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从怒江回来已有许多时日,想把去怒江的思绪整理成文字却一直不得空,今天终将家务琐事放一边理理这一思绪。</p> <p>十年前看过福言的一篇走笔《东方大峡谷》,文中把怒江大峡谷描绘成一部雄浑的自然交响音诗,既神秘又悲怆,既悍然又豪迈……让我对怒江产生了一定要去看看的无限遐想和决心。</p> <p>9月19日我们一行10人好友同学,经过两天路途终于到达六库,走进了这条与科罗拉多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并称世界三大峡谷的地方。见到镶嵌江边崖壁上的地标名称“怒江大峡谷”,果然不同凡响,有兴奋也有震撼!</p> <p>一条发怒的大江从远古奔腾而来,盛满了大自然不可遏制的怒气,劈开一条高原的裂缝,带出一段幽深的大峡谷。</p> <p>奔腾的江水率性而为,好像携带着雷霆万钧的怒气一样,带着毁坏的决心和力量冲向岩石的壁垒,水流湍急,汹涌咆哮,声势足以撼天动地。</p> <p>三百多公里的峡谷,一边是气势巍峨的碧落雪山,一边是磅礴霄汉的高丽贡山,中间峡峙着那曲河。两旁陡峭的山岩与峰峦,如高昂挺立的护卫,多少个世纪就这样忠实无声地站在这里,肃穆庄严注视着江水的滔滔流淌 …</p> <p>峡谷狭窄之处,在江水前去的方向上多有兀然而立的山峰,为原本浩荡争下的水势增加了更多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气概。特别是在有山体横生的地方,江水呐喊着冲向那些粗糙的裸露岩石,在上面把自己摔碎又敛起,调头向另一个方向奔去。这样的声势,也勿怪乎前人有“水无不怒石,山有欲飞峰”的感叹了。</p> <p>怒江两岸尽是高山夹峙,峭壁千仞,危岩鳞峋,不少江岸都是垂直的石壁。由于江水长年累月的冲刷,有的甚至形成向江面倾斜欲倒的险崖,想要过江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真的是千难万难。</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传说,一对分别居住于怒江两岸的僳僳族恋人,在无法相会的苦恼之中,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成就了今天怒江最具</span><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background-color: rgb(240, 240, 240);">人文特色的景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background-color: rgb(240, 240, 240);">在人类还无法逾越怒江天堑时,溜索无疑是往来两岸最简单、最有效的交通工具,这种蜘蛛侠般的飞渡方式,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同时彰显出峡谷先民惊人的胆识与过人的智慧,也赋予了怒江儿女鹊桥相会的浪漫。</span></p> <p>怒江上的溜索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一道生与死的界线,把绝路逢生的希望带给勇者,把无路可逃的绝望丢给懦夫;它是人类向大自然的挑战,把不倔者送到生命追寻的彼岸,把软弱者困在惶惑的原岸。</p> <p>数百年来大崃谷里的先民就是靠着这根溜索去寻找山外的太阳;它是大峡谷里的历史诉说,亲身体验了溜索的惊险才知道山里人征服自然的悲怆壮歌……</p> <p>也许人生就需要一场这样的洗礼,荡涤你的灵魂,考验你的胆识,不怕死亡的威胁,不惧恐怖的侵袭。悬渡溜索就象走上勇敢无畏的战场,就象走进一个教你认识自己,也认识世界的课堂。</p> <p>怒江人民靠溜索飞跃峡谷江河的历史在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即将告别舞台。如今一座座桥梁的建成取代了溜索,人们跨江过谷如履平地,溜索将成为见证大峡谷交通变迁的“活化石”。</p> <p><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background-color: rgb(240, 240, 240);">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傈僳族人赋予了它美丽的名字,称它为“亚哈巴”——石月亮。</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从远处眺望,透过石洞遥望山那边明亮的天空,恰似一轮明月高悬于峰海山林之中,与天地融为一体,昼夜不落。洞孔北面有一巨大的汉白玉悬岩,能把日月之光反射到洞孔,故而熠熠生辉。</span></p><p><br></p> <p>石月亮是怒江的标志,矗立在山岗,就像一座永不倒塌的灯塔,为日夜奔流的江水指引着航向。石月亮是怒江的史诗,含着神话与传说的故事,也含着峡谷里山民们世世代代的情感。</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我们顺江而上到了福贡县乡日丹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两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江面河床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上有傈僳族村庄,四周景物宜人,一派田园风光堪称峡谷桃源,是怒江峡谷最精粹的旅游景点。</span></p> <p>从高处鸟瞰,眼前山水缭绕缠绵,在群山的怀抱中画出一道优美的曲线婉转地流过,像一条柔软飘动着的丝带,披戴在充满阳刚质感的群峰中,互生出一幅刚柔相济动静相生的画卷,这又是何等的壮丽。</p> <p><span style="color: rgb(36, 38, 41);">到过丙中洛的人都说这是一个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低头是绝壁峡谷中奔腾的怒江,抬头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远处巍峨壮美的雪山。村中有座高大漂亮的教堂,村外是恬静安然的田野。只看一眼便会沉醉在这片美丽的风光之中。</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尽管村民的生活清贫,但他们却把周围的山水和草木都当作是庄严地圣物呵护至极,若不是真有神仙居住,怎会有如此纯洁的心灵,“人神共居之地”并非浪得虚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6, 38, 41);">多种宗教在这里融合,多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并保留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质,原始质朴与世无争,</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因而所散发出的古朴和谐之美令峡谷外界之人向往。</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大峡谷是上帝没有忘记的地方。早年的传教士远渡重洋,历尽艰辛来到这险峻蛮荒的峡谷里,以献身的热诚为天主开辟传播福音的精神领地,让煎熬的人生化为神对人世的考验,让苦难的山民有了精神的慰籍与赞美主的乐章。</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从丙中洛逆江北上到石门关,两座直立的悬崖峭壁屹立在怒江两岸,像两根巨大的石柱插入云端。从古至今,此处两岸人们往来,只有在怒江水落潮的时候,从绝壁下地的沙滩通行,一到水涨淹没了沙滩,段路难行,就是岩羊、猴子也过不了石门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站在两壁之间,仿佛进入了唐宋画家的山水画中,显得庄严肃穆。古典山水画皴法在这里得到了印证……更让我识得古人为何用水墨丹青描摹演绎山水的奥妙!</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在徒步去雾里村的路上,需要经过一段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古道,古道宽约1米,高约2米,是雾里村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这也是丙中洛到察瓦龙的马帮必经之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本想去领略一番茶马古道的神秘韵味,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阴天下雨我们未能步行前往,而是驱车沿江走,隔江远眺雾里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雾里”是怒族语“翁里”的谐音,意为“像一个鸟窝的地方”。这里自然古朴,原始的似乎从未被开垦,村庄在凡间,却不染尘埃,约60户居民傍水而居,只在深山,藏于浓雾,处世不争秀美神秘。</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雾里村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一格,建筑学家认为这是人间美轮美奂的杰作,与奥地利、瑞士、德国的乡间别墅相比,无论是环境选址还是建筑艺术都毫不逊色,令人惊叹的是,在喧嚣的尘世间,雾里村居民仍走着古老的茶马古道,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我们继续沿着江北上往中甸走,公路弯曲盘旋、不断上升,路面满是滚落的泥石流和塌陷的裂缝,生死就在方寸间,才知一个“怒“字,已知吉凶难料。</span></p> <p>翻越孔雀岭真的让人荡气回肠,<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在提心掉胆中赏遍了沿途美丽风景,得出结论:</span>要领略云南那山川骈列、气象万千的景象,怒江便是个非来不可的地方。</p> <p>怒江大峡谷除了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拥有浓浓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在大峡谷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延续着特殊的农业文明——河谷农业和壁耕农业,表现出人类在恶劣自然环境中不屈不饶的生存法则。</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随着“拉萨_林芝_六库”经济走廊建设的发展,怒江已成为沿边开发开放最前沿和“联缅入印达孟“的新门户,特有的沿边开放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西部政策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显。</span></p> <p>今天的怒江尽管没有昆明的繁华,没有大理的秀丽,也没有丽江的浪漫,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崛起!它的神秘,它的多元,它的质扑,它的和谐定会让你不虚此行。</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远古的岁月和时今的潮流,都汇合在峡谷里的大江中,祖先的印记与后人的拓展,都同时存留在这条世纪的走廊里。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握手相会,今天的希望与古老的梦幻将一起变为明天的开端 </span> <b style="color: rgb(51, 51, 5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