <p>  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文静教授授课。她在《传承师道,立德树人》的讲座中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要向内看,向前走,传承师道,立德树人;像张载所希望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展示了一个教授"关上门教书育人,推开门化育天下"的豪迈!这张珍贵的照片是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王文静院长在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师大,提出做"四有"教师的殷切期望时,有幸和总书记握手聊天的照片。她说,总书记是她见过最大的官,也是最平易近人的官。总书记这次见面,促成她研究方向的转型,从此她走在研究、传播用中华文化涵养师道的康庄大道上,乐此不疲。</p><p><br></p><p> </p> <p>  10月12日上午,由当代教育名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齐家教授授课。耄耋之年郭老讲授《大学》时说短短的1025个字,却是“初学入德之门”,读大学要用生命去读,要用真诚感召真诚,用生命唤醒生命。第一部分讲授了孔子的教师观,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再者要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还要讲究教法,循循善诱。第二部分是《学记》中的教师观,《学记》中讲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者也,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第三部分解读了孟子、荀子、韩愈等人论教师。最后以王阳明心学作为本次讲座的总结部分,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就是关心“良知”,“良知”不但是真实的自我,而且是道德的本原和道德行为的源头,教师只有体会到这一“真己”,才会有真正的师德意识行为。</p> <p>  下午,杜霞教授做了题为《重拾传统文化的美好》的讲座。杜霞教授从分享《一个中国仆人的美国传奇——丁龙》导入,从何谓传统文化,何谓传统?传统文化之用;现代课程中的传统文化;重拾传统文化四个方面进行讲座。“传统”是积淀在民族血液中的,从有丰富蕴涵的古老文字中,到童蒙初开“三百千”,再到生活中的古琴、衣衫、水墨画、竹筷等,传统文化从最深处养育着国人的素质。杜霞教授辨证看待传统文化的“用”和“无用”的关系,“无用”即有用,传统文化之用,不在实用,而在无形之“用”,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是滋养生命的养料。充实传统文化不仅要做到知行合一,孕化生命,立足传统,发展创新,而且要在生活这个大基地中教育实践,每个孩子都是不朽的文化,要把他们培养成有良知的“文化”人。</p> <p>  10月13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杨世文教授以幽默风趣的睿哲之语为我们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堪称中共党史上第三次革命。放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上,可谓千年大变局,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让中国强起来。每个人都应准备能力,迎接新时代。</p> <p>  下午,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师德建设与师资培养科龚明斌科长带来《湖南省“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县(市/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专题讲座。龚科长详细介绍了师德项目培训概况,师德建设相关措施。要让文化涵养师德做到系统化、系列化、常态化。</p> <p>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原馆长侯冀老师带来专题讲座《中国航天辉煌成就与伟大精神》。中国航天精神就是一部苦难的辉煌史!充满了艰辛与风险!从茫茫戈壁滩到浩瀚海洋,从苍茫大地到宇宙星空,到处留下了先辈们不懈奋斗的汗水,他们放弃了名和利,牺牲了一辈子的自由时光,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但是他们没有退缩,不管是在何种条件和环境下,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必须成功”!</p><p><br></p> <p>  10月14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台北艺术大学辛意云教授带来的专题讲座《儒家思想与为师之道》。辛教授从“什么是人?”发问,引人深思,层层递进,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本源,指出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统知识真理的主体,是传统中国学术的主流。辛先生用自身的生命实际证明这门生命之学。他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的觉醒,证明着古道不虚。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人”,它不会凋落,不会衰败,我们应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善为德,快乐地享有生命,尊重、敬畏生命,在“时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我意识,从“孝弟之心”走向觉醒,“尽极”地超乎本能利害关系,先明理,后学文,达成生命圆满的觉醒——“仁”。</p> <p>  下午,由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王祺老师讲授《中华文化与教师修身》,王老师幽默风趣,从历史视角、文化视角、国家视角……全方面的阐述了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立修身之本,是成为一名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教师第一要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经验分享</b></p><p><br></p><p> 北京前门小学于立宁校长带来了学校师德培育经验分享《突破自我,笃定成长》,前门小学的教育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学校创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p> <p>  全国道德与法治特级教师、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侯保成副校长带来《中华文化与学校的德育建设》经验分享。侯校长从什么是中华文化做了详细的阐述,学校德育建设定位个思考提出几点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牢牢依托课程中心逐步开展,建立特色活动,打造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平台,全方位提升学校德育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员还课</b></p><p><br></p><p> 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美好教育从美好教师开始;美好教师从美好师德开始。每堂课前,学员代表都会对前一天的讲座做课前心得分享。</p> <p>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孔子《论语》当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将是我们教师一生的座右铭!</p> <p>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颂经典,蓄世间浩然正气!悟经典,用生命写千古风流!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远大的理想,光荣的使命,重大的责任,都需要落实到我们每一堂课的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立志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师道,立德树人,以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p><p><br></p>

生命

师德

教师

文化

传统

教育

专题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

老师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