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出生在宝鸡扶风县午井镇,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老家农村家里就是地多,地里一年到头打的小麦粮食除给国家交的公粮后剩下的都自己留着吃,所以面食是最主要的主食,我自小就酷爱吃我母亲做的臊子面,感觉老是咋吃都吃不够。每每能吃上妈妈做的臊子面感觉是多么幸福的事。</p><p> 那时候的臊子面里的臊子基本上都是用黑猪肉做的,做臊子面用的醋基本上都是母亲自己酿的纯粮食醋,所以我母亲做的臊子面味道感觉特别香。由于家里边经济拮据,父母亲要供我们姊妹三个读书,家里边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父亲早些从部队当兵转业回来时的钣金工手艺,全靠他一个人在乡下给人做锅碗瓢盆的修修补补换来一分一毛的收入,有时候碰上当年雨水充足时地里种的粮食可以多打一些留够一家人的全年口粮后换来一部分收入。所以家里边没有多余的钱去买肉,我们平时吃的臊子面说是臊子面其实里边基本上都是没有肉臊子的,每次都是只有母亲用自己种的菜做素臊子面底汤用做飘菜。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或者村子里谁家有红白喜事时才能吃到真正的肉臊子面。所以小时候老是盼望着过年穿新衣服,吃肉臊子面。小时候那个年代,我算不上是饿过肚子的,我的父辈们才是真正的经过苦难年紧的人,他们当时完全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再加上他们弟兄们多,一大家子人多,都要吃饭,所以父辈们都是从缺吃缺穿的困难时期过来的人,他们那代人都经历了苦难深重的艰苦岁月,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只要能吃饱饭就烧高香了,当时有点不理解,现在算是太明白不过了。由于国家经济体制全国农村公社都在吃大锅饭,生产资料匮乏,父辈们大都是守在家里每天在黄土地里刨,土地贫瘠,每亩地一年到头也打不出多少粮食,所以他们对粮食倍加珍惜。</p><p> 老家扶风县过去是个农业大县,全县人民基本上都是靠种地过活,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老家这片土地上,后来随着生活条件好点,国家农村社会体制放开后,实行联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后,农民有了积极性,每家每户的经济条件才得到了初步改观,最起码能吃饱肚子了。再后来国家允许并大力提倡搞第二三产业,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外出打工挣钱,收入稍微好点了,每年才能多吃几次真正有肉臊子的臊子面。记得我上小学三年了的时候,我同桌是个女同学,她家经济条件好,她爸在我们老家是个小包工头,早几年她家就已经是村里面挂上号有名的万元户了,我当时很是羡慕佩服。</p> <p> 我读初中前都是在老家生活,基本上没有出过远门,直到后来在县城里读高中,再后来去省城西安读大学,每次回到家,我母亲都要为我好好的做几顿臊子面,担心我在外边吃不饱,吃不好。其实我作为农村走出来的娃,无所谓吃不好,儿在外能照顾好自己,虽然是自小出生在农村,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感觉自己本身就具备了父辈的朴实,吃苦耐劳,情情恳恳及做事情有毅力等此类的农村人身上的与生俱来的优质的品性。</p><p> 就像是扶风臊子面作为老家的一道美食,自自然然的由我们老家当地人一代代这样的传承下去了一样。现在我早已成家立业,在西安有我自己的一番事业,由于父母亲年纪慢慢的大了,我作为儿子过些时日都会回去看看二老,每次母亲也都是要做一次我喜欢吃的臊子面,现在经济条件比原来好多了,但是臊子面的味道还是小时候那个味,妈妈做的味道!一直没变过。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在家中操儿心。这也许就是我对老家母亲的臊子面特殊情节。无论何地无论何时,离家有多远,家乡的味道一直伴我左右。</p><p> 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生意人,我看到了这次扶风县文旅局及作家协会倡议写老家扶风的臊子面,我不由得要动动笔头,我坐在办公桌前思绪万千,想想要写点什么,不,必须要写点什么,扶风臊子面作为老家的一道美食,要发扬光大,在全国范围内传承下去。我必须要用笔头去抒发一下在内心的家乡情怀。虽然我是个商人,但是更多的我还是个很恋家之人。我要为家乡做点事,以尽我的微博之力,虽然我没有华丽的语言词句,但是我有一颗对家乡,对亲人的赤子之心。</p><p> </p><p><br></p> <p> 老家有一句话叫来扶风去看完法门寺,不吃扶风当地的一口香臊子面等于白来。哪怕你不是扶风人,当然你可能之前一直没到过扶风。但是作为地地道道的扶风人来说,一口香臊子面最解乡愁。</p><p> 工作来往于全国各地,尤其是到了西北宝鸡西府地区,扶风和岐山的臊子面最为有名,被国家认定为“中国臊子面之乡”,再加之扶风有千年古刹佛教圣地法门寺,扶风又是周原文化的发祥地,“周礼之邦”,有了扶风臊子面及当地小吃,扶风成为有名的“陕菜发源地”。</p><p> 在老家农村当地,新年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必须要吃臊子面,而且在吃饭前第一晚臊子面要老人先端碗去门前撒一些以祭奠祖上的老先人及土地爷,苍神,灶神,有家里喂牛羊牲口的还要敬马王爷,仪式做完后家人们才可享用。</p> <p> 古时周人豳(今彬县,旬邑一带)迁址宝鸡扶风地区渭河北岸,在北原上繁衍生息,流传渭河有一条恶龙为祸,大旱三年,民不聊生。周氏族人不忍心离开进过数代开拓出来的家园,奋起反击,大战七日才将恶龙杀死。饥饿的族人为了庆祝胜利,将龙肉和面食集体食之。味道鲜美无比。于是以后庆祝胜利时便用猪代替龙和面食集体食之。后来扩展到其他重要节日或者祭祀。这臊子面也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臊子面的做法也在流传过程中得到发扬。</p><p> </p> <p> 扶风县的一口香臊子面有些浓厚的地方特色,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家里有啥重要的事情,都少不了它。无臊子面不成席。一口香,顾名思义,一碗一筷子面,吃一口放进嘴里回味无穷。扶风一口香臊子面是用当地优质的地下水加鸡汤高温反复熬制煎汤,不带辣子的味道。这道美食原料有面条,带肥的五花肉切丁,醋,油,姜,盐,糖,五香粉,木耳,黄花,红萝卜,土豆,豆角,鸡蛋,韭菜,豆腐干配置而成。一口香臊子面以面薄,筋,光。汤煎,稀,汪。味道酸,鲜,香为特色。口感柔润滑爽,面条筋道细长,薄厚均匀。臊子鲜香。热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不腻。扶风当地一口香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以鲜香著称。一口香臊子面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高饱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美食。</p><p> 臊子面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清代已经很驰名。陕西地区尤其是宝鸡及西安关中地区都能看到扶风乡党臊子面,扶风人为了传承这项美食文化,更为了方便吃客口味,已经开发出了好几种口味,并且用吃火锅的方法开发出转盘臊子面,并作为连锁店传承下去。</p> <p> 感恩国家的大好时机,感谢老家的父老乡亲。儿时记忆中的美味佳肴,儿时永远都不能忘怀的一口香臊子面,连同故乡的云,家乡的泥土都融入其中,内心的情感,心中满满的家乡情怀。游子身在外,一口臊子面释情怀。</p> <p> 忘不了家乡的味道,忘不了老家的一口香臊子面,更忘不了母亲做的臊子面的味道。</p> <p> 吃家乡那一口香臊子面,万事顺意。</p> <p> 盼望着回家!</p> <p> 盼望着再咥十几碗臊子面!盼望着亲人!</p> <p> 我为家乡扶风一口香臊子面代言!祝愿扶风一口香臊子面走的更远。</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建兵,生于1979年7月,笔名:赤兔马,西安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宝鸡市扶风县午井镇人,文学爱好者。民建党派会员,宝鸡扶风县第九、第十界政协委员,扶风县各界爱心济困协会常务副会长,西安市扶风商会第二届副会长,第三届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第四届常务副会长,西安菲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陕西菲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千阳县绿桑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平时工作之余爱好写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