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是无可抵御的自然规律。从表象上看,无外乎就是面部和手部的衰老。人生自古谁无老,老有老的沧桑和干练。青春不在,颜值褪去,凭添的鄒纹却多了一份历史的印记,岁月的厚重。然而,心态不老,心情愉悦,永葆童真,潇洒倜傥。这样的老值得骄傲和称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你老了,不知不觉老就来到你的眼前,心里明白每天的祝福和问候,都是向昨天的告别和终去的亲近。恐惧者有之,坦然者更有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百岁老人杨绛先生依旧笔耕不辍;年近九旬的钢琴家乌漪丽依然挥指如飞,弹奏出不朽的精典;八十有余的舞蹈大师陈爱莲依然舞姿妙曼。大师们视生命如夏花,将暮色尽余晖。穷极一生,可敬可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你老了,不知不觉中老的痕迹就会随着岁月爬上容颜,芸芸众生,一代一代,绝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从豆蔻年华,初为人母,到满头白发。虽然他(她)们没有大师们显赫的成就,毕生默默无闻。但她们为家庭,为儿女,为社会何尝不是穷极一生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我也老了,在不知不觉中腰身已不再挺拔,头脑常常健忘,但在平凡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却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清晰可见,刻骨铭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下乡那年我还未满十八岁。秋收季节,洪水淹没了队里的水磨坊,知青点断了粮,队里安排知青到老乡家吃饭。我要求去一家成份很高的家里吃饭,因为主人的儿子和我关系很好。主人我始终没有见到,常年被队里派到小煤窑挖煤。他母亲在生产队干着最累最苦的农活。那天当我走进队里最边上最破败的庄子(也就是他的家)。他的母亲战战兢兢,又略显激动的把我迎坐在炕上(也许他家就没有来过什么客人)。便碟碟不休,仰或是自言自语的说着,我去给你们做拉条子吃,(当地一种面食,是把面和好、行好,然后一根一根的拉成面条)。说完便去了厨房。一会功夫,当她双手端着满满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拉条子(在当时当地应该是最好的饭了)递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惊呆了,甚至是惊悚了,震惊了。我看见十八岁之前从未见过的一双手,十指弯曲,骨节肿大,完全没有了手的形状。我是含着眼泪,吞下了那碗面。从此再没有去他家里吃饭。(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她得的是很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两年后,我上学离开乡下之时,我将从城里带来的烤箱,以及不用的被褥送给他家。前年我回乡寻亲,当年的朋友也已故去,何况他的家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事过境迁,人事已非。但那双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被病痛折磨的手,依然历历在目,不能忘怀。同时也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穷极一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一位我的同窗好友,她做过官,经过商,漂过洋,下过海。是典型的女中豪杰,真英雄。我离开学校,下乡之后便天各一方,几十年未曾谋面。十年前同学聚会才得已再见,她已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依旧是谈笑风生,信心满满,康慨大方,令人折服。就这样一位颇有建树,家道殷实,养尊处优,精心打扮的女士。无意中在她的照片上,我却发现了一双无处安放的手。照片里年近七十的她容颜依旧,装扮得体,独独一双略显斑迹,粗糙的手,与整体风格格格不入,十分显眼。我沉思良久,也许做为美照,此时的手是多余的,刹风景的。但它又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对家庭,对儿女,对后辈的艰辛付出。我并不清楚这双手所有的经历,但可以肯定的是,照片真实的记录下了它无处安放的伟大之处,又何尝不是——穷极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还是我的母亲。母亲文化不高,与父亲指腹为婚,十七岁出嫁,育有我们姊妹五个,为了我和弟弟,放弃了工作。母亲性格开朗,笑声朗朗,干净利落,一辈子操持家务,做的一手好饭。记得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总是把我们收拾的干干静静,把家里打扫的窗明几净。文革时期,父亲关进牛棚,我们姊妹五个三个下乡插队,是母亲为这个家,为我们遮风挡雨,渡过那段艰难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自小心脏不好,是风湿性心脏病,晚年以后更加严重,但当我们休息举家看望父母时,母亲总是亲自下厨为我们准备丰盛的饭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记得那是九二年的七月十号。母亲从外地姐姐处返回的第二天,我们去看望,母亲当时病情已十分严重,加之车马劳顿,母亲依然为我们亲自做了一锅面条,并说休息休息下午给我们再做米饭炒菜。然而母亲却在此时不久,突然发病在我和弟弟眼前离我们而去,呜呼哀哉!(本已联系好第二天去医院住院的)母亲为我们操劳一辈子,把儿养大。其后我做餐饮十来年,但母亲一生也没有进过饭店,更谈不上吃顿儿子饭店的饭菜。每每想起母亲的点点滴滴,都会热泪盈眶,追悔莫及。母亲为儿女真正做到了——穷极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今我也老了,老的只剩下了回忆和往事。但我也懂得了父母之爱——必是爱尽所能,穷极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地一沙鸥,心与爱同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20.8.21拍摄于额济纳居延海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