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52年春节,在冰天雪地满目疮痍的朝鲜西海岸附近的一个小山村,我们结婚了。</p> <p>▲爸爸、妈妈入朝作战婚后纪念照(1952年)</p> <p><br></p><p>1950年夏天,我调到一只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做青年工作,我们新成立的青年科的第一任科长也同时调来上任。他充满了青春活力,待人豪爽热情,朴实诚恳,但在女同志面前显得有些腼腆,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不到20岁的我,仅仅是好印象而已,没有再超越一步的想法,由于他的腼腆,我和他也保持着距离。几个月后,科里同志们互相熟悉了,可我和我的这位上级仍然是同志关系,没有过花前月下的缠缠绵绵。而突然有一天,当只有我们俩在的当空儿,这位 “腼腆人” 竟单刀直入向我求婚说: “我爱你。” 当时,我被窘住了。我虽然不愿意伤害这个好人,可是我仍然回绝了他。如果不是紧接着而来的那场战争,我们可能从此失之交臂了。</p> <p>▲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p> <p><br></p><p>这年十月,我们一同跨过了鸭绿江,走上抗美援朝前线,我在三梯队作战勤工作,而他从入朝的第一天起,便生气勃勃地战斗在战场上。战争使人和人之间的了解加深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人和人的心贴近了。在激烈的战斗环境和艰苦的生活中,他是那样从容镇定,勇敢乐观,如鱼得水。受冻挨饿,爬大山趟冰河,冒着敌人的飞机扫射,大炮轰鸣,枪林弹雨毫无畏惧。一些好心的同志总是在有意无意的向我叙述他的行踪,而我对他的好印象也变成了衷心的佩服。虽然我曾经拒绝过他的情谊,但是他毫不在意,从未忘记帮助我这个战场上的新兵。每逢战斗间隙,他必有信来,介绍战斗情况,分析战争形式,提出我应该注意的问题,随着战争的发展我对他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从钦佩发展成为爱情。</p><p><br></p> <p>▲左、右下图:身着朝鲜人民军“立领黄呢”军服的爸爸</p><p>右上图:时任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政治处主任的爸爸牵马送英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郭忠田排长奉命回国汇报战斗情况,并出席在民主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大会)</p> <p><br></p><p>第二年的春天,大地一片青绿,万物欣欣向荣,我们从汉江北岩换防到朝鲜北部休整,在行军途中我给他写了一封信,用了他向我求婚时最直接了当的方式向他敞开我的心扉: “我的决心已下,就是你以后打仗打残废了,我也决不变心。”他接到这封信后,非常高兴,立即写了一篇日记,记下了他的欢乐的心情。</p> <p>▲时任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政委徐炜将军回忆录中写到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嫁给志愿军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但这些女同志没有半点犹豫”。</p> <p><br></p><p>1952年春节,部队还在休整,组织上批准我们结婚,师政治部主任主动为我们当证婚人。那时他已经调到团里工作,我们两地相距几十里路,除夕下午我到他那里时,他还在下面开会。他住在朝鲜老乡家的一间小屋里,敌机来了就钻防空洞。结婚那天,我们用两条板凳搭块门板做床,铺一条薄毛毯,盖一床薄棉被,加上我们两人的军大衣,这就是洞房。可是,烧的旺旺的木炭火把房子映照的红彤彤的,既暖和又喜庆。</p> <p>▲ 左图:妈妈在朝鲜战场</p><p> 右上图:爸爸在朝鲜战场(前排右一)</p><p> 右下图:志愿军女战士</p> <p><br></p><p>婚礼上只有几个朝鲜人民慰问的鲜亮的红苹果,只有团里的几位领导同志过来,一起打扑克,以示祝贺。对于这简朴的婚礼,我们丝毫不感到寒酸,相反我们却感到别有新意,感到莫大的幸福。我们戏称这是:</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无绿无红无嫁妆,枪炮为媒喜成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几只苹果待宾客,一副扑克闹洞房。”</span></p><p> </p><p></p> <p>▲抗美援朝战场上结下爱情的爸爸和妈妈</p> <p>▲家中珍藏的国内人民赠送给志愿军的纪念品。右图针线包伴随着我参军入伍、上大学至工作,传承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天后,我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年后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那时我们已调回国,有了一间房子,买了第一个炉子第一口锅,算是有了一个家。从此我们休戚与共,风雨同舟,共同度过了无数幸福的日子也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风风雨雨。</p><p class="ql-block"> (全文终)</p> <p>▲文中提到“第一个孩子”哥哥和襁褓中的我。后排为杨玉兰、XXX阿姨,在那个年代,大人工作繁忙,我们都是保姆带大的。</p> <p><br></p><p>后记</p><p><br></p><p>爸爸和妈妈1950年10月至1952年2月随第三十八军参加抗美援朝入朝参战,参加了一、二、三、四次战役,1952年4月回国。</p> <p>▲爸爸、妈妈获颁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纪念日制发)</p> <p><br></p><p>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在这次战役中第三十八军打出了威风,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通报嘉奖,并且称赞“三十八军万岁!”,给予三十八军以极大的鼓励和鞭策,这就是“万岁军”称谓的来历。</p><p><br></p> <p>▲上图:彭德怀亲自拟写嘉奖令电文:</p><p><br></p><p>梁、刘并三十八军全体同志:</p><p>此次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某些过多顾虑,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克各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30日)战果辉煌,计缴仅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电报稿写完后,参谋刚要拿走,激动的彭德怀又把电报稿要了回来,在电文最后添加了一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万岁不是瞎叫的,在解放军军史上也史无前例,在场的邓华、洪学智两位副司令员都反对,彭德怀坚持非“万岁”不能表达他此时的心情,并要求参谋把电报“通报全军,上报军委”!</span></p><p>第一次战役中被彭德怀骂过的38军军长梁兴初,在前线接到这份电报时,老泪横流。从此这一令38军人人自豪的“万岁军”绰号名扬天下!1955年,梁兴初从朝鲜回国,毛泽东握住梁兴初的手,笑着说道:“久仰,久仰,‘万岁军’军长!”</p> <p><br></p><p>四次战役后,爸爸被师、军党委评立二等功。1952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三级国旗勋章一枚。</p> <p>▲爸爸获颁的三级国旗勋章、略章和证书(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颁,银质,1953年三级国旗勋章授予志愿军营团级干部)。</p> <p>▲左图:妈妈获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p><p> 右图:晚年和病榻中的妈妈学习不止、勤于思索、笔耕不辍</p> <p><br></p><p>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这是国家功勋荣誉!是国家对英雄的褒奖!我们期待着这份属于爸爸和妈妈的光荣,为他们骄傲和自豪!</p> <p>续:</p> <p>▲2020年10月22日,妈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