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墙

赵小平

<p>  在甘肃东南角毗邻陕西的地方有一安口镇。安口镇北边山坡上有个窑头镇,也叫高镇村,是闻名全国的“陇上窑”——安口窑最主要的制瓷基地。这里山川壮美,人杰地灵,民风民俗独具特色,陶瓷文化沉淀深厚,这里以“瓷”闻明。</p><p> 如今漫步窑头镇,古风犹存,上百年遗存下来的古窑场、陶瓷制品历历在目,陶瓷残片俯拾皆是,罐罐垒墙随处可见。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当年陶瓷生产时的画面。</p> <p>  一抔普通的泥土经过陶瓷工匠的揉捏、塑形,再经过烈火的煅烧,泥土便有了筋骨、有了灵魂。窑工门小心翼翼地把烧好的陶瓷成品一件一件从窑里搬出来,窑主备好酒菜,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们把有裂痕的、有沙眼的、器型不规整的陶瓷器具挑出来挪到旁边。还有搬运过程中,落地而去碎的,都被堆到残次品一起。因为朴实的窑头镇人绝不会以次充好,他们只把最完美的陶瓷器具售之于众。这些残次品全部送给窑头镇的村民和窑工们,然而残次品和陶瓷碎片越攒越多。在窑头镇人的家里,到处都是陶瓷大缸,陶瓷瓶罐,房屋里、院子边、道路旁,一排排、一摞摞到处是陶瓷器具。便有了一句流传至今的谚语:“安口窑人搬家,有罐罐哩。”聪明的窑头镇人干脆把这些残次品又还给养育他们的家园。</p><p> 陶瓷碎片用来铺院落、铺路,剩下的被集中倒到西边山坡上。有缺憾的和没处用的陶瓷器具也被他们当做建筑材料利用了起来。他们把积攒的残次陶瓷器具按照器型大小和颜色深浅进行分类。有的用一排大缸来围花园、菜园,形成“罐罐篱笆”;有的大缸被当做房子的“滴水”和“流水”;还有的坐在土石基础上,层层叠叠磊起来,就成了既好看,又省事的罐罐墙。废弃的陶缸瓷罐体积大,分量比石块轻,是绝佳的建筑材料。人们盖房子时,用土泥做粘合剂,把大缸大罐磊进墙里,有的用破瓷片贴在墙表,既冬暖夏凉,又美观耐用,时至今日还能看到当地土平房的后墙里嵌着的数口大缸。除了房屋主墙,家家户户的院墙里几乎都有“罐罐”的影子。这些罐罐院墙有的在石头围墙上整齐架一溜罐罐,或者在夯土墙顶上扣一道半边缸护雨,又或者直接用泥土沙石做辅料,纯粹用缸缸、罐罐层层叠叠磊砌。甚至道路边沿都是由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罐罐”砌成。于是便又有一句谚语说窑头镇的景象:“罐罐垒墙墙不倒,拉着轱辘房上跑。”</p> <p>  当阳光洒进窑头镇的时候,陶瓷罐罐、陶瓷片片像是披上了一层金色,在弯弯曲曲、层层叠叠的崎岖小径,形成一道道奇妙的景色。罐罐墙则被绿色植物覆盖,花儿迎着太阳绽放,装点着这个有故事的古镇。迷人的罐罐,沉醉了人心、惊艳了时光!&nbsp; 沿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小路,抚摸着用废弃陶罐垒砌的院墙,踩着用陶片铺就的小道,感觉走进了神奇的陶瓷世界。窑头镇的肌肉、骨骼、神经完全由瓷而构架。。</p><p> 窑头镇家家户户都用废弃的瓷罐等垒成院墙,密集成片,远看好似一幅优美的丹青画卷。在这里,您可以尽情领略黄土高原的深厚气息,可以细细品味陶瓷艺术的古雅烂漫,可以用心领会民间建筑艺术的匠心独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