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钓鱼,已有几千年历史。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尽人皆知。</p><p> 柳宗元的《江雪》,入画最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尘超凡,傲视群伦。纵观史上众多钓鱼名篇佳作,写景状物,传情言志,无不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p> <p>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钓鱼成了妇孺皆知,老少同乐,是件很普通的事了。</p><p> 秋天,蟹肥花黄季节,尤其遇双休日,垂钓者,全副武装,携吃帶喝,三两结伴,或驾乘爱车,或并驾齐行,奔向郊外,云集在池塘、河道、坑边儿。</p> <p> 选好地势、打上窝儿、拌好食、拴好弦、支上鱼竿儿、对好漂儿、讲究的还要撑起遮掩伞……。当一只只漂亮的鱼竿儿,伸向池塘、河、坑中央,一条条无色透明的鱼弦,带着藏匿在诱饵中的鱼钩,甩进水里,缓慢而悄无声息地沉到水底,鱼漂直立在水面儿时,垂钓者只待愿者上钩。</p> <p> 太阳高照,秋风拂动,平静的水面儿,偶尔泛起一阵涟漪。垂钓者坐在草丛中,屏声敛气,两眼聚精会神地盯着水面儿上的浮漂。</p> <p> 那真是:”曲岸水边儿一老叟,驻眼看漂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p><p> 此时,垂钓者进入一副超凡脱俗的淡定。尚若稍有疏忽,错过鱼儿咬食时机,便悔之莫及。</p> <p> 有的鱼很机灵,一旦发现诱饵露出鱼钩儿,绝不会咬食,有的鱼却傻得出奇,不管鱼饵露钩儿不露钩儿,有食便吃。</p><p> 海边儿或汪子里的海鲶鱼,是渤海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春季,冰融河开时,海鲶鱼个头大且最肥,并开始产卵,而后便一命呜呼。</p> <p> 相传:海鲶鱼,原是天宫中差人,因调戏宫女,玉皇大帝得知后,愤怒至极,搧了它两个耳光,被投入海里,变的如此丑陋,并限其只活一年,春季必死。</p><p> 海下人,对海鲶鱼情有独钟,红烧、酱焖、海鲶鱼炖豆腐、海鲶鱼熬旱萝卜……鱼肉鲜嫩,味儿鲜可口。 吃这种鱼,可别忘了它嘴巴子两侧,一边儿一块疙瘩肉,劲道儿极了。据说,那是被玉皇大帝搧肿的。</p> <p> 钓这种鱼,毫无讲究,弄根儿不长的细竹竿儿,随便系上条线儿,用普通的针或是大头针儿,弯个钩儿,拴在线的另一头儿,把鱼肉、虾肉,撕一块儿,挂在鱼钩上,丢在水里,不用鱼漂,只要线一抻动,随手抬竿儿,一条海鲶鱼扭扭哒哒,便被轻而易举提出水面儿。</p> <p> 其实,钓鱼都是瞬间的事儿。平静的水面儿,突然,鱼漂微微撺动,可以断定,此时,鱼正在水底咬食。顷刻,鱼漂极速上浮或是下沉,说明鱼将诱饵吞进嘴里,拖动食物。此刻,垂钓者应精神集中,沉着镇定,判断准确,瞅准时机,果断行动。行动早,鱼吃食嫩,诱饵会从鱼嘴中扯出,行动晚,鱼会在托食上凫时脱钩逃命,就在鱼刚刚把食衔进嘴的瞬间,猛挑鱼竿儿,才恰到好处。挑鱼竿儿时,鱼弦会从水中一下绷直,带起一道水线,扯着弯成弧形的鱼竿儿,在鱼儿左右挣扎的带动下,发从“嗖、嗖”的响声。</p> <p> 钓鱼也要知己知彼。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风向、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鱼,习性不一样。选择鱼钩大小、鱼坠儿轻重、诱饵种类、地势朝向、水中环境不一样。鱼的咬食方法、鱼漂的反应程度也不一样。</p> <p> 当然,这是泛指在无人经营的河、坑、池塘,俗称:野钓。在养鱼池钓鱼,无需这多经验。同一个养鱼池,饲养同一种鱼,因鱼的大小相仿且多,不会钓鱼的人,也会有收获。</p><p> 记得那年,女儿刚十岁,伙同好友四人一起去东郊钓鱼,女儿从未钓过鱼,待我把鱼竿儿拴好,甩向池塘,递到她手中,没等我整理好另一副鱼竿儿,女儿已经双手高挑着弯弯抖动的鱼竿儿,慌忙地喊着:“钓着啦、钓着啦!”我赶紧上前,接过鱼竿儿,随着鱼的窜动,左领右溜,缓缓把它拉近,是一条足有二斤多重的大鲤鱼。就那天一个上午,我们足足钓了一百二十多斤。</p> <p> 养鱼池,一般能钓的鱼,有鲫鱼、鲤鱼(俗称拐子)、皖鱼(俗称草鱼 )……极个别的有鲶鱼、黑鱼等。鱼的重量也大致相同,最小的也要一斤以上。鱼小养殖户不允许钓,若是钓到小鱼,随即放生。遇到大鱼则不然,那真是人鱼大战,激烈、凶猛。尽管它带着鱼弦左右横冲直闯,拼命逃脱,可它再挣脱也斗不过好猎手。</p> <p> 垂钓者看到漂动、鱼吃食,稍微用力挑竿儿,既不能慌张,也不要莽撞。慌张不知所,不小心还会滑进水里,莽撞,不是竿儿断、弦折,就是把鱼嘴钩饸,前功尽弃。要不慌不忙,镇定从容,随着鱼的窜动,慢慢地遛。待把鱼遛累了,它也就俯首听命,任你随便调遣。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鱼竿儿尽量上挑,待鱼嘴露水面儿,一见空气,鱼也就没劲儿了,乖乖地顺从了你!</p><p> </p><p><br></p> <p> 文并摄影:高德钦(绿岛)</p><p>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