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西藏曾经被摆在高不可攀的位置――普通人是不敢去西藏的,而一个没有去过西藏的驴友也算不上真正的驴。那些年,高海拔和神秘带来的惧怕,是进藏的两大几乎不可逾越的门槛。人们只能想象着关于西藏的标签:蓝天白云、雪山寺庙、朝圣者和活佛、净土、信仰、灵魂……然而西藏终归是不可免俗地步了其他景区发展规律的后尘:艺术家或驴友打头阵――文艺青年推波助澜――疯狂的游客蜂拥而至。那些经典的文艺作品、那些口碑相传的故事,还有条条天路通拉萨,所有的门槛都不再是门槛。人们对西藏的向往那么浓烈与持久,因为这里,确实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与人文。西藏之旅,不仅是身体之旅,眼界之旅,也是心灵之旅。没有哪条线路的旅游会如此笃定地被上升到精神洗礼的高度。这是个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地区,宗教的力量深入骨髓。当地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国内其他地方。在这呼吸都困难的高原,你很容易被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打动,你会不由自主地拷问幸福,反思人生。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西藏。每个人都该有次西藏之旅,属于你自己的西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font></h3> <h3>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h3><div>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div><div> 宽窄巷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div> <h3>武侯祠</h3> <h3>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div> 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div><div>泸定桥自清以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div> <h3> 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跑马山,名扬五洲四海;一曲《康定情歌》千古绝唱,醉了天下人。</h3><div> 康定市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市幅员面积1.16万平方公里,是以藏族为主,汉、回、彝、羌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div><div><br></div> <h3>上一秒还是凤雨交加,这会又是晴空万里</h3> <h3> 达里湖和多伦湖是姊妹湖,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贡格尔草原上。</h3><div>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达里湖畔的贡格尔草原上,有一个为人忠厚、做事执着的蒙古小伙子,名叫尼木德。尼木德天天牵着枣红色小骏马在达里湖畔牧羊,每天早午晚都要到达里湖边饮羊、饮马。尼木德非常喜爱他的枣红色小骏马,把枣红马的门鬃梳成小辫,戴上五颜六色的野花,把枣红马打扮的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一天晚上,尼木德牵着枣红马来达里湖边饮羊,突然,平静的湖面上一个巨浪扑来,巨浪里窜出一只硕大的乌龟,大乌龟咬住枣红马,马和马身上的两只银马镫均被大乌龟拖入湖底。</div><div> 尼木德日夜思念他的枣红骏马,天天晚上在枣红马沉入湖底的哪个时间来到湖边哭祭:我的小骏马,我的老伙伴,自你降生那天起,我与你同命相怜,金鹿再快,难步你的后尘;黄羊再快,也不能与你并肩……尼木德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地来祭奠他的枣红马。一天,达里湖的海龙王——敖海出巡,听到尼木德的哭祭声,被深深地感动了。海龙王一挥手,狂风骤起,大乌龟四脚朝天被赶到太阳底曝晒。一个时辰过去后,大乌龟招了供,它把枣红马藏在达里湖里,把银马镫藏在多伦湖里。海龙王说:“孽龟,还不快把马和马镫还给人家!”一个哈嚏,达里湖水波涛骤起,枣红马跃出了湖面,站到尼木德面前,同时,两只银马镫也从多伦湖里跃出。由此,达里湖变成了一个“马”形的湖,多伦湖变成了一个“马镫”形的湖。</div> <h3>看看藏民的房子,</h3> <h3> 卡子拉山,位于四川省境内,海拔4718米。因海拔较高,树木就更加稀少,主要是高山草甸。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真像行走在‘天路’之上。</h3><div>翻越卡子拉山时,雾气开始散去,空中的云彩开始多起来,一会是洁白无瑕,一会是幽暗迷幻,瞬息万变。不过,只有在她的怀抱之中才能感受到这美幻的景色。</div><div>卡子拉山说起来是山,但却感觉不出它是山,好象是到了美丽的牧场,让人心旷神怡。虽然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停车下来拍摄。</div> <h3> 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崐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崐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崐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崐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崐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h3><div> 鲁朗景区位于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距八一镇以东70公里。鲁朗意为“龙王谷”、“神仙居住的地方”,素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库”之美誉。至今民间流传着“到了工布鲁朗,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的赞誉。主要景观有色季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杜鹃花海、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浓厚的扎西岗村。</div><div> 景区处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生物品种多样独特,其植物种类高达1046种,有种类繁多的花卉、药材和菌类。同时还拥有巨柏、金荞麦等数量巨大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div> <h3> 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乡。成因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在地质运动活跃的藏东南一带有很多这样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因为紧靠川藏公路而为许多走川藏线旅行的旅行者所熟知。</h3><div>然乌湖的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它是著名的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div> <h3><font color="#010101">然乌桥断了,我们坐这感受一下,,,</font></h3> <h3> 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h3><div>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站在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div><div> 山口处常年积雪,发育有远古时期冰川活动遗迹。川藏公路南线经山口翻过米拉山口,就踏进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环境宜人</div> <h3> 达拉宫,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h3><div>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1]。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div><div>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div><div>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div> <h3> 羊卓雍措(YamdrokTso),有的人简称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卓雍措面积67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441米。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2012年6月有报道称将建观光项目,山南地区行署已责成浪卡子县立即停止该项目。湖面平静,一片翠蓝,仿佛如山南高原上的蓝宝石[1]。</h3> <h3>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h3><div>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错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div><div> 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div> <h3> 唐古拉山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边境处(青藏高原),东段为西藏与青海的界山,东南部延伸接横断山脉的云岭和怒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山脉。</h3><div>山脉高度在海拔6000米左右,最高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峰名)6099米。唐古拉山口的海拔虽高达5220米,却因坡缓、高差小而并不显得险要和难以逾越。山峰上发育有小型冰川,为长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发源地。气温低,年平均气温﹣4.4℃(沱沱河站),有多年冻土分布,冻土厚度70-88米,青藏公路经此。植被以高寒草原为主,混生有垫状植物。唐古拉山脉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旅游景点之一。</div><div><br></div> <h3>野毛驴是很多的,</h3> <h3><font color="#010101">正宗手抓羊肉,,,,</font></h3> <h3> 青海湖景区,位于青海省刚察县南部。湖面海拔3195米,面积广达4583平方公里,绕湖一周共约360公里。湖中有海心山,盛夏时节平均气温仅15度,为天然避暑胜地。每年春夏,有数十万的候鸟来海西山、三块石等岛屿栖息,鸟岛因而得名,现以列为候鸟保护区。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2011年9月,青海湖荣升国家5A景区。</h3> <h3>清海湖的夕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