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薄刀峰(原创)

山妮

<p>  九月十三日随户外去湖北罗田薄刀峰秋游。早晨五点半就出发,大约九点多钟就到了薄刀峰景区,观光车送我们到薄刀峰山下。</p> <p>  薄刀峰位于大别山峰西侧,海拔1408.2米,面积30平方公里。境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90%,自然景观以松奇、石怪、峰险而著称。</p> <p>  薄刀峰原名“鹤皋峰,因其峰高耸入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而得名,诸峰中部的卧龙岗山峰最为奇拔,形如卧龙脊背。</p> <p>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现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爵主庙遗迹”,有南宋时期的“独尊古寺”,有元朝时期的“铜锣峭壁”,有元末明初的“鹤皋古寨”,还有明朝时期的“献旗岗”、“ 歇马亭”、 “就义场”等人文景观。</p> <p>  据《罗田县志》记载及当地人口述,薄刀峰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遥远的古代,王母因在天宫呆腻了,便趁玉帝酒后酣睡去天桥散心。忽然发现一地﹙今薄刀峰﹚,危峰兀立、怪石罗列、飞瀑潺潺、云蒸雾绕,而奇葩异木,阡陌村舍遍布其间,鸡犬牛羊、珍禽异兽嬉戏于目。她即兴起,便命众从赶石垒城,备作休憩处。邀送子娘娘、罗汉仙僧驾鹤云游这里,饮酒吟诗,尽享其乐。后玉帝闻之震怒,便贬罗汉仙僧、送子娘娘于这里将功补过,造福桑民。古人为念及此事,遂取三仙诗中“日居月居,峰危九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之意以鹤皋峰名之。</p> <p>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踏着树木铺就的台阶,向薄刀峰攀登。不一会来到卧龙岗线之北末端,只见有七棵形态各异、姿态迥然的古松,排列有序地在山脊那巨大的石块缝隙中,组成一个巨大勺子形状,故名北斗松。据说是天上有的,地上皆有。这地上北斗松与天上北斗星是混沌之初天地合一、相互感应的结果。</p> <p> 沿途怪石嶙峋、群松竞秀,云海悠远,自然风光极为优美。这里的整个山脊形是刀刃、形如蛟龙,最窄的地方不足一米。</p> <p>  紧接着我们到了鹤皋亭,该亭传说为王母云游时命侍女赶石垒砌始建,后为历代兵家抢占作瞭望主哨,几经修缮至清末仍为五层六方四窗八角式样,且留有“峰上亭,亭下峰,亭峰皆立众峰中,峰威千古,亭威千古;山外水,水禸山,山水尽收孤山前,山秀万年,水秀万年”之对联。文革时拆毁,现为80年代末所建的仿古圆形亭子,供游人登高远眺、休憩娱乐堪称一绝。</p> <p>  在鹤皋亭下约150米处,有6块扁状自然堆砌的石头,形如青蛙,头北尾南,正张开大口,仰天长笑;这青蛙前边,长着一棵枝曲干粗、碧叶层叠、梢同扇形的古松,就像一只彩凤,舒展双翅,向北飞翔。</p> <p>  据当地人介绍,这青蛙、彩凤系当年秦始皇挥动神鞭移山填海时,因惧其天子神威而逃到这里来的;也有人说:这只青蛙因贪恋它身前的彩凤,趁秦始皇不注意偷来追赶嘻戏,欲想红尘快乐。</p> <p> “偷来人间蓬莱景,暗表初衷话绵情”。看到这逼真的形象,有的说是“金蟾戏凤”;也有的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真的是让人啼笑皆非。</p> <p>  我们来到锡锅顶,这里海拔1215米,由一个巨大的白色圆形花岗岩石组成,远远望去,就像一口大锅扣在山顶上。相传古人把金、银、铜、铁、锡看的很贵重,加上罗田早有锡锅吊酒的习惯,所以取名“锡锅顶”。这可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希望丰衣足食的一种美好愿望吧?以示上天赐福,年年富余。</p> <p>  终于来到最险要、也是最精华的景点卧龙岗。卧龙岗位于主峰与锡锅顶之间,海拔1350米。其岗属太古界前震旦系变质岩系岩浆岩发育而成,加之气候环境的变化,故脊岭峭削、怪石嶙峋、奇松密布、穴道时现,整个看来,宛如一条飞龙蜿蜒盘卧在山中。卧龙松生长在岩石之中,根植入石缝,顽强生长1000余年;由于长期受风力的影响,使之形成独特的形状: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像神鹿回首,傲然屹立,可谓奇观。</p> <p>  据传说此岗系龙王三太子因慕美偷看王母在天池洗澡后受其点化所变。亦为国民18年冯玉祥部全歼军阀吴佩孚部李老木匪军;红军辗转抗敌,刘邓大军凭险克敌制胜所在地。古有“天下名山卧龙岗,三部一景汗浸裳”之誉。 </p> <p> 又走了一段路,前面就是“雄鹰觅食”的景点,这里有一堆由5块2米多高的石头巧妙地组成的鹰形石,整体看来,像一只雄鹰蹲在松林下面,虎视眈眈注视着西边山林中的猎物。当地人说这是鹰王偷偷来薄刀峰参加一年一度的“鹊桥会”,因贪恋食物而被贬下凡尘变成石头的。据科学考证,此系大别山吕梁期侵入岩因年久风化而形成。</p> <p>  在雄鹰觅食的正山脊上,有一段全部是由几十米见方的大石头组成的狭窄小道。其间,有一天衣石缝,约2米高,30厘米宽,是人们沿脊穿行的唯一通道,而且只能侧身而过,别无选择,故名细腰宫。</p> <p> 相传,这是随同王母娘娘出游的侍女们,为了证明自己腰细貌美,互相比试通过此石缝留下的,后来取名“细腰宫”,还有人称它为“减肥石”。</p> <p>  如今,游人来此,看见这般情景,无不兴高彩烈,都愿意亲自去体验一下;特别是那些年轻女子,更惧坐失良机,尽享细腰宫的灵气,以求体轻貌美,福禄终身。</p> <p> 再向前走一段,卧龙岗山脊的路中间,由两块巨大石板相互支撑拱起,形成一个“人”字形状,石下120厘米高,10米长的天然通道,是上山下山经过的唯一路径,必须弯腰屈膝才能通过,这一处叫天子关,也叫“天子弯腰”。</p><p><br></p><p><br></p><p><br></p> <p>  想想这个名字起得真的很有趣:不管你是天子也好,还是平民百姓,到此都必须弯腰,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p> <p>  在卧龙岗前,有一段零零散散的杂林乱石,在这乱石岗中,有一高约5米,直径约4米的椭圆形石头,直立在山脊上,石头之上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古式浴盆,这就是天池。它旁边长着两棵式雨伞、高大苍翠的黄山松,从这里攀援而上可达天池,这就是昔日王母的淋浴之所。</p> <p> 据说是王母、送子娘娘、罗汉仙僧三人沿这一带尽情游玩,把酒吟诗。不料,王母走了不一会儿,顿觉大汗淋漓,倍生倦意。于是王母便挑了这乱石林立青松掩映的地方,并对着这个大圆石,用手一指,遂凿成一个浴盆,引来山里甘露清泉,在五彩石和石旁边两棵松树的遮掩下,舒舒服服地洗个痛快,这便留下了这个奇特的稀世之物。</p> <p>  时至今日,石边两棵松树因得其圣水仍枝繁叶茂,高过石顶,而石顶之上浴盆,形象逼真,里面有水,但不知是不是清泉水。据传说:用这盆里的水洗面,肤色白嫩,青春永驻,百病消除。现已修建了不锈钢梯,供游人攀爬,一了终身夙愿。我也来到大石顶上,只可惜不知道有这样的说法。</p> <p>  站在卧龙岗山顶,俯视着脚下的美景,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同时,还有“登高以自卑”的感受;仰望着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真正的体会到与人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与休闲,同时有着攀登大山后的自豪感和愉悦;随之疲惫一扫而光,心情也爽极了!</p> <p> 经过四个多小时,我们终于走完了薄刀峰的旅程,该返程了。下山毕竟省力一些,可是膝盖真的是有些受不了,我们只好倒着下台阶,以减少对膝盖的重量。</p> <p>  休息了二个小时,我们在回来的途中,又到罗田冰臼群去看看。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们沿着亭子右边的弯弯曲曲的砂石小路,终于来到河滩。</p> <p>  抬头看见眼前奔涌的河水还在冲击和研磨花岗岩峭壁,斑斑驳驳,缕缕条条,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剥雨蚀的河床,岩石上多生岩晒,多色俱全,配以山间的杂树溪流,如一幅长轴“石锅石灶”的画卷,徐徐向人们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神奇和岁月之沧桑。</p> <p>  这些不可复制的大自然杰作,是珍贵的地质资源遗产,大自然的神奇伟力在这里造就了瑰丽奇绝的自然景观,石化自然的有序与造化自然的无序衔接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p> <p>  罗田“冰臼群”的分布是2012年发现的,据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论证,是中国第四大冰臼群&nbsp;,其规模和面积、形态仅次于内蒙古大青山、北京延庆和江西遂川冰臼群,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自然界奇观。&nbsp;</p> <p>  冰臼群的发现,涉及到了与人类起源、天文学、构造学等众多边缘科学有关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它是古气候、古环境、古地貌、古人类变迁的历史见证之一。</p> <p>  我们置身在这片神秘诡异的冰臼群,恍如来到了远古时期,真切的感受到地老天荒、沧海桑田的真正的含义,深深地感叹时间的磨砺与不朽!</p> <p>  这次薄刀峰之行,把知识学习、山川游历、体育锻炼、休闲娱乐、挑战探索等等结合起来,让我又一次与大自然深层次的接触,看见了自然界的地质和地貌的变迁遗址,更加体会到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总之,不虚此行! 2020.10.6. </p>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