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掠影(三)关隘文化瑰宝--雁门关

黄曦

<p>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p><p>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p><p><br></p><p>我们一行人从南门沿关道攀登雁门关。古雁门关道北通塞外高原,南接中原腹地,在历史上始终是中原北出,草原南下之咽喉要道。战时为戌守之关卡,平时为商家运输之必经,行人往来之通衢。</p> <p>天险门为关城主城门,城门上建有明代雁楼,为兵士巡察和瞭望之用,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600多年的清晰车辙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p> <p>天险门边上的镇边祠内供奉着杨继业等北宋杨门一脉忠烈。</p><p>北宋时期雁门关是宋辽(契丹)双方激烈争夺的战场,杨业(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曾在此大显身手,为国立功。</p> <p>雁门关自战国时期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自秦汉以来雁门关就是面对塞北少数民族的前沿阵地,也是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是兵家必争之地,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p><p>雁门关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p> <p>宁边楼又名六郎庙,为纪念北宋守关名将杨六郎所建。原楼宇毁于1937年,2010年重修。</p> <p>雁门关校场为古代守关将士操练习射之所,点将台是每到征战之日王者点将出征之处。战时点将是出征时不可或缺的神圣仪式。</p> <p>明清以后,随着国家民族统一,疆域已逐步形成,雁门雄关作为戌边的重要性也逐渐失去,随之而来的边贸活动日益增多,于是边贸街便应运而生。</p><p>边贸街位于雁门寨与瓮城门之间,明清两代这里是最繁华的地方,大街用青石板铺路,街道两旁瓦房均为砖木结构,充分体现了明清边贸街风采。</p> <p><br></p><p>站在雁门关上,脑海中情不自禁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金戈铁马、将士浴血、金鼓擂鸣、杀声震天。正可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