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b></p><p> 金秋送爽, 2020年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于9月1日在文华殿开幕,10.31闭幕。特展从院藏文物中精选了60件套与苏轼相关的书画碑类文物为展览主体,并辅以院藏器物类文物和古籍善本,同时向相关公藏单位商借少量藏品作为必要补充。</p><p> 整个展览分别四个单元,从苏轼的交游与时代,苏轼的文学创作、书法艺术及其影响,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等不同角度,以文物为载体,展现苏轼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风范,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主题特展把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藉由精美的艺术瑰宝,共同走近这位“千古风流人物”。</p><p> 9月6日,我预约订票来故宫,初衷本为看看因疫情闭馆数月久违了的紫禁城,欣赏故宫600岁诞辰的丰姿,同时观看这个难得一遇的特展,体味苏轼对后世的文学贡献与人格魅力的影响。</p><p> </p> <p>位于故宫东南侧的文华殿,与故宫西侧的武英殿遥相呼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b></p><p> 苏轼生活的北宋,是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与他有深交的的前辈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门生及友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的璀璨明星。第一单元选取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以他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p> <p>苏轼 新岁•展庆帖</p><p>人来得书帖</p> <p>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苏轼《赤壁赋》局部</p> <p>苏轼书画</p> <p>苏轼书信</p> <p>这张交往图上,与苏轼有着深入交往的文史大家,他的门生及友人历历在目,其中</p><p>不乏当时与苏轼有不同政见的政敌,勾勒了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p> <p>苏轼书写李白仙诗——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p> <p>苏轼 归去来兮 碑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面</b></p><p> 这一单元选取苏轼本人的诗歌墨迹,及后人根据其诗文创作的书画作品,展现其文学造诣和影响,为大家呈现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形象。</p> <p>清拓 苏轼像 纸本墨拓</p><p> 此像传为宋刻,残石于清末在扬州被发现,先归三贤祠,后归端方所有,今已不知所踪。此像与常见的苏轼形象相比,显得更为端严整肃,反映出后世对苏轼的崇拜。</p><p> 收藏者署名端方,字午桥,号陶斋。清末维新派大臣,著名收藏家、金石学家。</p> <p>李宗谟东坡先生懿绩图</p><p>绘制了苏轼的十三则逸事</p><p>明 绢本 墨笔</p> <p>苏轼信札</p> <p>欧阳修 灼艾帖</p><p>北宋 纸本 行楷书</p><p>这是欧阳修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其用笔有欧阳询的险劲,结构有颜真卿的宽绰,反映出欧阳修的书法特点。</p><p>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苏轼入京参加贡举,欧阳修作为主考官将其定为第二名,二人自此结为师生关系。</p> <p>苏轼为李公麟所画三匹马图赞并引注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单元 我书意造本无法</b></p><p> 苏轼的书法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其造诣不但备受赞誉,他所引领的宋代“尚意”书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书法博采众家,转益多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第三单元选取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本人的书法作品及后人对苏轼书法的仿学、临摹和评论。展现其书史地位,以及作为书法家的苏轼形象。</p> <p>苏东坡自称老叟时的作品</p> <p>沈度《赤壁赋》明 纸本 楷书(一、二、三)</p> <p>沈度《赤壁赋》明 纸本 楷书(四、五、六)</p> <p>沈度《赤壁赋》明 纸本 楷书(七、八)</p> <p>胤禛 书 《念奴娇•赤壁词怀古》 </p><p>清 绢本行书</p><p>这是清朝第五代皇帝雍正手书,爱新觉罗家族作为满族统治者,为巩固其政权,对汉族文化的热衷学习从中可见一斑,苏轼的诗文书画正是清王朝统治者喜爱学习和收藏的对象。</p> <p>文徵明 前后赤壁赋</p><p><br></p> <p>赵孟頫 道场何山诗</p><p>此作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为其长兄赵孟頔之孙所书,通篇清劲秀丽,风神隽永。何山为赵氏家乡湖州名山,自古便为吴兴名胜,历代诗人多有题咏,其中以苏轼此诗最为著名。</p> <p>董其昌临苏轼杂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单元——人间有味是清欢</b></p><p> 苏轼的艺术造诣为人称道,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崇敬与倾慕。第四单元选取以苏轼逸事和其述怀小品文为题材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为后世呈现被视为文人典范的苏轼形象。</p> <p>苏轼 春中帖</p> <p>赵孟頫《道场何山诗》</p><p>纸本 行书</p> <p>刘墉节临苏轼书罗池庙碑</p> <p>”</p> <p>故宫博物院收藏苏轼书法作品</p><p>刘墉对苏轼和蔡襄二人学习颜真卿书法艺术的评价,认为“以坡为优”。</p> <p>蔡襄 京居帖</p><p>北宋 纸本 行草书</p><p>此帖是蔡襄写给友人的问候信札,行笔清润秀雅,结体端瑾流丽。前半部以行书为主,后半部逐渐转为草书。集中反映了蔡襄在这两种书体上的高超造诣。苏轼对蔡襄人品及书艺均极为推崇,称其书法“独步当世”,“本朝第一”。</p> <p>董其昌临苏轼杂帖</p> <p>明 拓苏轼书《醉翁亭记》</p><p><br></p> <p>朱之春 临李公麟画苏轼像</p><p>万历四十九年 纸本设色</p><p>此苏轼笠屐像所据粉本传为苏轼友人李公麟之作。苏轼晚年被贬海南时,曾在访友途中遇雨,他向农人借来斗笠和木屐,农人争相笑看,苏轼却坦然处之。此图表现苏轼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此类笠屐像成为后世在描绘苏轼形象时的一种经典范式。</p> <p>九月 ,度过寒冬,春来暑往金秋至,我先后两次走进故宫,看了两遍苏轼书画特展,甚为感叹当年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如此之多的有关苏轼的书画作品,使后世今人享有能够欣赏品鉴,穿越时空与之对话的眼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