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10.7——</p><p>又到秋涼時分,紐約的秋天和春天一樣都是匆匆過客,只留給人們稍縱即逝的溫潤如玉,以及關於春花秋月的片刻記憶。</p> <p>大概在春夏之交的時候,家門旁的34AV被闢為共享道路,每天早晨八點開始便禁止機動車輛進入。於是這裡的早晨顯現了別樣的生氣: 跑步的、做操的、騎車的、散步的、遛狗的,甚至在路旁席地而坐的。儘管大家都自覺戴著口罩,但已經能看到紐約已經掙扎著站立起來,努力回復到過去大家熟視無睹,但現在看來無比美好的日子裡去。</p> <p>每天早晨,我仍然會出門步行半個小時,聞著清新,聞著陽光,看見花紅柳綠,看見潮起潮落。</p><p><br></p><p>紐約從6月初開始重啟,遭受重創的餐飲店,酒吧紛紛在路邊搭起涼棚迎客。</p> <p>全市四百多個學校的領餐點每天開放,為每一個紐約人提供免費的一日三餐。雖然領者了了,但已經堅持了半年多。</p> <p>好幾個月沒在外面吃飯了,終於也忍不住與朋友在法拉盛的新東雲閣和貝賽的豫園聚了幾次餐。</p><p>雖然是在室外停車場或是路邊的涼棚中,倒是食客了了涼風習習,別有一番滋味。</p> <p>秋天來了,疫情反復也如約而至,紐約的情景也不容樂觀。</p><p><br></p><p>縱觀美國的疫情並未見大的轉折,每天的確診人數不斷刷新,死亡已達二十一萬。</p><p><br></p><p>幾個月前,更因為黑人佛洛依德之死引發的“黑命貴”抗議風潮,城市更加陷落於泥潭之中。政客需要選票,人民需要生活,疫情和風潮就會被利用被放大。</p><p><br></p> <p>學校從九月中就重啟開學,學生自願選擇到校上課或在家上網課。即使到校上課,也必須控制人數保持距離。女兒為她的仨孩子都選擇了網課,這個風險不值得去冒。</p> <p>孩子和小夥伴們玩得很開心。</p> <p><br></p><p>從官媒和自媒體看到中國的國慶假期中,旅遊業得到了報復性的反彈,各景點又呈現摩肩接踵之景象。</p><p><br></p><p>而這個中國長假中最大的新聞是,特朗普總統夫婦不幸中招。</p><p>在大選日期只剩一個月的時候,在與競爭對手拜登作了第一場頗具攻擊性,白日化的激辯之後,七旬老漢無奈離開白宮進醫院治療。這個新聞無疑在世界掀起軒然大波和網絡熱搜。</p><p><br></p><p>特朗普夫婦染疫的消息一出,據說網絡世界一片中國人的歡呼,有兩個中國女人不幸為世界矚目。</p> <p>這個視頻被BBC翻譯成了英語字幕播放,兩個無知的女人说的是:“举国欢庆,普天同庆,非常非常好,这是特朗普给中国的一个献礼”。</p><p><br></p><p>有人不免感歎,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怎麼還有這樣無恥的人類存在,她們沒有對生命的敬畏,沒有對人性的起碼尊重,她們能代表中國人嗎?她們的存在,會讓世界怎麼看中國,怎麼看中國人?</p><p><br></p><p>疫情以來,中美關係日漸緊張,總統特朗普無疑成了中國最大的對手和敵人。在美國歷史上,他可能是最不靠譜的總統,或許沒有之一。我們盡可以不喜歡他,反對他,甚至罵他,然此刻他就是一個染了病的七旬老人,是一個生命的存在。連古人都懂的“不笑貧,不笑病,不笑災”,到了二十一世紀怎麼就成了“普天同慶”了呢。</p><p><br></p> <p>回想911當年,曾經有過惡狠狠詛咒的人們,今天應該都是人過中年了,如果我們仍然沉浸在幸災樂禍的無恥心態中,那麼我們真的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了。</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