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张年历片引出的历史故事

大海之苏

<p> 翻到这张1975年的年历片,看到在码头欢迎轮船归来的画面,自然想到了船舶建造完成后试航归来的场景(这个也是我的工作,比较熟悉),一般的相关方领导和船厂工人都会聚集码头,燃放鞭炮,庆祝试航成功,也就是说船舶已经完成了建造和检验过程,可以出厂启航了!</p> <p> 百度了一下,与"风庆"轮最相关的信息是"风庆"轮事件,"风庆"轮事件始于"风庆"轮建造完后的远洋归来,再仔细看了一下年历片上的小字,才发现这就是远洋归来的庆祝 ,搞错了😂……</p><p> 远洋归来,现在看来是件极为普通的事,但是在当年,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p> <p>  先了解一下背景,中国第一艘的万吨轮:</p><p> 这是1958年建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船,1959年邮电部还发型了这张邮票,它是大连造船厂制造,当时是中国和苏联合作的产物,是由苏联设计,供应关键配件,而船名就取了大跃进年代的"跃进"二字,一看就明白。船以最快的按天计的速度造好了。</p> <p class="ql-block">  “跃进"号一出生便荣耀环身,但是航途不济。舾装一块磨磨蹭蹭了好几年,其处女航是1963年4月30日从青岛载1.3万吨玉米前往日本名古屋。那曾想到5月1日13时45分,也就是劳动节的正中午,在北纬31°52′东经125°01′处,该轮竟发出“我轮被击,受损严重”的密电后全船59名船员分乘4艘救生艇离船,最后该轮沉没,而全体船员被日本渔船“对与丸”和“壹歧丸”营救。开始时船员们一口咬定遭到了潜艇鱼雷的攻击,而且是“三枚”!事件引起当时国际关注,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国民党当局均表示与事件无关。在“跃进”号出发前,由当时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了总额125万英镑的国际分保,包括战争险。既然出了事故,瞒是瞒不过的,而且船还躺在海底,可以取证,通过多方查证,是驾驶操作错误而触礁沉没的。但也因此获赔付104万英镑,略大于该船的建造费用,因此经济上没有多大的损失。究其原因,还是在起航前一个月,船长、二副及半数船员因“政治上不可靠”被调走,换上“政治上绝对可靠”但缺乏航海经验的人"以及考虑保密原因船员在船离码头后才知道目的地,客观上造成对航线了解的准备不足。</p> <p class="ql-block">  第一船就这么挂了,而且不那么吉祥。于是新的第一船桂冠后来给了江南造船厂建造的万吨船"东风"号。</p><p class="ql-block"> 东风号也是在1960年就完成了船体的建造,由于配套受封锁,强调自力更生,国轮国造,舾装配套迟迟得不到落实,船最重要的主机开始时还处在设计研发阶段,直到1965年沪东船厂的第一台柴油机才研制成功(现在的股票:沪东重机就是它的继承),由此东风号也看到了航行的曙光。在经历了二年的沿海航运试验后,1967年进行了重载试验(就是装货,估计前面二年就是在调试设备的问题),然后就开始了它的远洋生涯。</p><p class="ql-block"> "东风"号的起名带有历史的痕迹,和当时日本造的一艘"西风"号船形成了对比关系。当年有句口号叫做"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而东风则代表了红色和革命,西风则代表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p><p class="ql-block"> 其实说东风号是中国第一艘万吨船也一点不为过,因为它是我们自己设计建造,自己的船舶配套,整个过程中又提出了几百项在设计、工艺、生产上的创新,实实在在的推动了我国船舶工业的进步。但是有不等于好,有不等于行,在当时的条件下完全靠自己去提高谈何容易,只能说达到勉强级吧!但对于没有,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p> <p>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一下国务院的造船决策:1964年国务院提出了造船和买船同时并举的方针,1970年又指示在国内造船一时不能适应需要时,适当买进一些船舶; 国家计委也制定了一个计划,在1972年至1974年三年内利用外汇贷款买船,以加快发展中国的远洋船队。而这个政策就是就是"风庆"号事件中被批判的核心内容。</p><p> 由于"东风"号积累的经验,"风庆"号诞生的过程就顺利,但在它远洋归来后,却成为四人帮发动针对周恩来、邓小平的所谓"洋奴哲学”、“卖国主义”的批判武器;即使在政治局会议上,也为此引发了激烈的冲突,从而使得"风庆"号事件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的高度,被披上了浓浓的政治色彩。</p><p> 即使是现在国产主机仍旧在质量上差一点,主要是表现在性能不稳定、故障率高,包括航空发动机,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核心攻关项目。</p> <p> 说完了风庆号,回过头来说说到底谁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船。难道有第三个第一船吗?恭喜你答对了!</p><p> 其实中国建造的第一艘万吨巨轮距今刚好是100年,在1920年6月3日,也是在“江南造船所”建成的,而且一造就是4艘,何等的威武!那四艘船分别叫“官府”号、“东方”号、“震旦"号、“天朝”号,其中第一艘"官府号"就是中国造的第一艘的万吨远洋船。看看下面的照片,可以体会到当年的轰动效应该不输现在吧。</p><p> 是不是神操作啊!这段历史平时不太宣传,它是美国政府1918年为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运输问题而向中国下的订单、所以中国真正的出口船始于1920年,而不是我们认为的九十年代末(这个时点是我国造船业兴旺的起点),可惜后来再无巨轮建造。而这四艘船完工后均开赴美国交付,直至二战时仍在美欧航线上使用。</p><p> "官府"号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来料加工的榜样,也是一下子提升了中国造船业的眼界,它由美国设计,美国工程师监造,主要部件、机器直接来自美国,可惜啊,就这四条再无后续,接下去的中国大家也知道,内斗和外强入侵,再没有继续这种来料加工最原始的国际合作模式,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的来料加工的模式在中国复活,从而逐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