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纽伦堡;巴伐利亚双城游(德国行之四)

杨克冰

<p>巴伐利亚州位于德国东南部,人均GDP在各联邦州中排名第一,是宝马、西门子等世界著名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是名副其实的“欧洲科技重地”,而慕尼黑和纽伦堡,是巴伐利亚州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两个城市。</p><p><br></p><h1><b>《纽伦堡篇》</b></h1><p>自驾进入巴伐利亚后,首先来到的是他的第二大城市纽伦堡市。</p><p>纽伦堡市人口五十万,是德国的历史名城,也是现代西门子公司的诞生地和总部所在地。</p><p> 历史上,纽伦堡是罗马帝国皇帝直辖的统治中心城市之一。在希特勒第三帝国时代,纽伦堡风光无限,是纳粹党老巢,也是一年一度的党代会所在地。正因为如此,纽伦堡沦为英美盟军的重点轰炸对象,并成为战后的清算纳粹战犯罪行的审判法庭所在地。</p> <p>战后重建的纽伦堡基本上是按照15至16世紀的样子恢复的。(这是从维基百科下载的纽伦堡上空无人机图。)</p> <div><br></div><div>纽伦堡参观的第一个目标是纽伦堡皇帝堡。皇帝堡坐落在纽伦堡老城的山坡上,我们的车子沿着坎坷不平的石板路慢慢地爬上山坡。<br></div> <div><br></div><div>纽伦堡颇具中世纪古风的老城区在英美盟军的轰炸几乎被夷为平地,我们开车沿途看到的多是战后按原样重建的15至16世紀的建筑。<br></div> <div><br></div><div>皇帝堡(Imperial Castle of Nuremberg)坐落在岩石山之上,建於12世紀,是纽伦堡最具标志性的中世纪建筑, 也被称为纽伦堡城堡(Kaiserburg Nürnberg),几乎每一位罗马帝国的皇帝都在这里住过。<br></div> 城堡面积很大,分几个部分,各部分建筑以通道、走廊、隧道和庭园联结。<br> 皇帝堡这部分是Heathen塔楼(Heidenturm) <div><br></div><div>辛维尔防御塔(Sinwellturm), 是一座圆形防御塔,建于公元14世纪,是纽伦堡皇帝城堡的制高点。<br></div> <div><br></div><div>这座醒目的中世纪德国傳統住房建筑,现在是紐倫堡城堡管理局。<br></div> <div><br></div><div>这是皇帝堡主体城堡-恺撒城堡(Kaiserburg),是罗马帝国的皇帝的住所。<br></div> <div><br></div><div>皇帝堡位於纽伦堡城市最高点,在城堡上俯瞰纽伦堡老城视野极佳,可将这座中世纪的古老城市一览无遗。<br></div> 整个纽伦堡老城除了高耸的教堂钟楼外看不见一幢高层建筑。全部是15至16世紀的到红顶屋,看起来非常和谐,彰显出这个民族对他们自己古老传统的认同和执着。 纽伦堡老城这有很多教堂。图中左中右三个突出的钟楼是纽伦堡老城最著名的三大教堂的钟楼。 <div><br></div><div>纽伦堡三大教堂之一的圣劳伦斯教堂(St. Lorenz)建于 1250 年,是典型的中世纪哥特式教堂。教堂总长九十一点二米,宽三十米,两座钟楼高八十点八米,是巴伐利亚最大的教堂之一。<br></div> 教堂正面装饰宏伟辉煌,入口大门和门上巨大的圆花窗有大量雕像装饰。 <div><br></div><div>教堂最为特别的是它装饰精美的大门。在放大的高清照片中(进入美篇程序看)可以看到大门周边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令人印象深刻。<br></div> <div><br></div><div>纽伦堡三大教堂之二的圣塞巴尔德大教堂(St. Sebald)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纪三十年代, 这座教堂也拥有两座钟楼,属哥德時代建筑。教堂紧邻市政厅大楼,与圣劳伦斯教堂遥遥相对。<br></div> 在纽伦堡三大教堂中,圣塞巴尔德大教堂是最古老的教堂。 <div><br></div><div>圣塞巴尔德教堂最初为罗马式建筑,公元十四世纪后进行了重大改建,主厅改为哥特式,后来又增建了双塔钟楼,公元十七世纪内部装饰改成巴洛克风格<br></div> <div><br></div><div>教堂内四周有非常漂亮的彩色玻璃窗。教堂内遊客不多 很安靜 可以靜心的觀赏每個花窗聖經故事。<br></div> <div><br></div><div>紐伦堡三大教堂之三的圣母教堂(Frauenkirche)坐落在市政厅广场上。建于公元1352年至1362年间, 是座砖砌哥特式建筑。<br></div> <div><br></div><div>查理四世在兴建这座圣母堂时, 希望将其用于帝国仪式, 这体现在阳台与门廊。阳台上有罗马帝国的纹章, 门廊上有圣母雕像。<br></div> 教堂正面三角墙上的艺术时钟和彩色雕像,把教堂装饰得富丽堂皇。 <div><br></div><div>圣母教堂所在的市政厅广场上,也叫大集市广场(Hauptmarkt)是纽伦堡一个颇为著名的历史广场。此广场曾用于纳粹党游行,1933年3月25日更名为“阿道夫-希特勒广场。(这是从维基百科下载的市政厅广场无人机图。)<br></div> 现在的市政厅广场,每年都会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活动(图中可看到广场上临时搭建的看台)。<br>市政厅广场角上有一座14世纪喷泉,称为美泉(Schöner Brunnen),是纽伦堡主要名胜之一。<br> <div><br></div><div>美泉高19米,呈哥特式尖塔形状。金黄色的光芒与广场熠熠生辉。装饰喷泉的有40尊塑像,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的世界观,分别是:哲学、七种人文学科、四位福音传教士、七位选帝侯、九伟人、摩西以及七位先知。<br></div> <div><br></div><div>穿过大集市广场和美泉继续前行,左手是圣塞巴都斯教堂背后, 右手是紐倫堡市政厅。<br></div> 纽伦堡市政厅(Nürnberger Rathaus)始建于1571至1620年间,其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与对面的圣塞巴都斯教堂遥相呼应。 老市政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严重破坏 ,1950年代按原样重建。 <div><br></div><div>纽伦堡老城中有很多雕塑,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位於老城广场上的一組名为“婚姻生活喷泉”( Ehekarussell)的喷泉雕塑。<br></div> 这组雕塑取材于中世纪时候的德国诗篇,用比喻和夸张的方式,揭示了婚姻生活从热烈到平淡的各个阶段呈现的状态。人物活灵活现,很有戏剧性和观赏性。 <div><br></div><div>纽伦堡手工市场(Handwerkerhof Nuremberg),又叫工匠广场,是在古堡中围出来一个小市场,石砌小路,小巧玲珑,两面有各种手工艺品小店,很有特色。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舒服。<br></div> <div><br></div><div>古城的这条街很是热闹,街道两边满是商店、地摊、咖啡座、餐馆,生活气息浓重。<br></div> <div><br></div><div>佩格尼茨河(Pegnitz)从纽伦堡的老城中横穿而过,这条小河的潺潺流水为纽伦堡厚重的中世纪风貌增添了一份柔情。河中小岛上的老房子倒映在静静的水面上。照片左边房上1486的字样记载的是十五世纪以来这片土地经历的沧桑。<br></div> 纽伦堡之所以在全世界闻名应该是因为“纽伦堡审判”。纽伦堡审判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br>这是纽伦堡国际军事审判法庭的门口。<br> <div><br></div><div>纽伦堡国际军事审判法庭内悬挂着英、法、美、苏四战胜国的国旗。<br></div> 纽伦堡审判总共经过了218天,最终有18个纳粹分子被判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其中11人被判处死刑。对德国来说,纽伦堡审判是黑暗历史的结束,也是同纳粹的过去划清界线的开始。德意志民族从此开始了对历史的反省。 <h1><b>《慕尼黑篇》</b></h1>离开纽伦堡驱车前往慕尼黑。纽伦堡到慕尼黑只需兩个小時的路程。<br>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德国最富有、最先進的城市之一。<br>在来慕尼黑之前,对这个城市了解甚少,只知道与“慕尼黑” 这个名字有关的几个历史事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历史闻名的“慕尼黑协定”(Munich Agreement),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协定。史称“绥靖政策协定”。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可“绥靖政策”并未带来和平,在“协定” 签订不到一年后(1938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慕尼黑这座城市也随之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br><br>今天,经过慕尼黑人的不懈努力,战后浴火重生的慕尼黑,成为了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工业又浪漫的城市。这座中世纪的古城发展至今,即有高贵典雅的教堂,哥特式、古罗马式的建筑、又有形态各异现代化的建筑。新老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慕尼黑独特的风格,被冠以“欧洲建筑博物馆”之美称。<div><br>当然,这座城市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的老城区。慕尼黑老城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158年。历史上的慕尼黑老城,几经战争破坏、战后重建的轮回。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慕尼黑是纳粹党的老巢,因而被盟军当作轰炸的重点,老城区几乎被夷为平地。但战争结束后,了不起的德国人按照城市原来的面貌经过精心的修复重建,使老城的建筑基本保留了战前的样子。 <br>今天的老城,有高雅的皇宫区、鲜明特色的圣母教堂、哥特式的旧市政厅、古罗马式的国王广场等古建筑,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br></div> 进入慕尼黑老城的路径一般是通过卡尔门。卡尔门(Karlstor)是慕尼黑老城西侧的城门,这座中世纪风格的城门建于1285年至1347年间,是慕尼黑幸存的三座城门之一。 卡尔门西侧(城门外)有一个大型广场,叫卡尔广场,建于1797年。这是卡尔广场一角的夜景。<br> <div><br></div>在卡尔广场西侧能看到一个十分醒目的古建筑,就是著名的慕尼黑正义宫(Justizpalast)。<br>正义宫是慕尼黑一座富丽堂皇的新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890年,目前是巴伐利亞州司法部和慕尼黑地方法院所在地,所以又称为慕尼黑司法宮。这座19世纪繁荣时期的宏大建筑长138米,宽80米,中心有一个67米高的大型的玻璃穹顶。穹顶的雕塑装饰及建筑四周墙面上新巴洛克式的样式的雕刻,都給人留下深了刻的印象。正义宫最有特点的是建筑四面屋顶上代表正义的雕像,和东面大樓四个角上的方尖碑。<br> <div><br></div><div>从卡尔门进入老城后,最先踏足的是老城区东西向主干道Neuhauser大街。这是一条热闹的商业步行街,街道两旁店铺超市、餐馆酒吧比比皆是。当地人喜欢坐在餐馆外边的餐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尽显着这里人们的悠闲惬意生活品味。<br></div> <div><br></div><div>沿着Neuhauser大街行走不远,就来到了老城中心的玛利亚广场。玛利亚广场(Marienplatz)建于1158年,是慕尼黑最大、最主要的广场,也是所有慕尼黑游客的必到之地。广场上每年都会举行各种文化、娱乐、集会和节日庆典活动。因慕尼黑的新、老市政厅都在玛利亚广场周边,连同广场中心的圣玛利亚纪念柱,及附近的圣伯多禄教堂高耸的钟楼、圣母教堂的双塔等宏观装饰,使玛利亚广场享有慕尼黑“城市客厅”之美名。<br></div> <div><br></div><div>位于玛利亚广场北侧的新市政厅(Neues Rathaus),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19世纪末建造的棕黑哥德式建筑。建筑正面装饰有巴伐利亚国王和传说的英雄雕像。塔楼墙上的各种圣人雕塑高低错落,令人眼花缭乱。 整个建筑布局恢宏、石雕精美、装饰华丽,是慕尼黑的标志。<br></div> <div><br></div><div>市政厅高耸入云的钟楼有85米高, 钟楼中央有德国最大的木偶钟琴。每天的11、12、17及21点,会有真人大小的32个木偶围成圆圈跳舞,向人们展示1558年威廉5世婚礼盛会的场景。每天的这个时刻,都会有大批游客集聚在此,翘首仰望这迷人的表演,聆听清脆悦耳的音乐钟声。<br></div> <div><br></div><div>玛利亚广场中心的圣玛利亚纪念柱,建立于1638年,用以庆祝瑞典占领的结束,纪念柱的顶上是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子的镀金雕像,她左手紧握权仗,右手怀抱圣婴,圣洁端庄。圆柱基座上有四组青铜雕像,四个形象各异的小天使,斩杀人类憎恨的四个妖怪(狮子代表战争、蜥蜴代表瘟疫、龙代表饥饿、蛇代表异端邪教)。<br></div> <div><br></div><div>玛利亚广场东侧是慕尼黑旧市政厅(Altes Rathaus)。说来也奇怪,新市政厅看起来很旧,而旧市政厅却看起来很新,好像是弄反了。慕尼黑旧市政厅是1874年之前的市政厅,大厅始建于1392年,最初设计为后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又重建成为新哥特式。<br></div> 1938年11月9日,约瑟夫·戈培尔在此大厅发表演说,揭开了对犹太人有组织屠杀的序幕。 <div><br></div><div>玛利亚广场周围有几座著名的大教堂。<br></div><div>(这是从维基百科下载的玛利亚广场周边的无人机图。)<br></div> <div><br></div><div>位于玛利亚广场东南角的圣彼得教堂(St. Peterskirche),也叫圣伯多禄堂,始建于1050年,完成于1294年,是慕尼黑最古老的教堂。初建成时,教堂是有两座尖塔的哥特式建筑,17世纪初改建增加了92米高的文艺复兴式尖塔。<br></div> 圣彼得教堂内部的装饰风格以白色和金色为基调,还有珠宝饰品和带发骸骨的典藏室。安放在主祭坛的中央处的是圣佩特罗像,稍下方处的四位圣人像也非常漂亮。 教堂除了内部的装饰华丽外,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可以沿教堂内299階的階梯爬上92米高的钟楼顶端,观赏慕尼黑老城全景(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没来的及登顶)。 <div><br></div><div>玛利亚广场西北面不远处有两个洋葱头顶的建筑是圣母教堂(Frauenkirche)。圣母教堂是慕尼黑的重要地標和受歡迎的遊覽勝地,也是市中心最高的建筑之一,其钟楼从市内任何方向都能看到。<br></div> 圣母教堂始建于15世纪,教堂著名的圆顶塔楼直到1525年才最終建成,其设计效仿了耶路撒冷的后拜占庭建筑风格。当时,歌德式的建筑时代已被文艺复兴风格时代代替。歌德式教堂免不了也被安上了当时时髦的圆顶。正是这种圆顶风格成为了以后巴伐利亚众多教堂建筑的典范。 <div><br></div><div>聖神教堂(Heiliggeistkirche)是一座天主教教堂,也是慕尼黑现存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教堂始建於1208年,最初是哥特式风格,但在1724年以巴洛克风格重建。<br></div> <div><br></div><div>慕尼黑圣弥额尔教堂(St. Michaelskirche)是德国慕尼黑的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583年-1597年间,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文艺复兴式教堂。作为反宗教改革的精神中心,这座建筑的风格对德国南部的早期巴洛克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br>教堂正面三角型造型独特,上面镶有许多维特尔斯巴赫王朝成员的雕像。两个入口之间有一座表现天使杀死龙形魔鬼的铜像。<br></div> <div><br></div><div>铁阿提納教堂(Theatinerkirche)建造于1663年至1690年, 由当时的巴伐利亚选帝侯和其妻子为了庆祝王室继承人出生而建造。这座教堂为意大利巴洛克式,模仿了罗马圣安德肋(Sant'Andrea della Valle)大教堂,并拥有一对71米高的穹顶双塔。<br></div> 铁阿提納教堂以其地中海外观和黄色成为慕尼黑的市的市标建筑,并对德国南部巴洛克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iv><br></div><div>慕尼黑圣保罗教堂(St. Paul's Church)建于1892年,是一座主教教堂,建筑採用哥特式复兴风格。主塔的高度为97米<br>哥特原形塔顶的长方形天主教教堂。<br></div> <div><br></div><div>慕尼黑老城之中除了教堂外,很少有高大建筑,大多是五六层高,建筑高贵典雅,风格各异,可谓一楼一景。<br></div> <div><br></div><div>这座古老的巴伐利亚宫殿建筑是前万国宫(Fugger-),现在变成了一个银行。<br></div> <div><br></div><div>卡尔门门口Neuhauser街旁的“喷泉男孩”(Fountain Boy), 是雕塑家Matthias Gasteiger 1895 年的作品,后在巴黎享有盛誉的国际雕塑比赛中获得金牌,如今已成为慕尼黑最受欢迎的喷泉。<br></div> <div><br></div><div>统帅堂(Feldherrnhalle)是帝王路易士一世为纪念巴伐利亚的统帅们而建的一个凉廊,兴建于1841年到1844年。这个巴伐利亚式建築模仿了佛罗伦萨的佣兵凉廊。<br></div> 1923年11月9日,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冲锋队在统帅堂前游行,遭到警察镇压,十六名纳粹党徒死亡。<br>希特勒在1932年选举上台后,统帅堂变成纳粹的圣地之一,每年举行纪念仪式悼念纳粹死者。<br> 统帅堂正中的1870-1871年普法战争巴伐利亚军队纪念雕像。 <div><br></div><div>伊萨尔门(Isartor)始建于1337年,是慕尼黑中世纪城墙东侧的塔楼城门,因靠近伊萨尔河得名,是慕尼黑幸存的三座城门之一。<br></div> <div><br></div><div>馬克斯-約瑟夫广場(Max-Joseph-Platz)慕尼黑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广场,得名于巴伐利亚国王马克斯-约瑟夫。<br>广场的中心是马克斯-约瑟夫一世的雕像,雕像身后的建筑是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Nationaltheater)。广场左侧为慕尼黑王宫。<br></div> <div><br></div><div>慕尼黑王宫(Münchner Residenz)是昔日巴伐利亚君主的王宫,落成于1385年,是德国最大的市内宫殿。<br>维特尔斯巴赫王宫是慕尼黑的著名建筑,其建筑风格模仿了佛罗伦萨的彼提宫,同时融合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式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被视为当今欧洲最重要的宫殿艺术博物馆之一。<br></div> 慕尼黑王宫旁边的王宫花园(Hofgarten),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庭院,建成于1617年。花园面积不小,后面的绿顶精美亭子是以月亮女神戴安娜的名字命名的戴安娜女神殿。 <div><br></div><div>王宫花园东面这座看起来很气派的古典建筑是巴伐利亞州政府办公厅(Bayerische Staatskanzlei)<br></div> <div><br></div><div>从王宫花园再往北走,就是慕尼黑凯旋门(Siegestor)。这座高21米宽24米的凯旋门, 建于1843年-1852年间,原本为了纪念勇敢的巴伐利亚军在反对拿破仑统治的德意志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如今则是和平的象征。<br></div> 凯旋门由三个拱门组成,拱门用带翅膀的战士凋像作为装饰,以象征胜利,另外在大门上还可有反映战争场面的浮雕。在门的顶端,坐落着一座青铜雕塑,一名战士驾驶者一辆由狮子牵引的战车(狮子是统治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标志)。 凯旋门这种设计风格类似于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伦敦的大理石拱门、巴黎的凯旋门以及柏林的勃兰登堡门。 <div><br></div><div>凯旋门的南面是路德维希大街,大街两边的建筑是着名的有五百年历史的慕尼黑大学教学楼。这所建于1472年的综合性大学是欧洲历史最悠久、最着名的大学之一,曾经培养造就过4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慕尼黑大学名列德国第1,全球第32位。<br></div> <div><br></div><div>路德维希大街东面的圣路易教堂( St. Ludwig München)是天主教堂,始建于1829年,是一座新罗马式风格的巴洛克式新教教堂。教堂最出名的是它里面的大型壁画《最后的审判》,高20米,宽12米,是世界第二大祭坛壁画。<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来慕尼黑旅游最不可错过的是它郊区的宁芬堡宫。<br>宁芬堡宫(Schloss Nymphenburg)位于慕尼黑的西北端,始建于1664,是德国最大的皇宫,也是德国最大最重要的园林艺术杰作之一。整座宫殿坐西朝东,由一幢幢方形楼房连结成一组建筑物群。<br></div> 当时的巴伐利亞选帝侯Ferdinand Maria和他的妻子为庆祝他(她)们的儿子(未来王室继承人)出生,邀请了一批意大利建筑师和艺术家建造了这座宫殿。宫殿后来成为巴伐利亞历代王侯的夏宫。从1701年开始,巴伐利亚王国的几代继承人前后花了200年时间,对宫殿进行了有系统的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div><br></div>这座辉煌的巴洛克宫殿建筑群由一幢幢红顶白墙的方形楼房连在一起,总长达630米,雄伟壮观,更適合橫扫观賞。 <div><br></div><div>呈几何式对称型的宫殿主楼,在蓝天白云的陪衬下,无论是从正面还是背面观赏,都是很气派的画面。<br></div> <div><br></div><div>王宫视野开阔,大门正对着一个大人工湖。<br></div> 湖中假山喷泉,还常有一些悠闲嬉水的天鹅,野鹅,一幅宁静典雅,美不可言的画面。 <div><br></div><div>湛蓝的天空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不时还会有野鹅飞过.<br></div> <div><br></div><div>宫殿建筑的前后左右,到处是一片片浓绿的草坪。<br></div> 不可思议的是,如此巨大的宁芬堡宫目前仍然是属于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私有财产,由此可见这个国家对私有产权保护的传统。 <div><br></div><div>慕尼黑城内风格独特的现代建筑,也是一大看点。<br>宝马总部大楼的外形非常新颖奇特,当地人称其为"四缸大楼"。旁边的宝马博物馆为“碗形”造型设计。<br></div> <div><br></div><div>宝马世界的建筑外观的设计充满超现代感,形似一个扭转的玻璃塔,独特的双圆锥结构和波浪形屋顶形象地诠释了BMW品牌的飞机螺旋桨形象。<br></div> <div><br></div><div>宝马总部不远处是奥林匹克公园。1972年的第20届夏季奥运会在慕尼黑举行的。<br>奥运会主场帐篷式结构的运动场环湖而建,别致而独特,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依然时尚不落伍。<br></div> 看到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高塔,马上就让我想起当年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黑九月恐怖分子在奥运会期间劫持了参加奥运会的以色列代表团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由于营救过程中西德警察出现严重失误,导致该代表团11人全部身亡。 <div><br></div><div>國王广场(Konigsplatz)是1816年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下令建造的,广场及周围的建筑物直到1862年才完工。<br>这个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的建筑风格完全模仿了古希腊神庙。国王广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是希特勒纳粹党集会游行的场所。现在的广场建筑主要用于存放珍贵的艺术品的博物馆。<br></div> <div><br></div><div>进入广场前先要经过一座古希腊式的城门叫普羅皮來門(Propyläen),模仿雅典卫城的古城门 Acropolis, 建于1862年。<br></div> <div><br></div><div>广场左侧是建于1816-1830年的Glyptothek博物馆,目前是州立文物博物館,存放路德威一世的雕刻艺术品<br></div> <div><br></div><div>博物馆对面是联邦古代艺术品收藏馆。<br></div> <div><br></div><div>这是慕尼黑啤酒节博物馆(museums stuberl munich)。<br>慕尼黑酿酒工业十分发达,尤其是啤酒酿制世界有名。慕尼黑啤酒节博物馆里,展示了慕尼黑啤酒酿造的全部历史。<br></div> 啤酒是我一生最喜爱的饮料,而慕尼黑又有着“啤酒之都”的美誉。亲自品尝之后感觉,久负盛名的慕尼黑啤酒果然是名不虚传。特别是慕尼黑的大麦啤酒,一口下肚,满嘴充盈着麦芽香。 在慕尼黑的大街小巷上,每个餐馆的门前后院,都有露天餐桌。人们围坐在一起,喝啤酒,侃大山。德国人酷爱啤酒亦赫赫有名,据说德国每人每年平均要喝掉315 升啤酒。我有点不相信这个数字,这哪里是喝酒,明明就是喝水! “慕尼黑”这座城市的名字与“啤酒”有着不解的渊源。历史上希特勒曾在此发动过臭名昭著的“啤酒馆政变”,虽然政变以失败告终,但在希特勒执政后成为其引以为傲的发家史,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br>真正让“慕尼黑”与“啤酒”完美结合的是闻名世界的“慕尼黑啤酒节”。<br>慕尼黑啤酒节历史悠久,在每年的九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到十月的第一周周日举行,又称之为十月节,现已成为世界上最盛大的民间节日,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节日期间,当地居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身着巴伐利亚传统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汇聚集在一起,吃喝玩乐,开怀痛饮。<br> 真是希望有生之年能来参加一次啤酒节,亲身体会一下啤酒节的气氛,混在人群中,尽情享受大口吃肉大杯喝酒的痛快。只可叹年岁在一年年增加,啤酒肚随着年岁一点点的增大,可啤酒量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年减小。<br> 喝慕尼黑啤酒,德国有名的猪肘子应该是最佳配菜,可是我还是更喜欢慕尼黑的牛排。 <div><br></div><div>晚餐后在慢步在华灯初上的老城Neuhauser大街,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br></div> <div><br></div><div>而此时此刻的玛丽亚广场,与白天的華麗和热闹相比,却多了一种沉静的美感!<br></div> 暂短的假期促使我不得不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踏足慕尼黑,匆匆而过,留下了众多遗憾。其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来得及游览慕尼黑边上的号称德国第一景点"新天鹅堡"。就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慕尼黑,我肯定会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