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教育智慧 智慧教师分享

北塔师训

<p> ------2020年下学期学习型会议主题(二)</p> 学习型会议是北塔学校师训部特别推出的栏目,自建校一年来,坚持利用教师例会前的15分钟的时间,分享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养。过去一年里,由行政带头主讲,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本期该栏目升级改版,由各教研组的精英上台主讲,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互动交流,并浓缩成金句。栏目的关键词是:有温度、有成长、有快乐。 今天上台的是北塔初中部数学组的教学精英袁浩,这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把高度的责任感和灵动的教学方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帅气也就算了关键还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幽默风趣,在师生中收获了一大批铁粉,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个热爱生活的小伙子和我们分享的话题是:生命教育。 <p>  这确实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它确实也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不容回避!回忆起近年来周边的悲剧,我们的胸口就像被石块压着:有对逝去生命的惋惜、有对逝者亲属的同情、有对教师职业的担忧、有对生命教育的思考等等。</p><p>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是否也有人生的低谷;让我们回忆一下教学历程,是否也触摸过灰暗的灵魂。当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表达出对生命的失望,甚至绝望,请问你在心疼的同时会怎么办?接下来进入到我们的互动环节了。</p> 语文组的贺燕妮老师说:“遇见这样的孩子,我觉得作为班主任要做以下两件事:第一,12-15的孩子,三观尚待成立,对生命价值不够了解,需要加强全班的珍爱生命主题教育,以视频、案例、实践等活动,告诉孩子生命多可贵。第二,初一新生或者新插班学生,班主任应该尽早尽快摸查清楚孩子的情况,特别关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特殊心理的学生,做到孩子情况,家校共知。<br>  数学组的刘慧君老师分享了她当班主任时碰到的一些状况,在贺老师的基础上,她又补充了一些观点:一、了解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针对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二、多组织团队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让学生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爱,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三、在班级中找好小卧底,及时发现班上学生的异常,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让我们向两位善良美丽的女老师致敬吧! <p>  是什么样的破坏力才会让人想放弃生命,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啊!袁浩老师指出家庭教育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接下来,袁老师和我们分享了班里一位女生的故事,这个不幸的女孩在父母的吵架声中长大,被父母漠视嫌弃,她在作文“给爸爸的信”中表达了轻生的念头。袁老师及时反馈给孩子妈妈,结果竟然是没有任何反应。袁老师这个智慧善良的大男孩,用心良苦,巧妙地给孩子的生命赋能。孩子终于笑了!(详情见附文)</p> <p>  当然,袁浩老师也提出作为老师的隐痛:“这样的孩子能笑就很好了,我还敢去要求成绩吗?”我想弱弱地说一句:“大家都说生命最重要,可是在评比排名时分数是唯一评价标准,没有人比谁笑得最灿烂呀?做老师也很分裂啊!”</p> <p>  在学校袁老师是暖心的大哥,在家里更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当家里的亲人也面临颓废低迷时,他同样想了很多,做了很多,思考家庭教育、思考人生意义、思考人的责任使命。</p><p>  </p> 我发觉大家都不知不觉地沉浸在袁老师的故事里,被真诚温暖的小伙子深深打动了。会后好些老师都和我分享了感受,有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的认同、有对教师职业的压力、有对抑郁症的解读等等,更有对袁老师的好评!小伙子目前名花无主哦,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呵呵) <p>  袁老师这次主讲的金句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对呀,我们不光教给学生上课,给他传授知识,也要告诉他怎么做人,当他们遇到困难了,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p> <p>  袁老师主讲完后,刘校再次强调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也分享了当政教主任时面临的一些类似状况,他表示,这些虽然是个例,但我们一定要先备好、上好这一堂课,他也欢迎老师们课余就这个问题和他私聊。最后刘校对老师们发出呼吁:把生命健康教育作为课程来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p> <p>附袁浩老师主讲稿:</p><p> 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利用15分钟的时间来讲讲我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只有一年班主任经验的我而言,也确实遇到了一些难题,今天的讨论话题或许会有些沉重,是关于生命教育。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借着今天的机会能够与大家交流。</p><p> 首先请大家看一下ppt(播放ppt),学生自杀。其实今年开学的时候,大家也都知道了一个消息,隔壁学校15中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不可否认学生自杀跟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图片中家长过激的批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扇巴掌,都是压倒这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悲剧虽已发生,但身为老师的我们,能否预防这种事情发生呢。当班里出现了这种心理生了病的孩子,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我想请两位老师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p><p>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总会引起各科老师得关注。她个子矮矮,皮肤黝黑,无论上课,还是下课,总是沉默不语,平常走路低着个头,书包都能把她压垮。我像与其他家长一样,与曹某某的爸妈聊了一下关于孩子的情况,从他们的口语中,我放佛听到了这孩子不归他们管一样。在与曹某某的交流中得知,她父母感情不好,从小到大她就活在父母的吵架当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犯了错就要打。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中,她的文字让我惊讶了(ppt展示),当我把文章给她妈妈看的时候,她妈妈却没有任何理会。</p><p>  她善良的大姨看不下了,不放心将孩子交给她爸带着,自上学期开始曹某某就跟着她大姨一块。在平常与她大姨的交流中,能感受得到,她大姨对她期望很高,也很负责。我跟她讲当务之急不是她的成绩,而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好。我决定对她好一点,不管成绩怎么样,但是我希望曹某某这个人,在我们班,能够每天都很开心,能够自信,外向一点。我让她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如去年的舞蹈社团,和本学期的《少年中国说》节目就有她的身影。因为作业没写或没有完成的很好,我不会在班内批评她,会把几个没写作业的人喊到办公室,逐个批评,当然会把她留到最后进行教育。也会告诉其他同学有事没事多找她玩玩,我一周会抽个时间跟她聊聊关于她的事情,偶尔开个小玩笑,能够看到她很开心的笑了……</p><p>  前些天她大姨告诉我,孩子在家里真的很努力(ppt),我也会期待着她的月考成绩。当我自认为学生工作做得还可以的时候,然而10月9号,我接到了我妈妈的电话,在读高二的妹妹出问题了,妈妈告诉我,我妹妹因为手机原因跟她吵了一架,说她只想生活在网络世界里,网络里的朋友对她而言是最重要的,她可以为了那些朋友不顾一切。面对自己妹妹的问题,我一瞬间竟然无语凝咽,我突然意识到,这几年,我对我妹,是不是太放心了?一通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跟妹妹讲了许多,但还是不放心,后来找了我一个好朋友,问她我该怎么办?她给了我很多建议,一:不需要过分关注这个事情,平常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她)。二:慢慢引导她说出来让她觉得她在意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三:比平常多那么一点关心,不要小心翼翼。我也相信妹妹能够尽快的快乐起来。</p><p>  很多时候学生有此类说要自杀的语言,身为老师的我们还是得重视起来,不需要一味的批评。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关心,关爱。他们有时候是需要批评教育,但又不能批评得太过了。苏霍姆林斯基说: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对呀,我们不光教给学生上课,给他传授知识,也要告诉他怎么做人,当他们遇到困难了,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p> 图:余小燕 文:刘利波 审核:何永红

老师

生命

孩子

学生

教育

分享

我们

大姨

袁浩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