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搭虹桥,精彩课堂齐共享 ——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网络教研活动

佳Y

<p>  2020年10月13日下午,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49位语文老师参加了章贡区小学语文网络教研活动。学校教学部门按照区教研室的工作布置,精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探究教学策略,深入反思,做好笔记。</p> “线”上相约 《ai ei ui》教学课例 <p>  第一节课是由李琳老师执教的《ai ei ui》一课。通过对单韵母的复习,自然过渡到新知的学习。整堂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好习惯,在教知识的过程中贯穿了听课常规的巩固。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p><p> </p><p> </p> <p>  (1)循序渐进,突破难点。新旧知识的合理链接,让学生对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p> (2)以读促教,由读到放。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读。带读、指名读、合作读。方法灵活多样;读准、读清楚、读熟。目标层层递进。在读中不知不觉消化新知。&nbsp;</p> <p>  (3)以图促学,迁移导出。低段学生更易接收直观的内容,灵活运用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学生乐学其中。</p><p> (4)整合资源,维持热度。李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低段老师,善于不断吸引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听课状态,更好地吸收消化知识。</p> 《树之歌》教学课例 <p>  杨波老师的课是一堂充满启发性和合作探究性的的课。</p><p> 《树之歌》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杨老师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树木的名称,再让生反馈树木名称,由这些能够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继而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p><p><br></p> <p>  接着,杨老师提出孩子们在同桌互相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识字,并提出四点要求,利用字卡同桌之间互读生字,再互相指读检查读的情况,之后想一想“哪些生字可以摆在一起?”,最后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交流识字方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观察力,同时更训练了表达能力。</p><p> 杨老师巧妙的根据树木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不同的学习模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而然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同桌交流等,让学生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真正做到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大家在日常教学中学习借鉴。</p> 交流总结 <p>  活动最后,区教研室朱芳老师对今天两堂课做了总结和引导,她强调:</p><p> 1.拼音教学要扎实,不断巩固,不断练习,多些耐心,多些个体读,学生一个一个过关。</p><p> 2.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归类的方式进行识字、写字。</p><p> 3.情境图的使用可以利用情境图导入,也可以在复习巩固环节运用。</p><p><br></p> 认真倾听 <p>  老师们认真倾听,认真学习并做好教研记录。</p> 收获分享 <p>  本次教研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提升的机会,我们在学习交流中收获满满。</p> ☁️ <p>  拼音教学中李老师特别强调复韵母发音中口型的变化要点,从口型的观察到发音中口型的变化指导得非常细致。教学设计中,李老师还灵活使用教材的情境图,情境图的运用不仅在开课导入,还用于课中知识的运用、巩固。李老师还巧妙地利用“四兄弟”的故事引出对ai ei ui的四声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并且在练读的过程当中,读的形式非常丰富,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做到了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全面学生。(刘佳贻)</p> ☁️ <p>  今天聆听了李琳老师的一节拼音教学课,收获非常大。作为低段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需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巧功夫。正如李老师的课堂,运用动画讲故事、卡片合作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巩固学生的课堂常规;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借鉴运用。(涂莹)</p> ☁️ <p>  今天聆听了李琳老师的《ai ei ui 》拼音教学,李老师非常了解低段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动画游戏等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整堂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效果特别好。我最喜欢的环节是动画,利用动画效果,让孩子了解了拼音的规则,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及各种游戏调动低端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自觉性。(郭文清)</p> ☁️ <p>  《ai ei ui》听课感受:上课老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吸引孩子们的兴趣,用视频故事讲解了ai ei ui 标调规则,让孩子们非常形象地了解了为什么ui的标调和ai ei 的不一样,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最为巧妙的是结尾,在同桌间互相拼读完后,老师又用儿歌的形式调动孩子们巩固所学,用“再见了”(到位的语气和生动的动作)中“再”的音节巩固了“ai”第四声,画龙点睛。(肖罗)</p> ☁️ <p>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教学时,该教师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通过归类识字,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吴雨瑾)</p> ☁️ <p>  杨老师执教的《树之歌》,教学设计上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p><p>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本课识字课的教学重点——“木字旁”结构的生字,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在过往的识字经验中进行回忆,交流彼此的识字方法。</p><p> 老师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老师出示图片,并随机出示识字的内容,图文并茂,丰富课堂内容,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刘丽萍)</p><p><br></p> ☁️ <p>  杨波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识字单元《树之歌》,通过创设丰富的语文情境,让学生一起合作将生字宝宝放入信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快快乐乐学习。杨老师在教学中多次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样既能够更好解决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李贵化)</p> <p>   此次网络教研在章贡小语人之间搭建了一座虹桥,让我们在聚焦课堂的同时进行理念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希望的点燃,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成长。</p>

学生

教学

识字

学习

老师

情境

教研

李老师

孩子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