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争春

<p>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三首古诗是宋代卢鉞的《雪梅》,一进入课堂,我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雪梅是什么?是梅花的一种,是像雪一样的梅花,还是指雪和梅?这是第一次由我来提出针对题目提问,学生一时说不上来,很好,有疑则有进,养成带着思考进入学习的习惯。</p><p> 《雪梅》</p><p> 梅雪争春未肯降,</p><p> 骚人阁笔费评章。</p><p> 梅须逊雪三分白,</p><p> 雪却输梅一段香。</p><p><br></p><p><br></p><p><br></p> <p>  “梅雪争春未肯降”,那么在你的心中梅与雪谁更美?这时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雪美,因为雪白,纯洁无瑕,晶莹剔透,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有的同学说梅花美,因为梅花颜色鲜艳也很香。而有一个孩子的答案让同学们不觉拍起来鼓掌。她说:“万物皆有美!我觉得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多么有哲理的话语,多么诗意而善良的心,她可真算得上是个小小哲学家了。</p> <p>  那么诗人笔下是怎么写的呢?学生回到诗中诵读,找到诗人的观点,原来诗人也评议不出,因为它们各有优势各有所长,梅花比不上雪的三分洁白,雪花比不上梅花淡淡的清香,只有彼此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成就各自的美。</p> <p>  这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何不让学生走进冰天雪地,走近傲骨雪梅,自由感受与想象,又能训练口语交际:如果你是雪花,你有什么话对梅花说,如果你是梅花,会对雪花说什么?”</p><p><br></p><p> 片刻就有学生发言,“谢谢你雪花,如果不是你的衬托,哪里有我耐寒的高贵品格和鲜艳清香的美。”“谢谢你雪花,如果不是你,哪会有那么多诗人喜欢我,将我常常写在诗中。”</p><p><br></p><p>又有学生说:“谢谢你梅花,是你给冬天带来了芬香,因为你的出现,冷清的冬季不再一片苍白,变得生机勃勃。”这些都不是事先预想的教学步骤,但却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起来。</p> <p>  梅与雪的相互映衬,成全了彼此也成就了自己。我又冒出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p><p> 刚开始提出问题,只有两个孩子举手,这个问题的难度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大,留给大家思考几分钟后,我让举手的学生回答。有学生说:“荷叶和荷花,荷叶成就了荷花的清香、鲜红,荷花成就了荷叶的守护、碧绿。”有学生说:“沙漠和仙人掌🌵,仙人掌给沙漠带来了生机,沙漠突显了仙人掌顽强的品格。”</p> <p>  在两位学生的影响下,有更多的同学被带动起来了。有的同学说:“人类与地球,人类给地球带来了创造和繁华,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的同学说:“学生与老师,老师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学生接受了许多知识,变得更加优秀。”听到这些回答,很多孩子不觉鼓起掌来。还有说池塘和青蛙、绿叶与红花、人和自然……</p><p> </p> <p>  也许小学的诗歌不需要教这些,只要将诗意,创作背景了解就行,但这些孩子的眼界和思维的宽度确实值得称赞。</p><p> 回到课堂最初的问题,孩子们很快就得出“雪梅”原来就是雪花与梅花,因为诗中正是对这两种事物的描写。</p> <p>  课堂是在不断地生成之中,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首诗虽然简短,但短文也能生出意料之外的收获,就如刚刚那个学生说的,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彼此成就,不断促进,不断生成,也不断创造出无数的精彩。</p>

学生

梅花

雪花

雪梅

课堂

同学

成就

仙人掌

梅雪争

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