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齐宁街又名西街,是休宁县最负盛名的老街。东起陪郭头,西至夹溪河大桥头,全长约600米,街宽4米,清一色麻石铺就。自明清以来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休宁县的商贸中心。街上两侧店铺林立,有名类店铺300余家,极尽繁华。 </p><p> 自改开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齐宁街却已成了昨日黄花,临街店铺大多关门闭户,</p> <p>房屋破旧不堪,唯有高高的馬头墙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荣华…</p><p> 街东头老王家的老哥俩是这条街上现存不多的几家商户了</p> <p>老大,57年出生,经营着一爿钟表修理店,这年头钟表行业式微,但干了一辈子的老手艺仍不忍舍弃。</p> <p>老弟,63年生人,开了一个夫妻面馆,生意甚是红火</p> <p>一直到上午十点多,吃面条的人仍是川流不息</p> <p>两家店面都已很破旧且非常拥挤,面馆不过五、六平方,但食客却是一拔接着一拔。我好奇地与王师傅搭腔并把镜头对准了他。王师傅之前是有工作的,上世纪末工厂不景气,便回家开了这个小小的面馆。</p> <p>我很替他担心,逼仄的小面馆坐不了三、五个人,晴天尚可在门前街面及石阶摆上小桌,雨天生意怎么做呢?</p> <p>王师傅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答腔,手中自始至终忙碌不停。</p> <p>有顾客点了一碗水饺,王师傅在煮面和煮饺子的锅间切换着</p> <p>老王端面到石阶上,妻子立即替补到炉前煮面。没有一句言语,两人配合天衣无缝,忙而不乱</p> <p> 我诧异这样破落的半爿店面,连个店招都没有,何以生意却奇好呢?我问了几拔客人,答案出奇的一致:“味道,小时候的味道,我们打小就在这吃的,这面味道好、有劲道,浇头又好又足"。</p><p> 我似有所悟,这样一间小店一开27年,来的都是回头客,没有坐位,哪就打包,靠什么吸引顾客?这就是徽商的诚信。</p> <p>老二面店人坐不下了,没关系,老大钟表店还可以加一张桌子。老大今天正好有顾客,你看,工作起来目不转精,一丝不苟的样子,但口中却能不时地与我闲聊,真是轻车熟路。我赞叹他技艺娴熟,他却感慨我"医生辛苦呀”。唉,真是遇到知音了。</p> <p> 老街如英雄迟暮,面露衰容,还能再次焕发青春吗?老哥俩的坚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人们心中哪颗种子还在,假以时日或许还会发芽长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