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三)

泉之海

<p>  (青海四川云南旅拍之手机摄影版)</p> <p>➡️D17:(20201014周三)不是要“装大尾巴狼”,出行一次非要弄出个之三,实乃是《美篇》有图片限制,非会员最多只能上传一百张图片。争取此行结束时,控制在发图300张。</p> <p>队长饭桌上说了,这次出行,除了路遇下雨塌方泥石流导致黄河第一湾没拍到和计划中的一个景点无法赶去外,所有想拍的该拍的大家都顺利实现了,而且运气特别好。接下来还有得拍,但不能放松,特别是安全。包括行车和疫情防范,说的有理有据,句句实在话,很有队长的样子。不过也有一条没有自信:吃饭时有人要下手叨菜,另一个好心转桌子让大家取汤勺,冬雨来了一句“领导叨菜你转桌”。都是退休老头了,哪来的领导?要非说有领着捣的话,队长自己才是那个“冒号”啊!领导就是服务,为大家热情服务的,你说是吧,哈哈哈!</p> <p>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今天离开亚丁去云南拍摄梅里雪山。告别亚丁,告别四川的香格里拉镇,前往多彩云南的香格里拉市,于下午到达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梅里雪山景区。一路先是在四川境内顺金沙江而下,进入云南后绕盘山公路翻越白马雪山,海拔最高的雪山垭口4292米。全程380多公里全是危险的山路,好在同车的兄弟们胆大心细,技术娴熟,相互提醒,安全至上,确保了本次行程中最担心不好跑的一段路顺利平安。途中遇到值得拍摄的,也是把车停在安全区域再下车,风景在路上,边走边拍,也有不小斩获。</p> <p>在金沙江大拐弯处等待进入拍河道大拐弯,因为人多手续繁琐,@等闲兄担心在梅里雪山景区没有预定到房子,怕团队人多赶过去晚了会没地方住,便放弃拍摄金沙江大拐弯,单车急忙赶往梅里雪山景区,到景区后连续跑了四家酒店比较环境条件和价格才把房子定下,确保大家累了一天能及时入住,养精蓄锐明日早起拍摄日照金山。希望原路返回时,等闲视之能兑现同车拍摄金沙江大拐弯的愿望,毕竟没拍过的到门口了应该进去拍两张。</p> <p>因梅里雪山日照金山及其“罕见”,住宿的森吉尼达酒店老板说,今年三月到九月,梅里雪山金顶半年时间只露脸三次,还有一说梅里雪山一年最多也就十几次被日出艳阳临幸。主要原因可能是群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的。山里天气,一会儿一变,十里不同天。不过最近几天气象条件不错,已经连续三天看到金山,祈祷明天的阳光沐浴我们的诚心,让我们拍到梅里雪山日照金山。</p><p>今天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中的亚伟兄今天生日,晚餐时大家以茶代酒,表达祝福,祝生日快乐,更期待沾点老兄生日的喜气和福气,明天拍出个日照金山美图来。</p> <p>➡️D18:(20201015周四)五点多一大早起床,拿相机和架子开车出门,找好机位在寒风中矗立一个多小时,静待日出东方。七点二十左右,天空泛红,随机山峰白色冰盖开始呈现金红色的影调,美丽且震撼。遗憾的是主峰被云雾笼罩,没有在暖色的光线下露出真容,但其他几座雪峰都有幸看到,可惜这种壮美瞬间即逝,忙着相机对焦按快门,根本不能从容欣赏。手机此时正用于拍摄短视频,也没来及用手机拍几张日照金山,要欣赏梅里雪山英姿都在相机里,回头再看吧。</p><p><br></p> <p>今天行程轨迹</p> <p>昨天入德钦县,翻白马雪山,行至飞来寺,只见澜沧江对岸数百里冰峰接踵绵亘,势如刀劈斧削,气势非凡。在4300米白马雪山垭口下车拍摄,看了垭口树立的标牌,才知道对面映入眼帘的就是声名遐迩的以卡瓦格博峰为中心的太子雪山。太子雪山有13峰,卡瓦格博峰是最高的一座,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峰。处于世界闻名“三江并流”地区,是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p> <p>出于对梅里雪山的兴趣,查阅了网上有关话题。《德钦县地名志》内写的是“这列南北走向的巨大山系是由梅里雪山和紧紧相连的太子雪山组成”。卡瓦格博并不是梅里雪山的主峰,而是太子雪山的主峰,梅里雪山的主峰是海拔5229米的说拉曾归面布峰。《云南省志~地理志》内明确写明了梅里雪山和太子雪山的范围。原来,赫赫有名的梅里雪山并不是我们粗浅认识那样。其实,我一直认为梅里雪山的主峰就是卡瓦格博,这对普通游客来说重要吗?来过了,开心了,足矣,夫复何求!</p> <p>据说,卡瓦格博峰如今仍是一座处女峰。听“老司机”讲,自1987-1996年,多国登山队相继向卡瓦格博峰发起挑战,均败下阵来。 1990年11月至1991年1月, 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试图登顶,结果全部罹难,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惨案。17名勇士的遗骸直到1998年7月才被上山采药的当地藏民发现,据悉民间传说还有更离奇的说法。</p> <p>为何卡瓦格博“高不可攀”?除了坡度陡和相对高差大等因素,有一种科学的解释说,梅里雪山的冰川主要受印度洋气流影响,属于海洋性冰川,有运动变化快的特点。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像一条通道,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峡谷可以深入到山中。印度洋的气流每年给梅里雪山带来大量降水,所以梅里雪山上的冰川虽然夏天融化得很多,冬天的降雪也足够补充。天气变暖以后,冰川海拔较低的部位开始迅速融化,由于失去牢固的支撑,高处的冰常常大片大片地坠下来,而更高处的冰即使没崩塌,也会向下稍许移动一些。冰川不断地运动变化使冰层非常不稳定,容易发生雪崩。</p> <p>转山祈祷的藏族老人。</p> <p>2000年,一个宣言被通过,基于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这座因信仰和文化而被尊重的山,将永远不允许被攀登。</p> <p>拍摄完梅里雪山,前往丽江束河古镇。梅里雪山景区,将是我们此行起早贪黑、长途跋涉的最后一站。接着来几天,在丽江、束河古镇,雅安,阆中古城,汉中等返程夜里落脚的地方,没有拍摄任务了,可以好好休息腐败一下,到几个古镇转转,吃点可口的美食。一路川菜,有点想换换口味了。</p> <p>去丽江的路上,走走停停,路边停靠,换换司机放放水,也拍摄了金沙江大拐弯,香格里拉纳帕海,香格里拉松赞林寺。 走的越艰难,看到的越壮观。往后没有顿艰难的行程了,也没有震撼的画面了。</p> <p>晚上赶到丽江古城北7.5公里的束河古镇,住进了朋友们去年住过、感觉很好的“如意峰”民宿。进入大堂,转了庭院,再打开房间,都是我喜欢的风格,且干净整洁,物美价廉,也许是受疫情影响或十一假期刚过,整个束河古镇的旅业生意都比较清淡,价格优惠到不可思议。打算住两夜,明天转转束河古镇,然后打车再去丽江古城酒吧街尽头的“木府”看看。多年前到丽江没有听说木府,可能是正整修。而今电视剧《木府风云》让木府一夜成名。</p><p>今夜民俗房间很温馨,可以美美睡一觉了!</p> <p>➡️D19:(20201016周五)本来今天可以美美睡到自然醒,可到这么美的古镇了,躺在床上实在有点暴殄天物,浪费好时光。早七点出门,古镇的早晨好像还没睡醒,拿着长焦镜头想拍几张人文图片,连人影都没见(见图片)。早饭后,决定去木府风云的拍摄地(才听说都是在原址复建的)。</p> <p>穿过上午时段的丽江古城小街,熟悉又陌生,和多年前到此时相比,变化很大。酒吧街外围的街道和周边都经过改造升级早几年就投入使用。</p> <p>转至四方街,一首《小宝贝》优美旋律伴随着非洲手鼓的节奏声,飘然入耳。遁声而去,是一间销售手鼓的店面,这几天就琢磨返程给俺家小宝贝带个什么玩具呢,正好也转累了,四个老爷们就坐下,我挑了个音色好听的。老板是位身衣着粉色长裙女子,态度友善,和声细语,服务周全,她把挑好的鼓做了标记,扎上背带,记下邮递地址,然后用微信把教程、几种节拍手法和抖音账号都转了过来。我们又请美女店主演示了一首,美妙的歌声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围观。谁知一不小心,@等闲视之老兄被委婉动听的音乐撩拨的“春心荡漾,音欲大发”,果断下重手非要整个专业级的大家伙,同车小许老陈插言:“人家是给小外孙买玩具,你是干啥”?“干啥?自己玩儿!”哈哈,老兄的回答霸气侧漏、干脆麻溜,看来音乐彻底让哥们思想艳遇,精神出轨了。等闲视之甚至还扬言:回家后,哥们好好练练,找个地下通道,再弄副阿炳圆片眼镜,直播当网红去!哼哼,谁知道到时会不会先把城管招来,别人做地下艺人玩儿音乐是要钱,这哥们可能要命。</p> <p>来到木府门口,木府全是新建的,竟然门票还收40元,“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这幅对联大概说的就是木府和纳尼族的关系。木府虽不是古建筑,但在原址新建的规格规模很高大上,投入不少,进入后有讲解员介绍,由于赶时间,我们同车几个弟兄来去匆匆,走马观花,拍了几张片子就早早离去。在街上不知道吃什么好,看到云南本地特产,就是过桥米线,随便每人吃了一碗,打车回到住处,倒头睡了一下午。可能是醉氧,直到队长冬雨喊叫吃晚饭啦,才惊醒我的美梦……梦中好像在木府享受土司的待遇,哪个舒坦啊,难怪大家都喜欢做梦。“梦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就是梦里的意境,你品,你细品。</p> <p>夜里吃过饭,可能是下午睡出精神了,也有点想饭后消消食,和@等闲视之兄一起把相机用塑料袋保护好,冒雨出门,想去打车拍丽江古城夜色,由于有雨犹豫了一下,就改拍束河古镇夜景了,可能没有丽江酒吧街灯光迷幻,更有情调,但束河别有韵味,拍几张聊胜于无。十一点了,好多店面要打烊了,灯光越来越稀少。快十二点了我们也打道回府。回到酒店,翻看刚拍的夜色图片,心里有突然有种莫名的失落和后悔。既然辛苦拍了夜景,为何不能跑几步去拍丽江古城酒吧街呢,即使以后有机会再跑两几千公里过来,老天爷会配合你把酒吧街的卵石路面像现在一样撒满雨水,让地上光影光怪陆离吗。丽江酒吧街能拍的场景比较集中,不像束河古镇,一夜跑了不少路,也没拍几个有意思的画面。我们两人躺在床上,在不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慢慢入睡……走到哪里都多多少少留有遗憾,就像在梅里雪山,日照金山时,偏偏主峰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不相见。这就是上天的安排,可能是希望你再来。夜色图片都在相机里,回头再上图吧。发两张老兄手机拍的,先睹为快。</p> <p>➡️D20(20201017周六)返程。云南丽江至四川雅安。离开丽江束河古镇时,天一直下雨,可以理解为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挥洒柔情,泪流霑襟。</p><p>跑了一上午的山路,道窄弯顿,险象环生。有台傻帽车下坡转弯处占道行驶,差点和我们同行的后车“亲嘴”,要不是亚伟老司机见多识广,不受诱惑,不为所动,华丽转身,非被对方带入歧途不可。</p><p>车行至叫“三川”的镇子,常规的下车拍照,然后撒尿。中午停车永胜县吃午饭,然后继续赶路,今天旅途远,够跑一阵子,天黑能到就不错了。</p><p>山道狭窄弯弯绕绕,大车一辆接一辆,天又时雨时晴,很难超车跑起来。导航显示12小时的路程到下午三点才走到四川攀枝花市。跑到雅安,要到夜里11点了。为了安全起见,临时调整,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过夜。吃过晚饭进入宾馆房间,看看时间都已经22点了。全天赶路,人困马乏,今天不啰嗦了,洗洗好好睡一觉。明早七点装车出发,离家还有一千六百多公里,一天肯定赶不回。明天(周日)经雅安到阆中古城住下,后天(周一)阆中古城转一上午,晚上赶到陕西汉中过一夜,大后天(周二)可以从汉中赶回郑州。</p> <p>➡️D21:(20201018周日)返程第二天,西昌市经雅安到阆中。全程710公里,约九个小时。上午走高速300多公里,路过雅安吃午饭。</p> <p>中午抵达雅安。由于只是路过吃饭,时间太紧,无暇游览这里的景点,据说雅安仅是“国家4A级景区”就有14处之多,而且是走川藏线的咽喉要道和茶马古道的发源地,看来以后有机会还得再来。</p> <p>雅安九大碗,名字很响亮,没有下高速时就听@等闲视之老兄说上次在雅安下站后有个九大碗很不错。我猜想该是怎样的一种风格。三台车开进下站后不远右边这家九大碗,居然给了我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或者说这个院落根本不该停车。大院子里的布局,厅堂里的牌匾字画,房梁门扇的雕刻技艺,豪气的八仙桌、太师椅,四合院内的绿植布置,都让人感觉这里曾经的主人非富即贵,有很高的文化欣赏品位。当然院落中的植物生长只有在这里的气候条件下才会如此繁茂。更有意思的是,院内竟然有戏台,院内大堂外观古朴,内部现代,一对新人正在此处举办婚礼。餐厅的妆扮,也有使人穿越一般,既有文革时期的标示,也有民间工匠的工具之类,用特色大杂烩能准确的形容这里。坐上太师椅,点了一桌饭菜,吃起来依然感觉有特色,好吃,红绕肉,梅菜扣肉再各来一份,也空空如也,风卷残云一般,连我这平时不吃肥肉的都整了两块。</p> <p>雅安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下辖2区、6县,总人口约153万多人。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它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冬雨队长说,到雅安,“三雅”有名,问其何三雅答曰:雅雨、雅鱼和雅女,听懂听不懂的,自己品。</p> <p>雅安是中国南路茶马古道的起始地,蒙顶山茶通过茶马古道输入藏区,是历代中央政府与藏、羌等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羌等各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p> <p>雅安边茶从唐代开始传入西藏,一直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用品。雅安与藏区接壤,两地间容易发生沟通和交流,从最初的简单以物易物,到后来便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以茶易马”和“茶土交流”,使得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之间便逐渐形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古代商道,因为当年在这条古道上运输的物资主要是雅安的南路边茶,所以又称川藏茶马古道。雅安,值得好好玩玩,这次计划路过,下次作为川西行重要一站。</p> <p>路过成都,走环城高速,在车上看到四川电视台的大楼。不进城了。又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再听一遍张雷的《成都》,回味一下在成都锦里,宽窄巷子里时的存在。</p> <p>夜到阆中,入住阆中宾馆,然后带着相机和脚架到古城内吃晚饭。饭后直接开拍古城夜景。遇到吃饭店里的老板,他说全城景色在白塔寺能拍到。我和@等闲视之又跑回酒店开车,走了20多分钟路程,才到白塔寺下。站在景区的高台上,阆中古城尽收眼底。用相机拍摄了几张嘉陵江半包围的夜色阆中,十点白塔寺熄灯了,我们也赶紧装好摄影包和三脚架返回。看看手表,时针指向十点半,下山回宾馆睡觉。</p> <p>➡️D22:(20201019周一)返程路上。今天的计划是上午安排游览阆中古城。阆中有个 “汉恒侯祠”,这座祠堂规模虽小,却建造得精巧、细致,是阆中人对三国风云人物张飞厚爱的见证。</p><p>张飞与关羽刘备桃园三结义,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严颜;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让敌人闻风丧胆……这些故事无一不体现了张飞的勇猛善战。</p><p>刘备平定益州后,张飞被派往巴西(今阆中)任太守一职,领军驻守阆中达七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今重庆)。被其部下张达、范强谋杀,尸首分离,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后来,蜀汉怀帝刘禅追谥张飞为桓侯。张飞死后,就葬在了阆中,当地百姓感念他的忠勇,后又在张飞墓前建了祠堂,供人祭祀这位英雄。祠堂就位于阆中古城西街,清代以来叫 "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另外这里还有一个有名的科举考试之所“贡院”,两次到此都没进过,看来上学时考试的阴影至今没散,再不想进考场了。</p><p>午饭后下午出发,赶往陕西汉中过夜。四个小时的车程,天黑前就赶到了,找好宾馆,吃过饭,又到汉江边散散步,最后的行程也不再紧张了,大家都放松下来,心思都想着明天就要到家了。</p> <p>汉中市汉江夜景。</p> <p>➡️D23:(20201020周二)今天是本次行程最后一天。汉中到郑州748公里,估计要跑一天高速了。中午到临潼下站吃陕西孙记泡馍,这是到陕西的人必须品尝的地方特色美食。听说临潼的石榴很有名气,大家又停车顺便买了一袋大石榴。在阆中离开时,不少人还买了当地特产张飞牛肉和小馒头,出门在外回家都不愿空手而归。晚上七点半,到达郑州,回到家里。到家第一件事,把路上穿过的衣服全脱在阳台,去卫生间美美洗了个热水澡,换身衣服坐下喝杯热茶,才有了真正到家的感觉。看着大家纷纷在出行群里报平安,客套地例行公事,谢天谢地谢队长,标志着此次出行安全顺利正式圆满结束。群里俺先不说,免得明天再说一次,听起来味如嚼蜡。太晚了,今晚不再赘述,明天小结一下,以飨同行好友。</p> <p>➡️D24:(20201021周三)小结:本来出去玩儿一圈,回到家好好睡一觉,之后该干嘛干嘛去。然而睡了一夜,脑子里全是出行的事,像一幕幕电影,结束曲、主创人员字幕没播放,有点意犹未尽。自己替你说了吧,其实就是闲的蛋疼。呼应一下《西行漫记》开头,如果现在不小结一下,过几天全没了雅兴,就一拖了之了。借此再抒发一下情感,秀一下回忆和文字能力,何乐不为?</p><p>想了想这次出行,对我自己来说,怪不容易的,许多单项破了自己的出行记录。从九月二十八日出发,到十月二十日回家,一次外出游玩时间最长;从郑州出发,经陕西,甘肃,到青海,四川,云南,绕藏域一圈跨度最大;从亚丁兔儿山4700米到都江堰700米海拔落差最高;从开始到结束自驾近八千公里,一次出行距离最远;我还在五次藏区行中第一次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山道上展示驾驶技术。我,只能说我,一个高原反应严重,临近退休的老人花甲之年有此“壮举”,已经觉得很不一般了。下一次出行争取平纪录创记录。(嘻嘻嘻)</p><p><br></p><p>刚到家,大家相机内的照片都没顾上整理,但可以肯定,这次计划拍摄的大都拍摄到了,而且运气特别好,还有不少意外之喜。这么多记录的创造,这么多意外之喜,该到了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了。俺得在此吃劲儿拍拍组织者的“马屁”。</p><p><br></p><p>此行下来,八千里路云和月,最不容易的就是@东雨老弟,他带领着四台车、十四位行者,最大1948年最小1968年出生,合计八百多岁的老人家,爬雪山过草地(可是真正的夹金山和若尔盖草原)重走红军长征路,是最真实的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路累了困了,都是“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句口号在激励我们爬山涉水战胜高反。从前期计划出行攻略,办保险,提示出行准备事项,到全程的吃住行安排,行车安全和防疫警示,从混沌之时开车带路到顺利之时压车断后,@东雨老弟处处操心,从全程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开车,到每顿正餐点菜猪肚大肠,他都身体力行,亲嘴而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对他的光辉写照。俺觉得,一个人,有点能力并不稀罕,稀罕的是他有自愿为大家服务的心。更觉得他比现在很多口是心非的党员还党员,假如这个裆外人士今生有所醒悟,愿意向组织靠拢,适当有所表示,俺和@等闲视之已达成共识,愿意冒险一次做他入裆介绍人。如果说,我们的西部漫游是一部十四人表演23天的大戏,男一号非@东雨莫属。</p><p><br></p><p>表了一阵子男主角,自然不能忘离他最近的人。坐在副驾驶位的“赵部长赵秘书长”,全程不是拿着手台呼叫给大家指明航向,就是拿着相机给大家做专业示范,老兄就是我们队伍中的“老法师”。一路下来,个人受益匪浅。收获满满,兄台过去讲那么多了课都没缘分听一节,这也是摄影长期不进步的原因。如果1983年开始玩相机从事部队摄影宣传报道时就有幸际会,拜老兄为师,现在起码也得弄个理事干干,来时方长,仍有机会。茫茫人海,终于在有生之年遇见大神,真心希望老兄传道授业解惑,提携同道,昔有伯牙与钟子期之佳话,今有赵部长不见琴弦也知音之美谈。</p><p><br></p><p>有了男一号,自然少不了“王的女人”。此行足以佐证,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女人。聪明伶俐,知书达理,温柔贤惠,与人为善,关爱他人,东方传统之美德在她身上集中体现,她和闺蜜一道,一路上对有高反的我关怀备至,头疼睡不好,头疼片安定送过来缓解难受,解决睡眠。买好吃的与大家分享,老公累了还能顶替开车,全程就是团队的状态的“开心丸”和活跃气氛的“兴奋剂”,这个人不说你也知道是谁,点赞“女一号”没有人反对吧!</p><p><br></p><p>再说说同行的陈院长,深藏功与名,儒雅的气质拿捏的恰到好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仅有高超的医疗专业水准,还是跨界的摄影大咖。一看他那重型三脚架上的长枪短炮,和进入山沟拍摄时的全副武装,你就不得不佩服玩什么都能风生水起的人确实存在,而且就在身边。特别是陈院长每每吃饭时间,总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健康话题,传授一些健康保健小知识,深受大家欢迎。成为名副其实的随队专家。听说上次出行院长还传授老魏同志一套秘而不宣的房中术,这次稍有保守啊,不由得对老魏同志有点羡慕嫉妒恨。</p><p><br></p><p>和我同车的@等闲视之兄不能不表,一路又是睡同一间房,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该老兄充分发挥了曾在对越自卫自卫反击战中当侦查参谋的优势和特长,对地形地势、前进方向和具体路线都比较敏感。在曲木神山拍落日时,突然遭遇“外敌”,说时迟那时快,关键时刻老兄能挺身而出,虎啸龙吟,威震四方。对行程中问题,能拨乱反正,拾漏补遗,和@东雨良性互动,长短互补,有效的保证了大队人马少走弯路偏路,大家心中都认定他是没被任命的“副队长”“参谋总长”。在顾问委员会主任位置坐久了,一路把副驾驶位做当成了监督他人执行力的宝座,只要我开车,他就两眼盯着手机导航,不能见一点“红”,一出现他就叫。也不知为什么,车里两政府官员他就很少监督。爱之深恨之切,我估计监督是关系近,不厌其烦。不监督,不是懒政是懒得搭理,可能心里憋坏了,才对俺出手。哼哼,千万别让俺猜对。</p><p><br></p><p>时间关系,俺就不一一“画像”了,但此行十几位兄弟姐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包容,团结友爱,共同促成近一个月的和谐氛围和平安顺利有质量的集体活动,完全体现了大家与人为善,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个人品德素养。这才是人在江湖,始能长久相处,并将继续下次聚会出行的基础所在。</p><p><br></p><p>人总是经历一些事后,会伴生一些感悟。活到这把年纪了,很多事情可能都看明白了。一个人一辈子能找到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真不容易。不管是与生俱来的天异禀赋,或是机缘巧合的工作引导,这辈子能和摄影结缘,并为此结交一群趣味相近、志同道合的朋友,还隔三差五的聚聚,一起游遍四方,乐山乐水,真是苍天对自己的厚爱。</p><p><br></p><p>有人说,摄影是文明的手印,比喻很形象。摄影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在于它瞬间。照片背后的故事,瞬间以后的思考。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接触摄影时,大多都是工作需要,那时大家都穷,摄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公家人”和有钱人的“玩物”,有着贵族的血统,但它骨子里豪放不羁的的个性就决定了它终会“平民化离家出走”。一晃几十年过去,在风云变幻成长过程中,摄影,成了我等一群退休和即将退休老人的人生最后倔强,这是这辈子始料不及的。</p><p><br></p><p>不管你是靠摄影吃饭,还是纯粹就是玩儿的,一个摄影人终会老去,但你拍的有意义的照片可能永远不会消失,会永久地生存。而照片后的故事可能会深深地打动着更多熟悉你的和不熟悉你的人。这或许是潜移默化影响摄影人的地方,也是摄影人自我要求的责任:去寻找照片中所含的普遍性的意义,就是能打动人心的那一份真诚、那一份善良;那一份心痛的侧隐、那一份共鸣的唏嘘;那一份悲怆的激愤、那一份无言的感动。</p><p><br></p><p> 无论咱们是用着什么型号的相机,无论是拍得有没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只要你的心去寻找了,自己开心了,你就是一个摄影人。用光影留住美好的事物,用心发现身边的美丽。行行摄摄一路走来,深深感受到,这种出行意义不是能遇见多少高人,看到多美丽的风景,拍到没拍到所谓大片,或是经历怎样的奇遇,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自己……(西行漫记全文完)</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