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第一村

相濡以沫

<p>时间~2020年10月12号</p><p>旅行景点~东方第一村</p><p>出行方式~自驾游</p><p>拍摄~相濡以沫</p><p>出镜~相濡以沫</p><p>编辑整理~相濡以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丽的珲春我们来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爱人一起,自驾游一圈行程二千五百公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走朝鲜🇰🇵边境线,331国道!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俩人在一起第一站梅河口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梅河口到珲春市一路边境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撩望朝鲜🇰🇵驾驶车按照鸭绿江一路,走进珲春防川!</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入珲春前往防川的路上,一路美景相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防川路上的景点第一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个休闲,休息,体验生活的好地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里面的建筑设计有朝鲜特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喀秋莎的故事告诉我们二战时期的生活!</p> <p>喀秋莎 (苏联歌曲) </p><p>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于1938年,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次演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是一首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 。</p> <p>中文名 :喀秋莎 。外文名 :Катюша ,歌曲原唱 ,丽基雅·,鲁斯兰诺娃 ,填 词 :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 谱 曲: 马特维·勃兰切尔 音乐风格 ;爱情歌曲 ,民谣; 歌曲语言俄语。</p> <p>创作背景</p><p>《喀秋莎》是作者勃兰切尔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写成的 。</p><p>1938年,张鼓峰事件发生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秋季节,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兰切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苏联,在苏维埃共和国联盟中顿时掀起了一次爱国主义的热潮 。</p> <p>演唱歌手</p><p>丽基雅·鲁斯兰诺娃,喀秋莎,是一首二战时苏联歌曲。此曲于1938年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由知名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Лидия Русланова)首次演唱。</p> <p>中文歌词</p><p>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p><p>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p><p>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p><p>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p><p>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p><p>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p><p>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p><p>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p><p>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p><p>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p> <p>歌曲鉴赏</p><p>《喀秋莎》这首歌,描绘的是前苏联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这当然是一首爱情歌曲。这首歌曲,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因而多年来被广泛传唱,深受欢迎。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这首歌对于那场战争,曾起到过非同寻常的作用。虽然喀秋莎非常有名,但它并不如卡琳卡般属于俄国民谣 。</p> <p>社会影响</p><p>士兵歌唱喀秋莎</p><p>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但当时并没有流行,是两年后发生的苏联卫国战争使这首歌曲脱颖而出,并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了开来。如此说来,恰恰是战争使《喀秋莎》这首歌曲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更是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p><p>这首爱情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其原因就在于,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这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战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p><p>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是首例 。</p> <p>歌词</p><p><br></p><p>喀秋莎</p><p>俄罗斯歌曲</p><p>词:伊萨科夫斯基 曲:m.勃兰切尔</p><p>演唱:廖昌永</p><p>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p><p>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p><p>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p><p>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p><p>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p><p>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p><p>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p><p>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p><p>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p><p>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p><p>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p><p>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p><p>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p><p>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p><p>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p><p>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p><p>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p><p>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p><p>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p><p>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p><p>勇敢战斗保卫祖国</p><p>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p><p>勇敢战斗保卫祖国</p><p>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p> <p>防川风景名胜区 </p><p>防川风景区一般指防川风景名胜区</p><p>防川风景名胜区,位于吉林省珲春市防川村,刚好处于中朝和朝俄界河图们江的日本海入海口,即中朝俄交界的鼎足地带,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最东端的景区,人称“东方第一村”。天气晴朗时,在观海楼上登高远眺,不仅能“一眼看三国”,还能看到图们江出海口。在这里,您可以体验“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四邻,笑语传三邦”的感受,领略欧亚交汇的异域风情。</p><p>2002年5月,吉林省防川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p> <p>中文名: 防川风景名胜区 。外文名 ;FangChuan scenic spot 地理位置 ;珲春市南部 。气候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 。景点级别 ;国家4A级风景区 。门票价格 ;50 占地面积 ;5366 km² 著名景点; 望海阁、龙虎阁、沙丘公园、莲花湖公园 规划面积 139平方公里;</p> <p>风景特点</p><p>防川</p><p>国家级风景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这里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一眼望三国景点,有金玉生辉、碧水环绕的绿洲沙漠,还有生长着具有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历史的图们江红莲等自然景观,也有清代勘立的中俄“土字”牌界碑,日苏张鼓峰战役遗址,防川朝鲜族民俗村等人文景观。优美的风景、浓厚的历史文化,为防川风景区增添了无与伦比的迷人色彩。</p><p>防川又有“防川岛”之美称。防川岛上建有“望海阁”,在阁上可一眼眺望三国风光,乘上游艇沿江而行,可游览对面朝鲜“豆满江市”的异国风景,此时才真正体会到“花开香三疆,笑语传三邦”的妙处。</p> <p>地理</p><p>防川国家风景名胜区</p><p>防川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距珲春市市区66公里,是我国唯一与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处,濒江临海,依山傍水,东部与俄罗斯的小镇包得哥尔那亚(哈桑)毗邻,西南与朝鲜的豆满江市隔江相望;俄、朝的两个城市由图们江上的一座铁路大桥相接。</p><p>防川东面是俄罗斯的边境铁路小站包得哥尔那亚,西南面隔图们江与朝鲜豆满江市相望。俄朝的这两个城市由图们江上的一座铁路大桥相连接,是联结俄朝陆路贸易的唯一纽带。</p><p>从防川沿图们江顺流而下,经15公里即进入日本海,最近处(俄罗斯方向)距离日本海直线距离约10公里。可成为中国同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从防川沿图们江出海到俄罗斯的波谢特港仅16公里,距海参崴120公里。</p><p>敬信镇防川村位于张鼓峰下,再往前数公里便是1886年由清政府钦差大臣吴大澄会同沙俄代表巴拉诺夫监立的"土"字界碑。从这里到图们江口只有15公里,可以远眺日本海。登上附近山包上的了望塔,远处那雾气蒙蒙的日本海连着天际;近处中朝俄三国的景致尽收眼底,左侧是苏联的边城包德哥尔那亚,右侧隔江则是朝鲜的豆满江市。防川的军民自豪地说,这里是“眼看三疆山川风貌,耳听三国鸡鸣狗吠”。</p> <p>历史</p><p>防川</p><p>珲春来自女真语,意思是指“边地”,而防川则是“边地”之边。就地理距离而言,这里是中国到俄罗斯、朝鲜的东海岸、日本的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从防川沿图们江出海到俄罗斯的波谢特港仅16公里,距海参崴180公里,到日本的新泻港也只有800公里。</p><p>正是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防川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见证了太多的繁华与屈辱,记载了太多的沧桑与忧患。</p><p>防川</p><p>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防川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的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由此传到日本,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谊。16世纪后期,沙俄越过乌拉尔山,侵略黑龙江流域,结果被清军打败。此后,两国经过谈判,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8世纪中期,沙俄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同时,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随后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这两个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使吉林成了一个离海最近却没有海域的省份。</p><p>防川</p><p>离海最近,却属内陆,这是历史的悲哀。瞭望塔下立有一块“土字牌”。它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国界界标之一,也是中俄边境线的起点。公元1886年,清政府派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澄与俄国谈判,立下这块“土字牌”。“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质地为花岗岩。在对着中国的这一侧正中竖刻着“土字牌”三个大字,左边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几个字。俄罗斯一侧刻有俄文“T”的字样。“土字牌”上字不多,但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却深深的刻印在其中。据民间传说,当时在吴大澄与俄国谈判后,负责立界碑的几个清兵由于喝醉了酒(一说是鸦片烟瘾犯了),把界碑抬到防川后,再也懒得往前走半步。这样虽然东海近在咫尺,界碑却挡住了我们的出路。留给今人的不仅是对于清政府腐朽体制的辛酸,还有望洋兴叹的无奈。</p><p>身临防川,看三国景观,望历史烟云,没有人不感慨万千。“土字牌”在经受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是否还在诉说着当然的屈辱与悲凉?封闭没有出路,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发展经济,更离不开巩固的国防。</p><p>防川瞭望塔是这里的一个哨位,素有“东方第一哨”之称。只见一名战士肩挎钢枪,挺拔而立,炯炯目光扫视周围,任何风吹草动都难逃脱。瞭望塔上还装备有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周数里开外的景观。从瞭望塔下来,仰望塔身上书写的八个大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珲春风景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要忘记历史!曾经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祖国强大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