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抗战胜利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主动要求到东北做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工作。1945年10月下旬他从延安出发,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于11月20日抵达沈阳。当晚出席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的会议,会上就东北当前工作方针问题同先期到达的一些同志发生争论。会议未取得统一,即同高岗等北上赴哈尔滨。于26日到达的当天,在陈云同志主持下,起草了以陈(云)、高(岗)、洛(甫)的名义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并转中共中央的电报“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系统阐述了避开大城市,到农村去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主张。中央接到此电后立即复电表示完全同意。图为初到东北的张闻天。</p> <p>“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陈云、高岗、洛甫)电报草稿的一部分。</p> <p>1945年11月张闻天准备到佳木斯,途中交通中断,行至林口,遭叛匪袭击,鉴于形势危急,同行的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建议暂时不去佳木斯,经请示北满分局同意,折回牡丹江市。在征求了牡丹江省委书记李大章的同意后,化名“张平之”,以北满分局代表的身份,前往宁安蹲点,同时指导整个牡丹江地区的工作。</p> <p>以下图片由宁安张闻天工作室旧址提供:</p> <p>在短短的四五个月里,张闻天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发动群众,恢复了地下党的活动,建立了公开的县委,发展了一批党员,领导了反奸清算、清剿土匪、分配土地、建立政权等工作,迅速改变了敌伪残余势力猖獗的局面,将宁安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根据地,宁安成为北满58个县中搞得最好的5个县之一。</p> <p>1946年5月,春回大地,牡丹江至佳木斯的铁路全部打通。张闻天遂告别宁安,到佳木斯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这是他在合江省委办公楼前。</p><p>合江原是黑龙江省的一部分,日伪统治的东北九省之一。它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合的“三江平原”,故称合江。</p> <p>张闻天主持中共合江省委工作期间,于1946年5月作出《关于部队剿匪工作的指示》。《指示》提出“穷追敌人,务期将其大部或全部消灭”的方针。遵循这个方针,我剿匪部队在已经取得的初步成绩基础上,发扬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穷追猛打,最终胜利完成了任务。经过军民共同努力,至1947年3月26号,合江四大匪首全部被抓获,合江境内大股土匪全部肃清。</p> <p>1946年12月20日依兰剿匪前线取得活捉匪首谢文东的重大胜利,这是张闻天以《合江日报》记者名义写的一篇访问报道。</p> <p>当年直接率领部队在前线剿匪的合江省军区司令员贺晋年在1985年回忆文章中说,合江剿匪的胜利是同张闻天同志的正确指导分不开的。</p> <p>部队在深山密林中剿匪。</p> <p>张闻天领导合江土改过程中经常深入农户调查,这是他和刘英1948年在鹤岗一户农民家中。</p> <p>张闻天领导合江土改期间在桦川县会龙山蹲点时住过的农舍。</p> <p>桦川县是合江省委和张闻天领导土改的试点县,为了进一步摸准情况,解决问题,他冒着数九严寒,三下该县会龙山屯,总结典型经验,指导全省土改深入发展。</p> <p>“东北的大事,就是东北老百姓觉悟,使之自己起来为自己获得牲口、牛羊、土地而斗争。什么叫政治家?给人民解决了土地、房子、牛羊问题,他就是伟大的政治家,就是人民承认的政治家。”(张闻天)</p><p>摘自《目前东北形势和合江的任务》(1946年7月)</p> <p>张闻天1947年4月12日为中共合江省委起草的《春耕生产运动的若干问题》的原稿。</p> <p>张闻天同刘英在佳木斯(1947年)</p> <p>1947年7月1日张闻天为中共佳木斯市委党内刊物《佳市工作》关于城市工作的题词。(题词署名张平之,为张闻天当时的化名)</p> <p>张闻天在东北工作期间非常重视科技人才。1946年春,中共合江省委内部曾就一位担任过佳木斯伪市长的矿业专家段宝坤的处理问题发生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段是汉奸,必须镇压,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段本人民愤不大,而目前正急需这样的专家,主张保留下来。张闻天亲自做了一番调查之后向市委提出,目前我们急需恢复双鸭山煤矿,何不让段去劳动改造,使其技术为人民服务。并说这样做显然对发展生产有利,对人民更有利。市委经过讨论决定让段到双鸭山矿戴罪立功。后来段确实表现不错,为煤矿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还带出了一批技术人才,本人当上了总工程师。图为双鸭山煤矿场景。</p> <p>1948年1月12日,张闻天为合江省委起草了保护城市工商业的文件。1月29日《合江日报》刊载了这个文件的全文。1月31日,中共中央在批示中称“合江省这一指示,经修改后,适用于东北各地。”</p> <p>张闻天1946年11月为合江省委起草的关于发展工商业的文件。这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城市工商业政策作出全面规定的最早文献之一。</p> <p>1948年4月,张闻天同刘英到鹤岗视察,图为在车站向送行的同志告别。</p> <p>视察鹤岗工作时同东北电影制片厂文艺工作者的合影。左起:张闻天、吴印咸、陈波儿、刘英、袁牧之。</p> <p>东北电影制片厂早在1947年就开始拍摄以我军剿匪为主题的故事影片。图为2004年播放的“林海雪原”剧照。</p> <p>1948年春,张闻天同合江省委的同志在省委办公楼前的合影。左起:李荆璞、张屏如、张闻天、李范五、刘英、陈伯村、张启龙。(右起第一人,姓名不详)</p> <p>这是1946年牡丹江书店翻印的张闻天1936年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该书当时是东北根据地各中高等学校和各类干部学校普遍使用的教材。</p> <p>张闻天在东北佳木斯期间总揽全局。当时佳木斯市的革命建设及文化事业也开展得轰轰烈烈,被人民群众誉为“东北的小延安”、“东北文化事业的搖篮”。1946年5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原来从延安来到东北的各文化机构和团体转移到佳木斯,张闻天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p> <p>张闻天1948年9月为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的《关于东北经济的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明确提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应该是“以国营经济为主体”,包括私人資本主义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结构。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吸收了《提纲》的这一思想。图为《提纲》草案的修改稿。</p> <p>《提纲》报送党中央后立即得到中央的肯定。图为周恩来1948年10月30日的批示和中共中央1948年11月6日给东北局的指示信。</p> <p>1948年11月,张闻天随中央东北局进入沈阳。这是在沈阳工作时的张闻天。</p> <p>张闻天、刘英和儿子虹生在沈阳住所门前。</p> <p>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张闻天(左二)和周恩来、董必武等亲切交谈。</p> <p>张闻天在担任东北财经委副主任和辽东省委书记期间,结合工作实践的体会向党中央和东北局提出过多次政策建议。这是他1949年4月就农村供销合作社应该赢利分红等问题给东北局的一封信。</p> <p>1949年4月,张闻天赴安东(今丹东)任中共辽东省委书记。这是他同安东工作的部分同志合影。左起:张闻天、刘子载、徐达深、吴仲廉、邓力群、刘英、王楷、边章五。</p> <p>张闻天在辽东全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报告。(1950年2月3日)</p> <p>1949年8月,《辽东大众》关于区、县召开人民代表会议的报道。</p> <p>张闻天在辽东关于“人民代表会议”的谈话,于1949年12月经中共辽东省委宣传部整理编写成《人民代表会讲座》出版。</p> <p>1950年2月13日,张闻天(左1)离开安东到北京从事新中国外交工作。这是他向欢送的同志告别。</p> <p>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的堂叔张羹梅写信给郭沫若打听张闻天和其弟健尔的消息。郭沫若于1949年11月16日复信,热忱地赞扬了张闻天忘我的革命精神。信中说:“古人云'国尔忘家, 公尔忘私',悬为道德之最高标准。中国革命深幸有如洛甫先生兄弟者多,故得庆成功。”</p> <p>我去过东北5次,追寻外公的足迹。其中去宁安2次、佳木斯2次、丹东1次。</p> <p>2014年7月我去了宁安。宁安人民没有忘记张闻天,他们保留了张闻天当年住过的四合院,将其命名为“张闻天工作室旧址”,四合院经过了修缮、维护,当时正在布展。</p> <p>宁安原政协主席关治平为我介绍布展内容。</p> <p>这个小院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四合院。院内南北有四五间房,东西还有几间房,院中有二棵树,一个小亭子。</p> <p>张闻天在宁安工作生活期间办公场所复原。</p> <p>卧室复原。</p> <p>小院前面的一条街已命名为“闻天街”。</p> <p>与宁安党史办等同志在小院里合影。照片左起:张佩臣、关治平、本人、刘伟、杨晶伟</p><p>在宁安,我体会到了宁安人对老一辈革命家深深的敬仰之情,他们认为张闻天是时代杰出的领袖人物。</p> <p>张闻天工作室旧址是在2014年8月正式揭牌对外开放的。</p> <p>2018年9月18日第二次赴宁安。这次是去参加纪念张闻天诞辰118周年活动暨“解放战争中的张闻天”首发式的。</p> <p>会场设在张闻天工作室旧址的前面。</p> <p>与会群众。</p> <p>开幕式上发言。</p> <p>两地共建签约。</p> <p>浦东张闻天故居馆长阮建平与宁安原张闻天工作室旧址馆长刘宇。</p> <p>现任张闻天工作室旧址馆长李崇博。</p> <p>《解放战争中的张闻天》首发式。</p> <p>接受媒体采访。</p> <p>在书上签名。</p> <p>在工作室旧址前合影。</p> <p>下午在市委礼堂给全市领导干部作报告“廉洁奉公 人民公仆_我眼中的外公张闻天”。</p> <p>配合讲座印的小册子。</p> <p>2014年8月我去了丹东,这里对面就是朝鲜的新义州。</p> <p>鸭绿江大桥。</p> <p>由党史办同志陪同,参观了外公在那里住过的一幢小楼(也是办公楼)。这是日本人留下的建筑,在锦江山路口。</p> <p>小楼里我看了外公当年的办公室兼会议室,卧室,其它则是秘书们住的地方,如今都是空空如也。</p> <p>不远处是锦江山公园。</p> <p>园内有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p> <p>这座塔高度为10.73米,西南偏东10度,塔顶矗立着一尊铜铸解放军战士塑像,右手持枪,左手振臂呐喊。塔东侧是外公的撰文:“为解放辽东人民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我们有信心来完成你们所未竟的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后一句刻为大字。塔西侧是当时丹东市长陈北辰的撰文,碑上的刻字是辽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佟冬的手迹。这座纪念塔是游人瞻仰的革命文物,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在碑文前留影。</p> <p>2006年10月26日第一次去佳木斯,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张闻天生平图片展”。佳木斯郭晓华、李海涛等市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图片展。活动由张闻天故居主办,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直机关工委、市文化局协办。</p> <p>活动后的报道:报纸与电视。</p> <p>2015年9月14日~19日第二次赴佳木斯,参加张闻天生平事迹展。</p> <p>上午揭牌仪式。</p><p><br></p> <p>下午张东燕作继承革命传统,践行“三严三实”主题报告会,由市委书记王爱文主持。</p> <p>1946年5月至1948年6月,张闻天任中共合江省委第一书记兼合江省军区政委。在合江工作两年,是张闻天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他一生中对自己工作感到满意和心情愉快的难忘时期。</p> <p>同样,东北的老百姓对张闻天充满了敬仰之情,他们认为张闻天是时代杰出的领袖人物。在合江,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p> <p>写文章“张闻天在黑土地上搞改革”。</p> <p>“宁安丹东行”</p> <p>刘英奶奶说:“40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那段流失的岁月,脑海里总是浮升起许多美好的记忆。那片充满神奇色彩的黑土地,那座浸满英烈鲜血的英雄边城,那具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热情豪放的人民,那些和我们生死与共战斗过来的战友。回想起这些,总是令我激动不已,难以忘怀。如若闻天有灵也一定不会忘记这片他为之耕耘过的土地。去年闻天百年诞辰,佳木斯人民那样深情地纪念他,我感到十分欣慰,闻天虽已长眠,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2001年6月18日)</p><p>照片为刘英奶奶(1905——2002)</p> <p>向佳木斯人民问好!向宁安人民问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