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过去五台有一种说法:一县不如一镇,一镇不如一村,这里说的一镇便指东冶镇,一村便指河边村。阎锡山即我东冶河边人。</p> <p> 我小的时候小伙伴们玩的时候经常会说到初三 十三 二十三 河边出了个阎锡山,阎锡山 灰拾翻 剃了辫子,留了洋,搬了神像立学堂。</p><p> 据老人们说说是搬了神像,其实个从正殿里的大塑像没有动,只是动了偏房的神像改作学堂。</p> <p> 阎锡山东渡日本回国后加入辛亥革命在他28岁生日那天当上了山西都督开始了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绝对统治。开始了对故土桑园的励精图治。</p> <p class="ql-block"> 把 办学 剪发头等要事来办,村村设学校 村村剪辨子。因为留辫子是清朝的规矩。汉人坐的天下没有一个有这个规矩的。当时人们对剪辫子是抗拒的!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留不留都没有什么,唯一的只有一个顾虑,害怕清朝复辟后被杀头掉脑袋。</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首先从自己人开始自己开始。著名五级地人康佩珩做阎锡山之近臣,俗名康秃的名字由来即缘与此。因他率先剪了辨子又姓康所以人们叫他康秃的。说起康秃子还有佳话一段。话说康到晋东南长治赴任。由于长治自古民风彪悍,有语称上党自古皆刁民。康到此地遇一惯匪骨头极硬。上得刀山,下得油锅无人可制!康命人将其绑于大树上,又用一块大猪肉掏一窟窿挂其脖子上,名曰吃肉。烈日焰焰日近午时其即不再嘴硬,太阳落山之时其即求饶不断。何故?天气热,肉已开始腐烂,其味难闻。匪曰:潞州府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服过一个人,今我服了你五台人康佩衍!!!</p> <p> 在办学剪辨的同时阎锡山提倡女人放脚和各村禁烟禁赌。1917年阎在全省推行六政三事的时候五台全境男人们的辫子和女人们的小脚都基本上该剪的剪掉了,能放的都放开了。走在了全省的前列!!!</p> <p> 阎锡山字伯川。 海纳百川之意。民国四年开始即在河边村征地八十余亩建学校于民国七年建成。取名川至中学,川至 川至 百川至海的意思。为了鼓励穷苦百姓将孩子们送到学校读书,不收一切费用管饭吃。可见阎锡山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为了家乡的发展煞费苦心!!!</p> <p> 今日就写到这里 ,明日再叙!开始今天的忙碌,五台有语云:做甚务甚。写作毕竟不是我的主业。</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我的老乡阎锡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之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视国民教育为"人群之生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查阅相关资料在遍布山西省内各处的阎锡山手书格言中有这样两句话:其一,“当兵、纳税、受教育,为国民之三大义务”;其二,“欲决胜于疆场,必先决胜于学校”。阎锡山于1919年10月,在太原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五届年会上发表演讲:“人群现在已陷人最危险之地位,因政治程度超越教育程度甚远。政体已成为民主,而民实无民主之智能;主之者既非民,即失却民主之精神,无民主精神而曰民主,危险孰甚!欲渡此一难关,惟有积极发展教育之一途。”作为一个执政者,应该说阎锡山的上述认识还是颇具战略眼光的。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他执政伊始即将发展教育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与重视。推广国民教育,必须晓之于民。为此,阎锡山在他手订的《人民须知》“民智篇”中告谕:“凡上过学的人,知识就高了身体也壮了。为父母的,无论如何贫穷,总要使子女上学。是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又名叫义务教育。”“那一国的人不明白,就要受别国的欺侮,也就和乡下那一家的人不明白,就要受别家欺侮是一样的。所以国家法律定的:人民若不上学,就要罚他,罚了还得上学,又名叫强迫教育。”“国民学校的功课,就是修身、国文、算术、体操、图画、手工等事,有四年功夫,就毕业,学下打算盘、写信、记账的本事。稍有钱的,再上高等小学校;实在穷的也可自谋生活。这就是求知识的第一样要事。”因而,“凡是山西百姓,不论贫、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贵、贱的小孩子,七到十三岁,这七年内,须要有四年上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从上述文字不难看出义务教育这个提法出自阎锡山之手!</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阎锡山所创办的川至中学毁于七七事变之后日寇铁蹄之下。川至中学存在的这近二十年任用了许多杰出的教师并培养了无数优异的莘莘学子。问一下,毕业学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逾千人。在这些毕业生中,不但有阎锡山的军政骨干,如高干梁化之、吴绍之、薄毓相、孟际丰,南京办事处处长方闻,交通处处长朱点等;而且有共产党的重要干部, 中共原老薄一波如曾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的赖若愚、原山西省山西省委书记朱卫华 原副省长赵军等 。 ( 而我北大兴人王公和在此任教接受了新思想发展了其姨弟朱卫华等,王公和又名王堪)</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民国十年即1922年山西成立国民学校19700所,就学学生72万,学龄儿童已入学者平均达到70%以上!一律官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都说阎锡山扣,取了个名字阎老西。好像闫老西儿就是抠门的代表,看到这组数字,你还能说阎锡山扣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直到二十年前老家的标语上又出现了"再穷不能全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知道这整整差了近八十年的时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 我的老乡阎锡山》之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兴办地方实业推行后生计划</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所谓厚生出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德 利用 厚生。取"厚民生"之意。发展实业计划不以实业命名不以工业命名而独运后生二字,充分体现了阎锡山的匠心,其中无疑蕴含了强调为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他认为:“政治之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厚民生,厚生之要,于今为急;在昔闭关时代,生计单简,虽有富源,无须开发。今则万国交通,天涯比邻,世界列强无不以民生事业之兴衰,占国力之厚薄,甚且以经济政策施诸友邦,思攫他国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蓄积,以增己国之富力。山西乃地大物博,民风古朴,宝藏甚富,久为外人所艳羡,倘不速定厚生计划以谋中正和平之发展,则世运演进,由简而繁,百业颓废,生计艰难,其何以图自存于今之世耶。”“老成谋国者,以物质文明进步有下列诸弊:(-)宝藏不宜尽发。二)物质发达,则由奢侈而至于争夺。(三)机器之发达,生人少而杀人多。四工商业发达,养成资本专横弊。(五)中国国情重农,提倡工商未免舍本逐末。即欲发展实业,亦应采自由竞争主义,国家加以保护奖励而已,何必由政治上直接为力。以上各说所见,亦各有其是;但宝藏在地犹欲之在人心,纵之不可,禁而绝之亦属未能。山西袭此天产,为国家自存及人民幸福计,固不应安于拙惰,坐待他人伺其利而据其地以假寇兵而童盗粮;尤不应任资本家自由经营,以造财阀而为乱阶,于此不能不发达,且不可因发达而酿成资本专制及种种流弊之二条件下,惟有一法焉。其法维何?日审时度势,使富强散在民间,文明普惠全省,尽山西所有以发达山西,以山西全省之力厚山西民生而已。”还进而表达了限制资本自由经营,避免资本专制之弊的观点。阎锡山的一通“宏论”,除了说明当时当地发展实业之必要从而以所谓“富强散在民间,文明普惠全省"相号召,意欲将实业发展置于政府的统一掌握之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925年,以舆论为先导,在推行“六政三事”,兴利除弊的基础上在山西进行实业建设。“厚生计划”因包括有炼油、炼钢、机器、电气、农业、林业等六个计划,又称“发展实业之六大计划”。阎锡山之所以将此六项列入他的厚生计划之中,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山西煤炭久为日人所垂涎。炭是一大宗特产,我们例可利用它来炼油,因是而有'炼油计划案’。其次出产是铁,可以利用它来炼钢,因是而有‘炼钢计划案'。有煤,有钢,便可以建造机器;有机器则可以减少人工,增加生产。......电力也有与机器同样的效用,因是而有‘机器计划案'、电气计划案'。再次山西有广袤的土地,宜于农业;有重叠的高山,宜于造林。因是而有农业计划案'、林业计划案”。</span></p><p> </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正因此便有了很多实业公司 这里不再进行累赘。</span></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同蒲线上精打细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阎锡山的善于计算和精打细算是出了名的。在花钱的问题上他一直抠得很紧,因而其部属都在私下里说“这老汉真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就连上海英文《字林西报》对此也有过反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935年前后,该报刊登了一幅有关阎锡山的漫画,画的是阎锡山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手上一边拨拉算盘,口中一边念叨:今天又能赚多少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真比一篇长篇大论的文章还要透彻生动。同蒲路修建过程中,阎锡山的抠门,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还在制订《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的过程中,他就向部下讲:“俭字用在消耗上可,用在发展上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可。”(《阎锡山日记》(手写本),1932年5月17日)同蒲路动工后不久,1933年5月25日,他在第四十三次晋绥兵工筑路会议上又说:“修筑铁路,当以算术修路。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事不计算不能精确。巨大工程,尤须处处件件算到。算准以后,再按工程分别加以若干成之安全保证,斯为合理经济"为此,他要求做到“计划经济、修筑经济、管理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正因为阎锡山如此“抠门”,所以,比较起来,同蒲路在许多方面,费用是相当低的;如在筹办费上,江南铁路51864.17元,占到全路经费总预算85048661元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0.6%,每公里筹办费平均是241.2元。而全长860公里的同蒲铁路,筹办费是76450元,仅占到全路经费总预算16127920.28元的0.47%。,平均每公里才花88.9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总务费的支出上,江南铁路共用了1059218元,占到全路经费总预算的15.14%;而同蒲铁路总务费支出为1229600元,只占到全路经费总预算的7.62%。相对而言,同蒲路的桥工费支出占到较高比例,桥工费支出是3582654.62元,占全路经费预算总数的22.2%,是车辆费1024000元的3倍多、轨道费5549700元的近2/3.</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是因为山洞较多其中北段就有3640.米,所以费用很大。然而,这还为,同蒲路所经山岭较多,全线大桥共长6147.5米,在阎锡山的精打细算、不断扣掐下,才花了这么多,否则,其费用就恐怕不止此数了。</span></p><p><br></p><p><br></p> <p> 改日 再叙!</p> <p> 作者简介——— 王震远 五台 东冶镇北大兴村人 自幼喜欢文字写作。人到中年,更使我对生活多有感悟 对家乡五台有所感悟 开始认真地在老前辈们指导下,以感悟自己家乡 家乡父老的不易 家乡的山水的柔情 发扬五台文化作为写作所爱。今后我愿加倍努力用自己柔弱的笔尖,抒发那些感人的真情实意,以不负那片黄土地的深情与厚爱。</p><p><br></p><p><br></p><p><br></p><p>本人在太原河西经营正源正味五台人家。 这是一个美食与文化共存之所。</p><p><br></p><p><br></p><p><br></p><p> 电话 微信15383461946</p><p><br></p><p><br></p><p><br></p><p> 这里有正宗美味的五台山野生台蘑 五台上台蘑酱 五台山金莲花 产自五台的野生蜂蜜。汾酒集团的特供酒。晋南粮食主产区收购的优质小麦石磨加工后的石磨面,太原宁化府醋业专供的老陈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