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课前思考</p><p> 《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p><p><br></p> <p>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许多教师公开教学非常青睐的内容。从教师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单元的起始课,从学生的角度看,它就像一节“种子课”。“分数”这棵树在学生心中能否生根、发芽,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能否因地制宜。</p><p> 反复学习研读后,问题聚焦在:</p><p> 如何让学生感知学习分数的必要性?</p><p> 分数的意义短短几句话,读之后,学生是怎样理解的?</p><p>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困难在哪里?</p><p> 五年级再认识分数时,学习的困难是什么?追溯原因,现在可以做什么?</p><p> 基于以上问题,我设计了前置作业以对学情有更好的了解。</p> <p> 分数对学生来讲非常陌生,所以课前安排前置作业一就是阅读课本,谈谈对分数的理解,了解学情,因材施教。</p><p><br></p> <p> 从前置作业完成情况来看,课本中短短几句话,学生解读出了各种含义,如只看图,不读文;分子,分母混淆;单位一整体与部分混淆;写法与读法混淆等。可见“分数”真的很难!</p> <p> 课后学生感言:原来分数是平均分后才有,要看涂色份数和总份数,自己看书时没想到图形和数字要结合起来看,图画的也不规范,以后要学会看图分析问题!</p> <p> 前置作业二,从生活中的分数出发,沟通分数和倍的联系,即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紧密联系生活,丰富有趣的内容以阅读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已有学习经验!</p><p> 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两段话中的画线词能够很好的理解,可以用图形表示出来,这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能够将生活经验有效的服务于数学?如何有效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我想这就是前置作业带给我们的思考!</p> <p> 通过设计较开放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发现分数,结合具体情理解分数的意义,始终借助图形,数形结合分析问题,深化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工作的辛苦,渗透德育教育。</p> <p>课后思考</p><p>1.对比分析,追溯本源。</p> <p> 学生学习分数后,最大的困难就是易混淆分数表示的两个含义,“具体数”与“非具体数”,也就是老师们常提到的“量”与“率”,对比三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上册课本,不难发现各自侧重点不同,五年级再认识分数时,分数第一次作为一个具体数出现,并结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去理解。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旨在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作为一个非具体数出现,即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与前面第五单元《倍的认识》进行了沟通,因此本节课重点从分数的其中一个层面“非具体数”出发,以此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p> <p>2.前置作业,助推课堂。</p><p> 通过前置作业,了解学生基本学情,即学习困难、易错点,以学定教,聚焦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p> <p>3.数形结合,以一贯之。</p><p> 数形结合思想一直以来是小学数学教学比较关注的核心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分析问题,把数的问题以图形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借助图形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及表示的含义。</p><p>4.联系生活,凸显分数。</p><p> 整节课所选取事例均来自日常生活,如资料“杜绝浪费”、故事“绰号二分之一”在理解分数含义的同时感受数字背后蕴含的信息,用数据讲述事实,激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感,渗透德育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