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徽 州 行 (续篇)</p><p><br></p> <p>徽州古城游</p> <p> 行前功课</p><p>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歙县徽城镇。古城始建于秦,自唐朝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所在地。故县治和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所在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义之邦"。</p><p> 徽州古城分内城丶外廓,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以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因当年日本兵未入徽州地区,所以,古建筑至今保护完好。</p> <p> 从坡山到徽州仅4O公里路程,所以,我们约九点钟就到了徽州古城。</p><p> 樵夫领我们到他认识的一家小餐馆,放下行装,五人轻松徒步走到古城旅游景区。</p><p> 因为我们预定好了,今天中午十二点返苏的长途大巴。所以,虽然古城内,古道、古街、古巷两旁,古派门庭门罩,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木雕、砖雕、石雕、竹雕相映成辉。每一砖一瓦一木,一门一楼一宅,無一不是艺术精品。可喟集徽派建筑艺术之大成,汇中华民族建筑智慧之精华。面对这宏大的徽派建筑群目不暇接,但我也只能穿街过巷,脚不停留的,走马观花的走过,叹惋时间太短。</p><p><br></p><p> </p><p> </p> <p> 时间虽紧张,但重点还是要看几处,对自己一个"不虚此行"的心情慰藉。</p><p>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坊"。通常石坊均为四柱,而它为八柱,形成四面合围长方形体。石坊跨街而立,高大厚重而神伟。人们站在它跟前,仰视它的同时,深感自身的渺小而肃然起敬。</p><p> 许国石坊 ,文字记载立于明万历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584年。许国因云南平逆决策有功,晋封为英殿大学士,衣锦还乡时而立此石坊。为旌表彰功勋丶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建立的建筑,中国仅此一座,被誉为东方“凯旋门"。可见它的历史价值之高。</p> <p> 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始建于元末明初,随义宁年间(617一618年)。历史上经过几次复修。目前看到的是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在原址上修复的。占地2.4公倾,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p><p> 我们离开许国石坊往前走,远远就看到写有[徽州府]的城门。进了城门就是徽州府衙。从外面看,府衙整体建筑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p><p> 因节日游人很多,我们时间上也不允许,就没进去参观。但正因节日的原因,我们看到了整曲的府衙明代歌妓表演。丝弦拨动,鼓韾响起,歌妓们轻盈款出。如蜂似蝶,羽裳飘飘,玉足莲莲,翩翩起舞。舞者秋波暗送,观者如痴如醉。真的水平上佳。</p> <p> 南谯楼 南谯楼始建于随末,是歙州汪华府外城正门的门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打更报时的鼓楼。当寂静的夜晚,2O多米高的谯楼上,按时辰敲响的更鼓声播八方。当我站在谯楼下面就想,当年它夜夜年年,提醒了多少早行人,徽州的辉煌有它的一份功绩。</p> <p> 太白楼 太白楼位于徽州古城西练江边。当我们出了徽州府城门,过了练江大桥就到了。</p><p> 太白楼相传这里原是个酒肆。唐代诗仙李白来歙访隐士许宣平不遇,曾在次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将酒肆改为“太白楼"。</p><p> 太白楼不高,只有三层二进,面积不过两百多米,外观很普通。太白楼后面,依山建了个院子,面积不大,房子倒也是古香古色。</p><p> 站在山坡上,乌瞰练江,真是一条白色练水,弯绕迴曲。江面游船画舫,随波漂流 ;舟上客人,雅情逸志,悠闲自得。江水清澈见底,平静如镜,把古城的历史和现代都倒影在这条长水之中。</p><p> 这楼这水,这景这情,正映照了太白楼两侧的槛联: 四壁云山开醉眼,</p><p> 一楼风月话诗仙。</p><p>我也有了与诗仙隔空对酌之意。</p><p> </p> <p> 我们从太白楼下来,时间已到上午十一点钟,离上车只有一个小时时间,不能在看,必须立即回返。路过大教育家《陶行知纪念馆》,只是边走瞄了一眼而不敢骓足入内。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昨天因天下点雨而改变在徽州住一晚的决定是何等的错误。</p><p> 我们走回到放行装的小餐馆,其它三人说不饿,我和东子每人15元钱吃了份快餐匆忙背起行装向定点上车位置走去。</p><p> 用了近三个小时完成了徽州古城游,有收获也有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