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孔文举之死警示后世人(62)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忍人之所不能忍,历来作为做人必修之课。为什么要忍呢?可以设想一下,不善忍者,往往会动辄就发怒,拍桌子,踢凳子,一边威慑人,一边打压人,殊不知,此为成大事之隐患。善忍者可以静观对手之变,沉着冷静,看透对方之心理,然后再用“点穴位法”治人。忍辱是人生最大的修养,忍的力量最大。所谓“忍一口气,风平浪静”。反之,“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人一气之间,关系重大。“不能忍一时之气”,这是乱象根源,原本小小的口舌之争竟然演为刀枪相向。青少年血气方刚,往往睚眦必报,招来杀身之祸。其实忍一口气并非就是吃亏,忍一口气,可以得到最大的便宜。对一般人来讲,忍寒忍热比较容易,忍饥忍渴也不算难,忍苦忍恼还能勉强。忍一口气不出声,冷眼看对手动态,那就大为不易了。忍与不忍,其关系成败大矣。做人应当学会忍辱,绝大多数人之所以失败,就是缺乏“忍”。曹操选择了以“忍”为本、为人在世不要轻易动怒,总能忍一口气,冷眼看对手,表现出王者风范。</p> <p class="ql-block">世间有一种人,虽然称不上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但从某一方面来看,确实有一定长处,可是,他的长处怎么也派不上用场。究其原因是,这种人性格严重缺陷,狂躁不安,胆大妄为,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狂妄自大,结果谁也不愿意重用。有才能的人不狂,疯狂的人没本事。年纪轻轻就学会,这个人看不起,那个人也不放眼里,这种属于傲慢和狂妄的表现,正好暴露家庭教育的缺乏。人们开口便讲,养子不教父之过,给父母丢尽面子,大不孝啊!不孝之子,成不了大事。光会骂人,不会做人,肯定也不会做事。傲狂之人,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空有大志,无法施展,下场很糟,抱恨终生。三国时期“祢衡”就是这样的人。</p> <p class="ql-block">祢衡在《三国志》里没有给他立传,源于祢衡太狂。《平原祢衡传》介绍祢衡说:“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人皆以来是憎之。”祢衡腐儒性格根植,谁都看不上眼,看谁都不顺眼,之所以大家都不喜欢祢衡。大家越不喜欢祢衡,祢衡越觉得自命清高。有人对祢衡讲,你有高才,何不到陈群、司马朗帐下大干一番事业。祢衡竟然这样回答,令人感到非常难听,祢衡说:“陈群、司马朗犹如屠夫和卖酒的人”,怎么能和屠夫、卖酒,这样的人打交道呢,这句话,就是特别侮辱了别人人格。</p> <p class="ql-block">问话的人都知道,陈群一家子都是当官的人,怎么能够说人家是屠夫呢?而且司马朗是司马懿的哥哥,也是司马八达之一,而且他九岁的时候,就显露出过人的才智了,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卖酒的呢,这让大家就觉得是祢衡出口伤人,显然不对了,觉得祢衡不和别人交往也就算了,还恶口骂别人,听祢衡这么说,这口气显得太高调了。又有人接着问祢衡:“那么曹操手下的荀彧、赵稚,总是盖世之才了吧?”祢衡又说:“虽然荀彧长得很漂亮,但是借用这张脸去吊丧可以;赵稚长得大腹便便,当个伙夫也可以。”就凭这几句粗口话,直接把有才之人都给得罪完了。有人又问祢衡:“既然如此,你认为曹营中谁最有才干呢?”祢衡曰:“大儿有孔文举(孔融),小儿有杨德祖(杨修)。”从祢衡所回答的话里,把孔融、杨修理解是祢衡的亲朋好友了,孔融是大儿子,杨修是小儿子,而祢衡自己是“干爸”,当时孔融已经40多岁,而祢衡才20多岁,所以这么说,就对孔融不尊了,而且就算杨修比他小几岁,那么也不会成为他的儿子,按年龄辈分明显不符,觉得祢衡自夸自大,不懂得人情世故,言中之意把天下人,当成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样称呼得罪了天下所有人。祢衡、孔融、杨修,异姓“父子”三人臭味相投,嘴巴犯贱,可是孔融对祢衡却是非常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当时孔融觉得祢衡是个人才,因而推荐给曹操做谋士,而曹操自然高兴,也许是曹操喜欢能人缘故吧!按常理分析而言,被推荐到曹操身边共事,都是有才能的人,毋庸置疑,不可非议。此时,祢衡偏偏摆架子不去见曹操,装病也就算了,而且还经常言语损害他人,弄得曹操没面子。别人认为得罪几个武将没关系,而得罪曹操就不得了,祢衡却不因此而害怕。曹操召见不命坐,祢衡火从心底起,怒向胆边生,破口大骂,让在场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一时心里感到震惊,曹操镇定自如,一时也能够忍受祢衡。祢衡骂累了,仍然没人搭理,以为别人理亏,貌似理直气壮气说:“天地之阔,何无人?”曹操忍气低声说:“我手下数十人,都是当世英雄,怎么说无人呢?”祢衡说:“我愿听一听你手下都有哪些英雄。”曹操说:“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不在汉初萧何、陈平之下。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挡,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安得无人。”祢衡皮笑肉不笑说:“你说错了,这些人我都了解: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都是衣架、饭嚢、酒桶、肉袋!”当时张辽也在场,气得七窍生烟,非要斩祢衡不可,被曹操止住了。曹操说:“我这里正缺少一个击鼓的人,就让祢衡做鼓吏吧。”祢衡口服心不服,表示不推辞,便应声而去。</p> <p class="ql-block">正好第二天,曹操大宴宾客,高朋满座,曹操令祢衡击鼓助兴。按当时规矩,鼓吏必须穿着统一制服,祢衡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旧衣服脱换下来,故意脱了个精光,在众人面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在座的宾客羞不敢看。祢衡自己却颜色不变,一点都不知羞耻,不知廉耻,不要脸,做错事也不觉得对不起别人,祢衡真的不害臊,曹操拿祢衡没办法,只能苦笑一下,又觉得祢衡太过分,随口叱曰:“庙堂之上何太无礼?”即令人拿来衣服,祢衡随便穿上一件,然后坐在地上一边手抹鼻涕,另一边手指着曹操鼻子大骂:“欺君罔上乃谓无礼,我露父母之形,可显清白之体耳!”曹操说:“你为清白,谁为迁浊?”祢衡接着大骂曹操:“你不识贤愚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纳忠言是耳浊;不通古今是身浊;不容诸侯是腹浊;常怀篡逆是心浊!我是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p> <p class="ql-block">祢衡三番五次辱骂曹操,且锋芒毕露,骂得尽情,骂得方法奇绝。天下会骂人者莫若祢衡,忍辱莫若曹操。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是在成事前,然而曹操身为丞相,地位显赫,却能容忍一个光着屁股的祢衡,当众指着鼻子谩骂奚落,忍耐胜过韩信数倍。曹操冷静有智慧,受辱后还不亲手杀掉祢衡,令其往荆州为使,说服刘表来降,祢衡到刘表那边后,却把刘表手下的人给骂了,被骂的人自然不服,怀恨在心,然后就开始造谣,说祢衡骂刘表,当时祢衡真的没骂过刘表,而刘表是因为知道祢衡喜欢骂人,所以,误为祢衡真骂了自己,正好此时刘表识破了曹操借刀杀人计,然后将计就计,把祢衡送给江夏太守黄祖。这次祢衡到黄祖那里还是喜欢骂人,最重要的是祢衡没有痛改前非的思想觉悟。黄祖不像刘表和曹操那样能够忍耐,而是个大家公认的性格暴虐大老粗,实质上是个有勇无谋的武夫。黄祖懒得与祢衡口舌之争,不再顾虑天下人如何评议,干脆把时值24岁的祢衡杀死。</p> <p class="ql-block">祢衡被黄祖杀死变成短命鬼,让活着的父母晚年丧子而痛不欲生,不孝啊!其他暂且不说,只说祢衡脱裸之事,一般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在家不出门,忽略给小孩子穿衣服,小孩子也会哭闹要求穿着,连小孩子都知道光身不好,也懂得文明礼貌,何况已经是成年人的祢衡,在大庭广众裸体,那么,跟光身疯子逛街就没有区别了。裸体击鼓显示清白是愚蠢的举动,给父母丢面子,还好意思把自己比作孔孟,真是厚颜无耻,丢人丢到家了,这种人怎么称得上是人才呢?推荐祢衡的那个人肯定不是好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p> <p class="ql-block">没有孔融推荐,就没有“祢衡之裸,击鼓骂曹”的典故,那么,孔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年仅七岁的孔融让梨故事,家喻户晓。孔融随着年龄长大,加上没有良好家庭教育,缺乏道德修养,后来,却很少有人知道,孔子二十世孙的孔融,因为不孝而获罪。孔融除了文采好之外,并没什么品德高尚之处。正是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p> <p class="ql-block">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个叫做张俭的朋友,由于得罪了中常侍侯览被追捕,因此就逃到了孔融的家里,正好那时孔融的哥哥不在家里,孔融见张俭是哥哥的好朋友,因此就将张俭藏了起来,张俭就此得以逃命。谁知道过了几天这件事被官府知道,兄弟俩都被逮捕入狱。孔融说:“张俭是自己藏,应该降罪于自己,不关哥哥的事”。哥哥听后非常感动,于是说张俭是去找他的,不是弟弟的错。最后朝廷将孔融放了,孔褒因此被杀。据史料记载,其实孔融的哥哥孔褒,因孔融私藏犯人而被弟弟害死。此事成就孔融出名,孔融真正出名,因祸得福。那个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大都是朝廷听说谁有好名声,就让谁来做官,孔融这个名人自然而然能当了官。孔融也有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说话做事不看场合,而且做事多流于表面,志大才疏,是个空想家而不是政治家、军事家。史料评说,孔融本身就是一个腐儒。在他担任北海太守时,曾经有一次以“哭声不悲痛”为罪名杀了一个安葬父亲的年轻人,荒唐无比。</p> <p class="ql-block">孔融一直对曹操不满,常常跟曹操唱反调,口出狂言,基于孔融的威望,曹操不敢公然与他作对。孔融见过杨修因多嘴乱传“鸡肋”被杀,也见过祢衡因为恶口“骂人”被杀,却不从他们死因汲取教训。由于语言激烈,而且口无遮拦的原因,惹怒了曹操,随着曹操的权力越来越大,越觉得孔融是自己成功路上的拦路虎,必须除之而后快,所以一直伺机寻找机会干掉孔融。</p> <p class="ql-block">孔融曾经跟祢衡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意思就是,父亲与儿子没有什么亲情,不过是情欲的产物。母子之间也是,不过是将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之后就没有关系了。这话就是放在现代,也是绝对的大逆不道。殊不知,孔融提出所谓“亲子无亲论”,实在是辱骂天下所有父母,得罪天下所有人,违背“父子有亲”的伦理道德,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治安,与当时曹操所提倡“举孝廉”格格不入,曹操就是通过举孝廉才当上官,结果孔融被曹操以“不孝”定罪处死,还要满门抄斩。孔融被处死前要求曹操放过他九岁的儿子,从这点体现父子情深,“父子有亲”自然流露,最终曹操还是让孔融全家人一起陪葬,孔融被处死当年才56岁,导致身败名裂。</p> <p class="ql-block">孔融品德不好,因此,所推荐的祢衡也没有真正才华,不过是寻章摘句写出来的文章而已,文采好的确也算是一种才能,而且受当时士族的推崇,所以曹操才不敢随意亲自杀了祢衡,免得引来天下士子的口诛笔伐。祢衡性格特别高傲,最喜欢骂人。“骂人”成为祢衡的专利,祢衡所行之处必定留下“骂人”坏名声,成了“骂人”批发部,所经营都是歪理邪说。祢衡源于与孔融一样心术不正,故在许昌时散发名片广而告之,打算谋求一官半职,竟然因不会做人也没人敢用,导致心里不爽快,然后就把官场的人给骂了,弄得人缘更加不好,故用骂人来对抗社会。</p> <p class="ql-block">曹操不杀祢衡,本来是忍辱与包容。主要是不想让手沾上血腥味,避免后世抓住话柄而坏了名誉。为杀掉祢衡,官场玩法像踢足球,说明当时做官不是滥杀无辜,还是君臣有义,谁也不想得罪人,关键是不想在史料上留下污点。古往今来,不少人不知道明哲保身,总是想方设法去害人,将祢衡古老套路重演于世,可想而知,其结局必定类似祢衡的悲惨下场,值得今天人深思反省。</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结合现实。还有一种这样的人,由于心理变态,更加古怪离奇,所以骂人时候特别令人费解。尤其是公司员工出于对领导的尊敬,直接称呼其职位不称姓名,本来应该有职,称职务并无过错,可是这种领导既骄傲自满到了极点,偏偏故意假装严肃给对方来个下马威,开口就骂人,貌似别人称呼他职位显得不高兴样子,以此显示他对职位不感兴趣来蒙蔽员工,明白人认真观察这种人内心世界,非常乐意听到同事称呼他的官位。不知内情的人看到他骂人的样子,总是以为他真的不在乎当领导,即刻改口另换一种称呼,结果发觉他心里极其愤怒,发现他脸色变得更加乌黑,而后找其他借口,作为骂人的理由,令人感到为难。这类人所表现出来都是野心勃勃,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有所类似,与其这样,不如远离他作为忍让,然后隔三年五载回头,以冷静的慧眼,看看对手。</p> <p class="ql-block">骂人不是好人,好人不会骂人。“骂人”这类人,古往今来大有人在,源于嗔恨而变得愚昧无知,总是想一手遮天,视掌上芝麻小的权限大过天,格局小得非常可怜,就是手掌那么大而已,井底之蛙,看不见外面世界,听不到别人讲话,一个人说了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结果容不得办公室的同事。以为单位是我家,自我感觉既当家长又做工,其余人都是滥竽充数。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这种错误观念在作怪,导致人格扭曲,故此自高自大,实行家长专制,无事也生非,虽然不打人,但是常常骂人,把骂人当作政绩、先进分子、优秀成果。一会儿骂这个,一阵子骂那个。没本事的人天天骂人,等同祢衡骂曹操,不知自省反而害死自己。有天大才干也不该骂人,人家不欠我们什么。进而言之,缺谁地球照样转。骂人不是解决问题好办法,反而体现了自己不够成熟,致使自己成为幼稚轻浮,导致领导和同事认为癫狂至极、道德品质败坏,从而影响个人前途和人际关系。古为今用,借古喻今。谨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古训名言。要亲近圣贤著作,依教奉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孝为先,以德服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忍辱如地,为国而忍,心常慈忍,忍辱负重,砥砺前行。让忍辱的力量,成就伟大事业。讲现实一点,最直接说法,想给自己身体健康长寿,必须要懂得“忍”,要想自己在仕途上畅通无阻,有美好的前途,必须要学会“忍”。管好嘴巴,控制情绪。</p> <p>欢迎分享,功德无量!</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 59, 60); color: rgb(200, 252, 254);">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为了真实,尊重历史,取信于民,史料无有增减;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span></p> <p>作者:黄勇哲</p> <p>2020年10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