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丘老街一瞥---2020.10.3 唐经华

唐经华

2020年10月3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在好友同事曹海林的陪同下,到坛丘老街,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坛丘,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作为知青,1968年插队坛丘,1977年上调,经历了一生中青春年华最宝贵十年时光。其中,有七年在坛丘中学任教,在坛丘老街留下了无数的但已消失的脚印。上调后,再也没去老街。四十三过去了,我又回到了坛丘老街……<div>坛丘老街在民国时期是镇(乡)政府所在地,又是集贸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也为坛丘区(乡)、人民公社行政机构所在地,直至1986年6月政府办公楼搬迁,但这里仍是全乡(镇)文化、娱乐、经济贸易的中心。1991年春,新农贸市场在老鼠坝竣工开业,坛丘老街上的集市贸易才转衰。↓<br></div> <p>让我们按行动的顺序来共享老街的画面吧。我们一进入老街,首先进入眼帘的清风桥。</p><p>清风桥南北走向,跨清风港。初建无考,清雍正元年(1723)仲春,重建。光绪二年(1876),再次重建。1969年7月,因桥面断裂下沉而重修。当时,我也在坛丘,黄昏时几个居民在桥上乘凉,桥面突然断裂,几个人都掉到河里去了,其中一个坛丘水产养殖场工人,身体被压在石头下,不幸遇难。↓</p> <p>清风桥....东侧柱联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划水漾边***,花园堤畔白龙眠 </span></p><p> 西侧柱联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北带连云双驾鹊,西联明月并垂虹</span> ↓</p><p><br></p> 桥南弄堂,是坛丘中学老校长盛校长老家。我们几个插青民办教师,每年正月初,都要去喝茶吃饭聊天。↓ <p>吴榷,字超士,吴江人。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廷试岁贡嘉典籍正贡贡生,诗文见长,著作颇丰。康熙年间的一天,吴榷走过坛丘三桥,触景生情,给后人留下了七绝二首。</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清风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碧草如烟细路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数声清磬隔溪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石梁西去人行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时有回风卷暮云。</span></p><p>由诗可见,此时已日近黄昏,吴榷从清风桥的南面走来,河对面传来岳祠禅院悠扬的磬声,过了清风桥西行,路人稀少,街上不时有阵阵回风。↓</p> 坛丘社区老鸿运楼修缮工程2019年竣工。精心修缮后的老鸿运楼旧貌换新颜,丰富了坛丘老街的文旅资源。老鸿运楼将与明庆寺、东方丝博园等周边景点进行联动。↓ 完成修缮的老鸿运楼沿河而立,白墙黑瓦,楼中木制的护栏、立柱、门窗焕然一新。站在楼上向远处眺望,“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色尽收眼底。↓ <p>老鸿运楼位于清风桥北堍、明庆寺东侧。该楼为上下二层木结构私宅,建于民国时期,至今有近百年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明庆寺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看了这张老照片,不由我想起了当时的经理,热情可敬的顾经理……↓</p> <p>老街上有一座东岳庙(俗称大庙),庙的后进老塌堂民国时就是学校,直至1992年8月搬迁。大庙于1958年拆除,改建为大会堂,1999年2月确定为危房,2003年拆除,2007年秋苏州市政府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明清时风格的"明庆教寺",于2008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竣工并对外开放。 ↓</p> 2017年4月18,明庆寺佛象开光庆典盛况之一。↓ 2017年4月18,明庆寺佛象开光庆典盛况之二。↓ 2017年4月18,明庆寺佛象开光庆典盛况之三。↓<div>(以上庆典盛况三张照片来自网络)<br></div> 明庆寺近镜。↓ 明庆寺寺前香炉 ↓ 明庆寺寺前广场 ↓ 坛丘社区的区文保单位莲云桥堍建有清风亭(图14),周边有以“清风、明月” 命名的桥梁、街巷及明庆寺,楹联为“<font color="#ed2308">烟簇古寺明月当空,树倚禅堂春风拂面</font>”,点明了凉亭的方位,又描绘了优美妁江南春景。精彩的对联予亭锦上添花,平添浓重的文化氛围,且给人有益的启迪和美好的享受。 ↓ 清风亭碑文(佛经) ↓ 明庆寺 寺碑 ↓ 莲云桥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br>又名莲花桥、人民桥,位于吴江市盛泽镇坛丘社区原坛丘老街“火通街”西首,跨坛丘港。元延佑四年(1317)始建,名莲云桥。清雍正元年(1723)修建,易名莲花桥。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重建,翌年告竣,复原名。民国17年(1928)增建栏石,望柱东西两侧栏石下用大青石筑砌。“文革-”期间曾改名“人民桥”,并在桥顶南北两侧刻“人民桥”三字。“文革-”后恢复原名,但“人民桥”三字还保留在桥上。1984年,在桥东西两则台阶上分别筑有两条混凝土车辙道,并对桥周边石驳岸进行维修整治。 ↓ 莲云桥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 。2008年,被列为第五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于行政区划调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莲云桥碑文<div>  莲云桥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全长25.6米,宽3.1米,矢高4.52米,跨径10.6米。金刚墙多为青石,拱券以武康石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余为花岗石。南向金刚墙上砌有清光绪二十三年所刻记载建桥始末的青石碑。桥身两侧各有一副楹联。南侧楹联:“<font color="#ed2308">路达东西,相界盛湖笠泽;波索左右,常依明月清风</font>。”上联点明桥的地理位置,下联中的“明月”、“清风”分指东西两侧的明月桥和清风桥。北侧楹联:“<font color="#ed2308">白莲池边龙鱼俱跃,碧云深处霞鹜齐飞</font>。”该联用燕颔格将桥名镶嵌在第二字的位置上。桥顶栏石南侧镌有“民众安行”,北侧镌“工程完善”额。桥东西两坡各设28踏级,均由金山石铺设。↓</div> <p>由于我在坛丘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故头脑中只有千人大会堂的印象,后面是坛丘中心小学,再向北是茧站与坛丘中学。现在这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 ↓</p> 在桥的东端,沿河北上。向对岸望去,是一幢幢居民别墅。这里原是公社机关。新中国建立后,也为坛丘区(乡)、人民公社行政机构所在地,直至1986年6月坛丘乡併入盛泽镇,政府办公楼搬迁,土地使用权买给了私人,才建起了别墅群。↓ <p>围墙里的地方,原是我工作过七年的坛丘中学,后拆除,改建为坛丘幼儿园。坛丘中学易地重建。 ↓</p> 站在莲云桥上向北望去,不宽的河面,曾经是有四班客轮的航道。↓ 航道之二。↓ 航道边上的别墅真有气派!↓ 站在莲云桥上向南望去,河面豁然开宽。↓ 莲云桥的西端的老房子还在。依稀记得是布店。↓ 布店南侧的弄堂,是高中同班同学汝兄的老家,不会记错吧? ↓ 弄堂的南侧老房子也还在,木质排门板紧闭,还上着锁。应该是当年的农联商店? ↓ 在明月北弄,向清风亭望去,景色也不错! ↓ 在明月北弄看莲云桥,别有风光。桥东端的别墅据说洪同学的家。我记得,她家的老房子也在那儿,当年我作为班主任家访过……↓ 再向北走是明月桥了。明月桥清代建筑。 南北走向,跨明月港。原为单孔拱桥,1963年改建为梁式平桥。 明月桥经过多次重建桥连缺失,目前只找到三块桥联:<div> <font color="#ed2308">囪掬亭心泉水善<br> 肩摩踵接人居密 </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东酣堂畔清风韻</font> ↓<br></div> 吴榷走过连云桥,来到清月桥前,暮色中一块黄石倚立在桥边,“黄石”和“明月”二词突然激起了他的思古幽情,顿赋“明月桥”七绝。<br> <font color="#ed2308">  明月桥 <br> 圯边黄石定吾师,<br> 与可重期未可期。<br> 汾水有云还似汉,<br> 不堪明月尚秦时。</font> ↓ 明月北弄的廊棚屋。这里以前的居民叫它是坛丘西村。我从盛泽到插队的村庄,是必经之地。再过去就是亭心一队。↓ 站在明月桥上向西望去,一条小溪通到亭心桥……↓ 过了明月桥,沿河向南走去。再向东望去,隔河前方据说还是粮库。↓ 继续向南走,这里应该是南圣堂。但不见踪影,据说已拆除,建了不少居民房。↓ 站在南圣堂边,向东北方向望去,这里河面开阔,还是能看到莲云桥和明庆寺……↓ 这白色平屋,是当年的轮船码头。↓ 老街因水而成街市,以"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之特色,构成坛丘"醇正水乡"的特景。街两侧的店面、居民、廊棚屋、老宅贴水而建,或临水而筑,注重人境和谐,崇高简素淡雅。<div>图为明月桥南边的廊棚屋。我记得沈同学和王同学的老家就在这里一带。我也去家访过。↓<br></div> 走回程路,重上明月桥。↓ 从明月北弄面向南看对岸。左侧土瓦房子,是当年的医院。↓ 我们回到了老街尽头的银河桥。这是新建的桥樑。↓ 站在银行桥上,向东望去,寻找二姐夫钱家的老家。据说在二层楼房边的弄里,向北走去便是了,但早已拆除,再也看不到了。↓ 从坛丘乡併入盛泽镇,坛丘乡机关迁掉后,坛丘老街只是一个社区的所在地。所以越来越萧条,是必然的。今天也算了一个心愿,看看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br>图为坛丘新建的银河路。↓ 再见了,坛丘老街!我还会来的。<div><br><div>在此,感谢陪同我重游坛丘老街的曹海林老师!<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