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四小学2020年“敬亭习史•鉴古知今”系列活动之故事会三

飘逸如舟

<p> <b>  宣城籍革命烈士梅鼎</b></p><p> 三(5)班&nbsp;&nbsp; 郑金函</p><p> 梅鼎,1929年4月生于宣城文昌镇东梅村,早年丧母,系独生子。父亲梅兰亭是个非常开明的乡医。梅鼎少年好学上进,聪慧过人,在宣城中学高中部就读,受革命热潮和共产党思想的熏陶,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p><p> 1949年5月7日二野军政大学三分校在浙江金华成立,同年7月6日迁址到安徽芜湖。当时梅鼎以优异成绩升入二野军政大学,在这所革命气氛浓厚的学校,他结识了许多革命志士。</p><p>1949年11月1日,解放大西南之战正式打响,梅鼎在编的二野军政大学一总队,经过整训,早在9月初,就已从芜湖出发,渡长江,过汉水、乌江直到嘉陵江上,历时三个月,于12月份到达重庆。文武兼备,英气勃发的梅鼎,战斗中舍生忘我,功勋卓著,深得35师师长李德生器重,从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很快擢升为江津军分区司令部参谋。</p><p> 1950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璧山军分区剿匪指挥部”成立,时为川东军区江津军分区司令部参谋的梅鼎,列席了35师及璧山军分区团以上干部会议。</p><p> 1951年1月,重庆铜梁县大庙一带有土匪队伍,坚持反动立场,煽惑裹胁一些无知的农民,策动武装暴乱,对抗人民政府。面对嚣张和暴行的土匪,梅鼎不畏生死,主动请缨,深入匪窝进行劝降,以瓦解匪部核心力量。然而,当其率领几名战士来到大庙时,匪首却露出狰狞的面目,将梅鼎等人囚禁,施以残酷折磨。而梅鼎视死如归,慷慨激昂,一腔豪血洒铜梁,牺牲时年仅22岁…</p><p> 正是因为许多革命先烈的舍身忘我,视死如归,精忠报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p><p>&nbsp;</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