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学员毕业作品展示 |</b><br></h3><h5><b>(英文字母为序)</b></h5><h5><br></h5> <h5></h5><h5>《故乡的雪》 陈兴云 46x68cm</h5><br><h5><b>作品表述:</b>正值高研班毕业创作阶段,一直不明确画什么好的题材和创作方向,无意间翻到一本书《追故乡的人》,里面的内容勾起了对童年的许多回忆,因此,便想创作一幅写意故乡的作品。重庆的冬季很少下雪,记得还是儿时上小学二三年级曾下过一两场雪,借着钢笔画对表现雪景的一大优势,创作了这幅作品,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童年时代的怀念之情。</h5><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span><br></div><h5>|</h5> <h5><p></p></h5><h5>《静静的顿河》丁海泉 44x75cm</h5><br><h5><b>作品表述:</b>第一次读肖霍洛夫《静静的顿河》还是中学,睽隔已四十余载矣,今又偶翻,感慨万千,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如今的顿河,远去了战火硝烟、刀光呐喊,有的,只是深邃的天空,变幻的浮云,静静的河水,停泊的游船……</h5><h5>正是深秋</h5><h5>静静的世界</h5><h5>静静的顿河……</h5><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span><br></div><h5>|</h5> <h5></h5><h5>《忠守》 郭刚 37x52cm</h5><p><br></p><h5><b>作品描述:</b>填<江城子><br>人去宅空门己锁,炊烟灭,墙石错。檐柱暗垂,只是漆斑驳。巷口静寂可罗雀,石阶凉,忠犬卧。</h5><h5> 劝君拆字当慢写,一笔落,抹岁月。村改脱贫,还需思路阔。留住乡愁千秋业,国家富,农家乐。</h5><h5>|<br></h5><div>|<br></div> <h5></h5><h5>《春天的约会》 胡章华 55x100cm</h5><br><h5><b>作品表述:</b>画面呈现的是郊外湖边几位青年女性的一次同学或友聚,通过人物背面神态和服饰的刻画以展示主体人物自信、快乐的生存状态,背景山水景物采取虚化,水天一色、人景交融。</h5><h5>|<br>|</h5> <h5><p></p></h5><h5>《历程》 黄宏程 52X37cm</h5><b><br></b><h5><b>作品表述:</b>《历程》是党的99周年生日单位举办画展,应邀画的,正中画了一个开放的大门,门里远景是上海和深圳标志性建筑,大门四周为党代会会址,前面近景为航母、天安门局部和石狮子。</h5><p>|<br></p>|<p></p> <h5></h5><h5>《“足”够贫困》 江和平 37x52cm</h5><br><h5><b>作品表述:</b>中国十四亿人口,九百六十万土地,偏远山区有贫困现象实属正常。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脱贫攻坚战号召,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今年已是收官之年,他们的生活质量一定会得到改善,消贫解困共同富裕一定能够圆满实现!选取这些素材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生活贫困不可怕,思想贫困,才可怕。不要等着被扶贫,要借助扶贫攻坚战的东风,自强自立起来。美好生活更多要靠自己创造。</h5><h5>|<br></h5><h5>|</h5> <h5><div><h5>《出院》 柯行裕 52x59cm 钢笔淡彩</h5><br><h5><b>作品表述:</b>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世纪瘟疫肆虐全球,无数的家庭因新型冠状肺炎生离死别,阴阳相隔。正当芸芸众生求生无门,翘首以待诺亚方舟之时,我们的医护工作者,仿如上帝的白衣天使从天而降,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救死扶伤,成为抗疫前方最勇敢的斗士。他们是我们最可亲可敬的人,是最美的逆行者。正是出于对白衣天使的崇敬之情,我画了这幅《出院》。本画讲述的是一家三代人不幸感染新型冠状肺炎,在医务工作者精心治疗后得以康复得以团圆,出院时与医护依依不舍的惜别场面,表达了"瘟疫无情,人间有大爱"的乐观感恩的心境。</h5></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r></div></h5><h5>|</h5><div><br></div> <h5></h5><h5>《江边人家》 柯行云 58x85cm</h5><div><br><h5><b>作品表述:</b>通过运用新钢笔画技法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思想,旨在唤醒人们任何时候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珍惜人类共同和谐的家园。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之共识。让人类共同拥有更加美好,更加广阔,更加和谐的永续发展的生存空间。<br> 作品构图讲究取舍,画面背景有广袤的森林,波光粼粼的湖面,置于景中的小楼,还有待渡的小船,这些元素构成了大自然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分彼此的人间仙境。在表现手法上,以新钢笔画的各种技法,强调黑白灰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绘画,使画面达到本人创作意图,以及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和谐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h5></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span><br></div><h5>|</h5> <h5></h5><h5>《年复一年》 李武杰 55x86cm 中性笔,熟宣纸</h5><br><h5><b>作品表述:</b> 在陕北,曲柳被称为“砍头柳”。一眼望去,一株株,一排排,挺立着婀娜的身躯,有的如钢筋铁骨的壮汉,有的如驼背弯腰的老者,处处给人以古朴、奇异、沧桑的感觉,突显出一种顽强坚韧的原始自然之美,任凭沙漠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的侵蚀,都以她顽强的性格、千姿百态的造型,在严寒酷暑中顽强地生长着。虽经年复一年砍头的大苦大难,一茬茬砍了,一茬茬再生,生生不息,生长不止,直到有一天,树顶开裂,延祸全身,直到多年后树干腐朽,支撑不了新生枝条而死亡,颇像人的生命过程,养育了一大群儿女,成全了别人,苦了自己,老了自己。<br></h5><h5> “砍头柳”是一种壮烈的树,一种蓬勃向上的树,一种不断再生、不断舍身为人,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树。先人取材而不毁林,长了又砍,砍了又长,为百姓建屋盖房、编织用具,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物资保证。<br>不见千年古柳不知天地之广阔,不见千年古柳不知生命之顽强。望着一株株阅尽人间沧桑、饱经世间风霜的砍头柳,抚摸它粗糙的树干、龟裂的表皮,不由得心潮奔涌,对砍头柳升起一种敬意。她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一份锲而不舍的包容,一种可贵的精神,不怕寂寞,乐观面对凄凉,无悔奉献自身,从不娇揉造作,不曲意逢迎,带给人们无数的启迪和遐想……</h5><h5>这就是《年复一年》所要表达的思想。</h5><div>|<br></div><div>|<br></div> <h5>《山妮》 刘军吉 74x52cm<br><br><b>作品表述:</b>通过女孩幽黑的肤色来表现山里孩子的生活艰辛;通过大一点的棉衣(可能是扶贫捐赠的)来表现山里孩子的生活清贫;通过女孩的微笑来体现山里孩子的天真烂漫和对生活的希望。 <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r></div></h5><h5>|</h5> <h5></h5><h5>《古塔冬韵》 庞杰 52x38cm</h5><br><h5><b>作品表述:</b>画面由锦州古塔公园、古塔和大化石所组成,千年古塔与现代园林合为一体,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一体,雪后的古塔园林更具特色,本人绘制的钢笔画黑白相间更有独特意境。</h5><div>|<br></div><div>|<br></div> <h5>《告别深山奔小康》 苏发辉 108x75cm<br><br></h5><h5><b>作品表述:</b>2020年正值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各地异地搬迁的扶贫新村拔地而起,许多久居深山的农民告别贫穷的山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踏上政府铺就的致富之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令我怦然心动,遂动笔创作此画。</h5><h5>前景居左是两棵高大苍桑的大树,深暗、斑驳的树根和树干突出了年代的久远,暗示着这里的人久居困境。树下一只奔跑远眺的黑狗,暗示着主人正在后面赶来,表达了人们摆脱困境奔向新生活的渴望和喜悦之情。远景与前景并非直接连贯,而是隔空的一片天地,那是一排排新建的小洋楼,以及往来的车辆和人们,以及新开辟出来的田地,意示着新生活的幸福美满。</h5><h5>|<br></h5><div>|<br></div> <h5></h5><h5>《山水间》 王川江 73.5x35cm 沾水钢笔画</h5><br><h5><b>作品表述:</b>去神农架时,高山峻岭,云蒸霞蔚,沟渠溪泊,九曲八弯……苍穹之下真是无处不鬼斧,遍地是神功,仰天叹观止。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陡然生起,便有了创作一幅《山水间》的想法,以表达对神农架无比向往的情怀。《山水间》是幅小景,这种景象在神农架无处不在。如若说神农架的大山大水是魂魄,那么一处处的《山水间》就是大山大水的心脉,它们交髯缠绵,相映成辉。最重要的是,这一幅幅小景,它不仅仅能给我以美感,给我以感动,更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h5><h5>有道是:青山几叠,溪水寒凉,幽人无事在画外,独赏旎光山水间。</h5><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span><br></div><h5>|</h5> <h5><p></p><div><h5>«归» 王国宝 52×74cm</h5><br><h5><b>作品表述:</b>阳光下宁静的山林、草地映衬着炊烟袅袅的农舍,浓重葱郁的树丛与石头建成的农舍,在阳光照耀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到温暖、安静、明媚,似乎让人嗅到了草的清香,山的气味。</h5><h5>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青人大都走出了大山,外出谋生,农舍中可能只剩下老人或孩子留守。伐倒的树木随意倒置在草丛中,杂草丛生,无人打理的环境,不禁让人感到一丝荒凉。在被杂草淹没的小路上,一只小黑狗正迫不及待的向家里跑来,身后跟着的可能是在外忙碌了一上午的老主人或是刚刚放学的小主人,这一幕让略显荒凉的村居中增添了丝丝祥和、淳朴的生活气息。</h5><h5>如今我们生活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里,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条件带来的便利,但也饱受着人世间的噪杂困扰。我们太渴望回归大自然,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这虽然是一个美好的奢望,那就让我通过这幅«归»的创作,把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表达出来吧。<br></h5></div><div><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br></div></h5><div>|</div><p></p> <h5></h5><h5>《祈》 王青梅 52 x 37 cm</h5><br><h5><b>作品表述:</b>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无数生命丧失,让世人哀痛。灾难面前,生命高于一切,生命不分种族,生命没有国界。要珍视生命,生命仅有一次!所以人们希望世界和平,更期昐早日回归宁静的生活。这些祈愿,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无数祈愿题材中,我选择了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妇人形象,以示在有限的生命中,传递无限的爱。</h5><h5>画面是一个特写的头像,首先映入画面的是那饱经风霜、布满深深皱纹的脸上,留下道道岁月刻磨的痕迹。从前额到微微下陷的眼窝里,那双稍有浑浊但却温润,渐渐地看似可以穿透世界的目光,带着祥和、慈爱和淡定,充满了期盼。突出的颧骨,似要撑起那张下凹的历尽沧桑的表皮,还有那刀刻般的皱纹,集聚在闭着嘴唇四周,是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以及深藏于内心满满的期待。画面前己弯曲变形、青筋清晰可见,血管突起,满是摺皱,手指已不得伸直而微合的双手,已充分展现岁月留下的坨坨痕迹。在她饱经风霜的面容后面,几缕梳得十分认真、没有凌乱的银发清晰可见,与背景的无限空间融为一体,寓意深远。</h5><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span><br></div><h5>|</h5> <h5></h5><h5>《5G时代 情系万家》 杨倩 78x53cm 钢笔淡彩</h5><br><h5><b>作品表述:</b>作为移动宽带装维的一员,辛辛劳苦,兢兢业业的为用户成天繁忙奔走,今天移动宽带的快捷成长离不开中移装维职员的辛劳工作,夏日酷暑,冬天严寒,给用户上门安装维修,天天都要解决用户的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他们是5G时代奔赴在最前线的川移人!</h5><div>|<br></div><div>|<br></div> <h5><p></p></h5><h5>《驰援防疫一线》 张发学 76x52cm</h5><br><h5><b>作品表述</b>: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湖北武汉并迅速席卷全国,疫情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为支援湖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支医疗队搭乘国产“运-20”运输机紧急驰援抗疫一线。他们始终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国军魂”的时代新义。</h5><h5>|<br>|</h5> <h5><p></p><p>《庚子襄助》 张志安 47x75cm 针管笔</p><br></h5><h5><b>作品表述:</b>该图采用了辐射线透视,线所形成的对角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形式感和支撑力。是笔触对画面的支撑,也是政府对人民的支撑。庚子之年是灾患之年,《地母经》有云:“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频饥渴。”可我们不再懦弱如从前,我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举国上下共克时艰。中国独特的“卅”字政治结构让中国力量在疫情期间发挥最大效用。这不是政府对人民单方面的拯救,这是中国人的自救,我称之为:襄助。<br>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被家乡的菜农自愿为武汉疫区捐赠蔬菜的行为深深触动。他们是泥土的儿子,蔬菜是他们的立足之本。看着一辆辆援助蔬菜的车辆接踵而过,师傅不辞辛劳前往一线疫情地区,各地援助防疫物资的车辆日夜兼程,只为将物资第一时间送达抗击疫情第一线的画面,我思绪万千。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画笔记录下此景,过江之鲫般最普通的灰色货车拉载着希望驰援在路上,车身上红色的标语格外鲜艳。</h5><h5>|<br>|</h5>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两年受教,师恩难忘 |</b></h3> <b>| 授课导师 |</b> <h5><p></p><p><b>李渝基</b></p></h5><h5>湖南长沙人。我国新钢笔画代表人物,中国钢笔画联盟主席,中国钢笔画联盟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新钢笔画高研班主任、导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师从齐白石大师门下李立先生和著名油画家谢鹏程先生学画,四十多年来坚持钢笔画创作,首次提出“新钢笔画创作理念”。创作了新钢笔画长卷“湘江神韵图”全长35米、宽0.4米,长卷《走进凤凰》和《贝加尔湖畔》,创建了中国钢笔画联盟, 2006年至2019年组织领导了全国多次钢笔画展和新钢笔画学术展。钢笔彩画《茉莉花》和《道冠古今 》荣获金奖,《神奇的张家界》等多幅新钢笔画被藏家收藏。2012年主编《中国钢笔画年鉴》一卷, 2011--2013年编著出版了 《钢笔彩画技法》和《新钢笔画黑白技法》,作品入编全国历届钢笔画展画册和《中国新钢笔画精品集》。 <br>|<br>|</h5> <b>刘红军</b><div><h5 style="text-align: left;">1965年出生,湖南省炎陵县人。中国钢笔画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美术教师,“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画家,炎陵县新钢笔画协会主席,株洲市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钢笔画联盟推荐五位优秀中青年画家之一,新钢笔画创作网络教学高级研究班授课导师,中国新钢笔画网络展评委。连续六届参加全国钢笔画大展并获大奖。2013年作品入选深圳举办的“全国硬笔画十人展",“全国首届新钢笔画学术展” 组委会执行委员,《飞瀑神韵》、《岁月有痕》、《牧归》等几十幅作品多次在《美术报》等多家刊物发表并被收藏。2015年,成功创建“中国新钢笔画第一乡”落户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br></h5><h5>|<br>|</h5></div> <b>申伟</b><h5>1962年生于湖南湘西。198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喻致贞、黄显隆先生,1989年留校任教,从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与教学工作,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画家,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北京金帆艺术团艺术顾问,湖南工艺美术大学客座教授。众多作品参加全国重要展览并获奖,在京津鲁等地多次主办个人作品展,作品被APEC国家会议中心、外交部住爱沙尼亚大使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谊宾馆、中信银行等机构收藏与展示。出版了许多画册与著作,其中《牡丹花表现技法》一书,发行量十余万册,在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br>|<br>|</h5> <b>刘海章</b><div><h5>字:墨缘,号:五昧斋主。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国新钢笔画创作高级研究班教字:墨缘,号:五昧斋主。中共党员。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国新钢笔画创作高级研究班教务长、导师,牡丹江市美协、牡丹江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牡丹江大学客座教授。2013年本人及作品被收录牡丹江市志。多幅新钢笔画作品入选全国性钢 笔画大展并获奖,第二届全国新钢笔画网络展终审评委,书法对联被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烈士纪念馆收藏。<br></h5><h5>|<br>|</h5></div> <b>陈化智</b><div><h5>1950年出生,天津市人,现居内蒙古包头。有国画、油画、版画创作经历。多幅新钢笔画作品先后荣获全国第一、二、三届新钢笔画展览金、银奖和优秀奖,有14幅作品分别收入中国钢笔画年鉴第一、二卷,在意大利举办新钢笔画个展受到好评,多幅作品分别入选全国历届新钢笔画展并获金奖,2018年出版钢笔画写生集。现为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画家,新钢笔画高研班教务主委、导师,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br></h5><h5>|<br>|</h5></div> <b>陈建平</b><div><h5></h5><h5>1963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1年入伍,历任兰州军区俱乐部放映员、美术干事,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美术编辑,兰州军区文艺创作室美术创作员,西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创作室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并获奖,出版《军旅报头图案集》、《连队实用美术》、《陈建平水墨人物》、《陈建平速写作品集》等。</h5>|<br>|</div> <b>杜成垠</b><h5>安徽人,现居苏州。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新钢笔画高研班导师、安徽钢笔画学会会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画家、淮北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金、银、铜奖,并被国内多家博物馆、画廊、美术机构和私人收藏,《美术报》及部分专业画册、报刊、电视台均有专题介绍。2014年在潍坊市成功举办“杜成垠钢笔画专题展”,共展出钢笔画作品150余幅,反响强烈,作品全部被收藏。<br>|<br>|</h5> <b>潘孝忠</b><h5>1950年10月出生,藉贯绍兴。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原浙江科技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副高级美术编审。退休后主攻钢笔画创作,作品多次获金奖等。现任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新钢笔画高研班导师,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老干部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钱江画院院长,杭州新钢笔画研究会会长。新钢笔画主要作品有: 《东方欲晓》、《心路漫漫》、《新四军女战士》 、《抗日老兵的敬礼》、《海的女儿》 、《春》 等。<br>|<br>|</h5> <b>成宗汉</b><h5>辽宁省辽阳市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鞍山美协钢笔画研究会主席,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画家。参与策划组织“全国第一、二届新钢笔画网络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并获奖。<br>|<br>|</h5> <b>王大川</b><h5>1956年出生,祖籍浙江台州。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钢笔画联盟会员。长期从事美术编辑和美术教育工作。多次参加国家、省级重点美术图书的编著、创作、编辑工作,获国家、省级奖三十余次。绘画作品参展全国、省级美展多次。并举办了个展,出版个人画集。擅画山水,兼画人物、动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br>|<br>|</h5> <b>雷世平</b><div><h5>195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大学本科学历 ,教师职业,中国钢笔画联盟理事,新钢笔画创作高研班导师,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美协钢笔画艺委会副主任 。“四川省第二届钢笔画双年展”组委会副主任,中国钢笔画联盟《纪念中国钢笔画联盟成立十周年钢笔画网络展》评委,“四川省首届钢笔画双年展展”组委会副主任。多幅钢笔画作品在全国性钢笔画展览获奖。<br></h5><h5>|</h5></div> <b>黄镇煌</b><div><h5>1985年8月出生于福建龙岩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天津市美协钢笔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钢笔画联盟理事。《鸟瞰南开》、《王者》等作品分别参加各类国际性艺术大赛并获奖;多幅作品分别荣获全国第一、二、三届新钢笔画网络展金奖、银奖和优秀奖;设计的“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金银纪念币”图稿经中国金币总公司评审入围;2019年天津科教频道以“我的南开在画里”为专题对本人进行采访报道;2019年在南开大学成功举办黄镇煌钢笔画精品展;一批作品入选省级以上各类展览并获奖。</h5><h5>|<br>|</h5></div> <b>| 聘请专题讲座的专家 |</b> <h3><b>郑炘</b></h3><h5>1958年7月出生,河北省张家口市人,籍贯福建省永春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钢笔画联盟副主席。历任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所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主持、参与建筑工程设计、城市设计60余项,获国际设计奖2项、国家级设计奖6项,省部级设计奖14项。出版专著4部、译著2部。多幅作品参加历届全国钢笔画展、中国辰溪首届新钢笔画艺术节、鲁美新钢笔画学术展、中国(分水)新钢笔画优秀作品展并获奖。</h5><div>|</div><h3>|</h3> <b>杨仁敏</b><div><h5>1949年9月出生,四川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双硕士研究生。参加第四套人民币设计,同时参加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的货币设计。 曾担任四川美术学计艺术系主任、教务处长、绵阳艺术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主任、重庆市企业形象专家团队专家等。著作有《包装设计》、《色彩构成》、《钢笔风景画技法》等10余种,曾任《西南设计年鉴(首卷)》主编、《装饰设计丛书》主编、《设计新动力丛书》主编、《高等设计教育丛书》主编等。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h5><h5>|<br>|</h5></div> <b>张军朝</b><h5>1967年2月出生,祖籍陕西耀州,陕西日报主任记者,中国钢笔画联盟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先后发表新闻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有《照金记忆》、《想念春天》等书。多幅钢笔画作品先后发表于国内多种媒体,入编国内多种专业图书,多次入选历届全国钢笔画展及其他国内美术大展并获大奖。全国第四、五、六届钢笔画展评委。<br>|<br>|</h5> <b>孙群</b><div><h5>1971年生于厦门,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并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福建遗存古塔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钢笔画技法与表现》等专著7部,美术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及全国美展,曾获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新钢笔画展银奖、铜奖和优秀奖。</h5><h5>|<br>|</h5></div> <h3><b>宋永进</b></h3><h5>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三油画工作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美术报品牌专栏“尖峰视角”特约主笔,雅昌艺术网专栏艺术家。</h5><div>|</div><h3>|</h3> <b>唐亮</b><div><h5>著名钢笔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中国钢笔画研究会副主席,意大利皇家国际钢笔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分会主席,意大利米兰HOAA国际艺术设计集团总裁、东南e馆高级艺术顾问。<br>近年来先后策划了万人画科州,万人画苏州,国际水彩写生交流,国际手绘写生交流,大师面对面,水彩画及钢笔画邀请展,水彩画及钢笔画网络展等。<br></h5><h5>|<br>|</h5></div> <b>庞恩昌</b><h5>1960年生于天津,1986年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留校至今,现为天津大学副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钢笔画联盟理事,天津美协钢笔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天津美协水彩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理事,天津市出版局专家库成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及省级专业绘画展览,多次获得天津美协水彩画专委会年度展优秀奖,两次获得全国钢笔画作品展览金奖。<br>|<br>|</h5> <b>郭玉川</b><h5>1965年生于四川省达州市,现居成都。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现代艺术研究院副主席,中国钢笔画联盟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展评委,新钢笔画创作高研班授课专家,四川省文联美术创作基地副主任,四川省美协创作基地副主任兼副秘书长,四川巴蜀画派促进会副秘书长,成都市钢笔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达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首届巴蜀画派艺术实力代表人物,全国钢笔画大展金奖获得者。<br>|<br>|</h5> <b>于鸿君</b><h5>生于1962年,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吉林市水彩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新钢笔画高研班讲师,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商业美术设计师,水彩画、钢笔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br>|<br>|</h5> <b>张勇</b><h5>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师,曾担任多家设计院院长。张勇<br>视野高,知识复合,具有甲乙方视角,跨界创意整合项目能力强。擅长项目整体创意和把控,运用原创、新颖、独特的作品传递项目的文化内涵。原创能力强,善于从平淡中拈出神奇,设计出接地气的原创作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整理出一套规划、建筑、景观的设计方法。手绘功底深厚。<br>|<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