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公元1972年12月,我应征入伍离开了生我养我18载的故乡。家里很穷,我11岁母亲病故,15岁父亲病故。在大哥大嫂关照下,我读完两年高中。全公社先后两批共27名应征人员参加体检,我是唯一一名三次体检合格、政审合格被录取的“特种兵”。(中央警卫团,即8341部队是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部队)。我们的同学中还有8名被野战部队录取。公社党委书记和武装部长亲自到高中去看望我,党委书记说:</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是我们公社的佼佼者。</b></p><p class="ql-block"><b> </b></p> <p><b> 我穿上了军装离开家乡的那天,心情非常沉重,有故乡的留恋、没有父母和其他亲人送行的伤感、还有很多说不清的复杂心情,我多次回顾着故乡的那个老街,留着眼泪,身无分文,徒步向着16里地的县城行进。</b></p><p><b> 在县城里的第一顿饭我吃的很饱,因为有在家里很少吃到的白馍和肉菜。</b></p> <p><b> 19岁到部队,孩子气未退。前几个月读家信是很幸福的事。我很少有家信,星期天看到别人含着幸福的眼泪读家信,我有时也含着眼泪在写日记或者做点好事搞卫生。</b></p> <p><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一定好好干,决不辜负家乡父老和初中高中老师们对我的关照,不辜负公社领导对我的期望”</b><b>,我一直有这种想法。1972年12月到部队,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副分队长、分队长、文书等职,在对敌斗争中负过伤立过三等功。部队一再留用,到第七年我才转业到油田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故土难离,穷家难舍是人至常情。48年过去了,家乡变化了,我家的老房子快塌了。但是脑海里还不时地闪现出小时候老人们和乡亲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辛勤劳作的影像。</b></p><p class="ql-block"><b> 小时候就背过的唐代贺知章的诗现在有了较深地体会。</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少小离家老大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乡音无改鬓毛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儿童相见不相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笑问客从何处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