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和 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和 平</p> <p>由于被先生的爱好所影响 ,我与桥结缘,始于偶然。由于年代久远、山水变迁,再加上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不少古桥早已名存实亡,或湮没于岁月长河,或残存于风吹雨打,最难寻的要属最后一座丰钱桥,足足开车寻了四个多小时,问了很多的当地人都说不知道没看见过,当想放弃时问了最后一个当地的老人才说了一个大概的位置。寻寻觅觅总算在一堆杂草丛生的地方找到了她,也只能远观不能近看 ,实在没办法走过去。</p><p>谁的乡愁中能没有那么一座老桥,一块块青黑色的石头堆成老桥坚硬又柔软的躯干,老桥舒展着身子,连在河时光与岁月的两端,踩着他的坚实身子,咚咚咚,是谁被生活追赶的步伐,追着风沙雨雪匆匆前行,桥头的老树下,又是谁,慢慢支起了棋盘,老桥长长的静默无言,桥两侧的石墩,棱角都已光润的玉般清凉,水边桥柱上,是苔痕斑斑,似静静诉说着时光的悠远,桥头石缝里飞扬的野草,招摇着荡漾在,水里那弯浅月,并着立在桥上的那个身影,一起装饰了谁梦里的乡愁。</p> <p>这一座座沧桑的古桥,经受了百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有了很多裂纹,就像老人那布满皱纹的憔悴的脸。可桥墩稳稳地扎进河里,使老桥看上去还是十分刚毅。那些桥拱仿佛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两边的桥栏上的雕刻,显得十分简单、优雅,而又道尽沧桑 。</p> <p>安亭~严泗桥</p><p>严泗桥,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安亭老街,跨安亭泾,单拱,北接严泾、泗泾,故名严泗桥。明洪武七年(1374)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修,清道光六年(1826)重建,并更名集庆桥。桥身有楹联:“十字河分两县界,百廛市聚四方人”。原为石级桥面,解放后改建为平面桥,跨度约7.4米,宽约6.5米。桥孔东侧石间长有一株石榴树,名为花石榴,迄今树龄有160多年,根呈扁形,粗26厘米。每年夏天花朵盛开,秋天果实累累。</p><p>严泗桥当地也叫严四桥。相传相面出身的严嵩,朝权独揽,还一心想做至高无上的皇帝。奸党中有人献媚:“相爷要坐龙廷,须得祖上葬龙穴。”严嵩派出亲信, 跟着阴阳先生到处寻访龙穴宝地。一日来到严泗桥一看,桥下十字河口,认定是理想的龙穴。回京汇报并建议在其旁边再造三桥,两侧取名为天顺桥与地顺桥(也称 小严泗桥)南面那座叫井亭桥。让四桥相连,组成一个“龙口”,号称为严四桥天井。三桥落成,严嵩将要安葬祖骨的前夜,八仙驾云经过,看透严嵩阴谋,为了不 让善良百姓吃苦,不让奸佞得逞,八仙合力搬走井亭桥,何仙姑体弱手一松,桥就落在附近小安亭,龙口开了缺,天井漏了气,严嵩当然没做成皇帝。</p><p>其实严泗桥和严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因为严嵩还没有出生桥已经在了😂😂😂</p><p><br></p> <p>安亭~六泉桥 </p><p>六泉桥又名南浦桥、南顾浦桥,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西南吕浦北村,南北向跨顾浦河,单孔石拱桥。明永乐四年(1406)初建,清咸丰、同治年间,在太平军与清军战事中被毁,民国十三年(1924)重建。花岗石质,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平列砌置法,桥长40米,高6米,宽3.7米,拱跨10.5米,南北台阶各41级,望柱6对,顶部2对为圆头,其余为方头素面,条石护拦,尾置抱鼓。</p><p>两边桥额各刻“南浦桥”,“岁在甲子”,“众姓重建”和“六泉桥”,“民国十三年”,“里人重建”纪年。两边各有桥联,东联:“泉清远达春申浦,运泰欣逢甲子年。”西联:“花香鸟静春耕候,塔影山光夕照中”。</p> <p>金泽~放生桥</p><p>放生桥位于金泽镇南端的放生桥始建明代,公元1628年重修。放生桥在如意桥之北,约50米处,因桥下有放生河,故称放生桥,又因桥堍有总管庙,故也称总管桥。此桥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在明清以后多次重修。桥石采用花岗石和青石,质地较坚,桥柱上刻有楹联,清晰可认,系后来修建时所加。楹联曰:“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出湾潭通秀气。”表明此桥连接如意桥,通向康庄大道;桥下清水,流向淙淙小河。这副楹联既写出如意桥的气概,又写出如意桥流水美丽清秀。</p> <p>震泽古镇--禹迹桥</p><p>禹迹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东,跨古頔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桥面宽4.30米,桥全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p><p>古桥简介</p><p>禹迹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东西两向各刻对联一副,东面桥联:“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西面桥联:“市近湖漘, 骄肩无俟临流唤;地当浙委 , 绣壤应多题柱才”。桥面石级刻有各类吉祥图案。不远处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影横斜,构成震泽水乡特有景观。</p> <p>平望镇--安德桥</p><p>平望历史悠久,记载始于西汉(公元前6—公元前3年),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式建镇,至今已有600多年。相传古时此地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湖光水色,一望皆平,因此得名平望。 平望镇区东南,矗立着一座挺拔高耸的古石桥——安德桥。该桥由花岗石构成,拱形单孔,南北走向,全长49.8米,宽4.5米,矢高9.3米,跨度11.5米,北堍有石阶28级,石阶下面有一平台,平台的西、北两向各有4级踏步,南堍有石阶31级,石阶下面也有一个平台,下有踏步2级。桥两侧置有栏石,桥顶则安着靠背栏石,供过往行人小坐歇息,桥顶正中心桥面石上刻着佛教“轮回”图案,这与桥的南堍有着一座江南名刹——小九华寺相呼应。桥的北堍是城隍庙,庙的西侧原来没立着巡检司署,故署门前的那条街名为“司前街”安德桥亦名平望桥,西通荻塘,东连古运河,农舟商船,日夜不绝。桥下水道为莺腽湖的泄水主道,故水势甚是湍急。桥初建于唐朝大历年间(7 66—779),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明成化十九年 (1483)、清康熙、乾隆年间数度重建,现存之桥为同治十一年 (1872)由当时的水利工程总局重建。</p> <p>黎里古镇~大陵桥</p><p>大陵桥又名庙桥,在市河西段,跨梨花街和南新街,南北走向。因旧时南北桥堍各建有庙宇(财神庙、全真道院)而俗称庙桥。初建无考。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道士吴云山重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里人重建。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分湖巡检钟清源率里人重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里人重修。单孔石梁桥,现存桥墩和条石桥面,栏杆改为水泥砖砌。</p> <p>黎里古镇~进登桥 </p><p>进登桥初建无考。明嘉靖七年(1528年),游方僧修。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里人重建。清光绪元年(1875年),里人公捐修整。光绪二十年,里人沈光锦、蔡丙圻、王室蕃集捐重建。桥全长19.6米,宽2.75米,桥孔跨径4.3米,高3.6米。</p> <p>黎里古镇~望恩桥 </p><p>望恩桥又名亭子桥,跨梨花街和西新街,明嘉靖五年(1526年)建,曾经,驻足桥上,有“桥心北眺,观寺在望(一为昭灵观,一为城隍庙、罗汉寺)”之景。这还是一座“有印记的桥”,从桥上的莲花图案可见与道院息息相关。</p> <p>黎里古镇~迎祥桥 </p><p>迎祥桥,又名汝家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平楼街,始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清嘉庆四年(1799年)易石重建,清同治八年(1869年)又重建,梁式三孔花岗石桥,栏板石已改用砖砌,东西两侧有桥联两幅:“日色照临迎百福,风光会合集千祥”、“东西递接川流水,南北常通行旅人”桥身保存完整。</p> <p>黎里古镇梯云桥 </p><p>梯云桥 又名唐桥 在市河中段,跨中心街和建新街,南北走向单孔梁式石桥,花岗石砌置。初建无考。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里人用石重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里人张鸣驺、汝光祖募捐重建。民国2年(1913年)再建。梯云桥桥全长17.4米,宽2.15米,桥孔上宽下窄,呈倒梯形,上宽3.9米,桥墩下部宽3.7米,高3.8米。桥墩两侧各建一泄水孔。桥北堍是双落水坡,5级石阶接落水平台,平台东西各11级石阶;南堍是单落水坡,13级石阶。</p> <p>黎里古镇~青龙桥</p><p>青龙桥旧名际恩桥,俗称相家桥,南北走向,始建时间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游方僧建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分别重建。清龙桥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小环桥,由三种石头建成,武康、青石和麻石(花岗岩),拱圈为武康石,桥耳朵也是武康石,桥身混有青石和花岗石。桥上设护栏,抱鼓。有明遗存的望柱四柱,柱头刻覆莲纹式。两对龙首桥耳保存完整,雕刻精致。</p> <p>吴江静思园 ~金水桥 </p><p>金水桥是一座汉白玉建造的小型拱桥。在此挖地立基时,三尺之下发现有一泉眼,清澈的泉水不断向外涌出。在古代“泉”通“钱”,寓意有泉有钱,泉水的涌流正代表了财源滚滚。当即决定在此建造“涌泉楼”,并在楼内泉眼的上方用汉白玉做了这座“金水桥”,意指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p> <p>静思园~鹤亭桥</p><p>鹤亭桥为三孔石拱桥,上构亭廊,飞檐杰阁,雄跨镜湖,气势非凡。亭桥以鹤命名,自有深沉蕴意:一是整体观之,高耸豁然,两层檐口,四脊翼角,出檐翘起,如鸟张翼,欲飞而扬;而是以“鹤亭”名之,蕴含一种文化意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是超越、洒脱、纯洁和长寿的象征,是人们向往平和、安宁、幸福和福寿延年的美好愿望的化身。鹤亭桥,横波静峙,两水夹镜,为静思园主景。桥以金山石拱券构筑,桥面台阶步步升高,亭桥石柱按序隔景,桥栏曲线依折连贯蜿蜒,美人靠与廊檐挂落上下呼应,益显简静平和,古朴秀雅。</p> <p>西塘古镇~安善桥</p> <p>嘉善~五福桥 </p><p>五福桥建于明代正德前,为单孔石级桥,桥长14米,桥孔跨度7.5米。它连通烧香港东端的南北两岸。在清代光绪年间重修。此桥保存尚好,石级石栏尚整齐。所谓五福即福、禧、寿、禄、善终。这是民间对人生的五大追求和祈愿,用在桥上是造桥人对过桥人的祝福,希望此桥能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方便,而且还有每个人所希望的种种吉利。</p> <p>西塘~送子来凤桥 </p><p>来凤桥位于西塘古镇小桐街东侧,建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为三孔石板桥。传说建造时,适有一鸟飞来,造桥人认为祥瑞,取名“送子来凤桥”。来凤桥于1997年重建,其造型及结构别致,适于旅游观赏,为新景点之一。此桥宽10米,正中有花墙相隔,行人可各走一边,老百姓俗称晴雨桥。</p> <p>朱家角~福星桥 </p><p><br></p><p>福星桥位于朱家角镇的西市梢,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该桥为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材质。部分青石为始建时材料。桥长28.4米,宽4.1米,高6.1米;拱跨9.2米,高4.8米。南北堍石阶各25级,桥面有护栏。两侧桥柱上有楹联,镌刻着:“潮涌越水飞龙卧,云接吴山挂月钩;一水锁住佳气绕,千年环见彩虹垂。”桥联有景、有情、有味,道出了三泖九峰边的水乡之雅趣幽情。这首优美的借景抒情诗,确切描述了古镇地处吴越交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水乡泽国的秀丽风光。</p> <p>朱家角~廊桥 </p> <p>朱家角~泰安桥 </p><p>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竖立旗竿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p> <p>朱家角~放生桥 </p><p>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 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古时24里长漕港河仅此一座大桥,南堍为朱家角镇,隔岸为昆山并亭,因地处淀山湖要冲,元代时,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p> <p>练塘~义学桥 </p><p>义学桥俗名惠世庵桥,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古镇东首(东堍东风街12号,南堍下塘街5号),南北走向,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花岗石质,拱券采用纵联分节砌置法,桥长16.4米,宽3米,高4.2米,拱跨5.7米,拱高3.1米。南坡台阶分落式,上为18级,下加3级,北坡台阶22级。护拦是新置的。两侧置有桥联。</p><p>2001年5月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p><p>东联: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p><p>西联:月映西江青莲醉卧;虹锁东村司马留题</p> <p>练塘~朝真桥</p><p>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里人富商万麟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又重建,2000年修缮。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石材质。桥长18米,宽3.45米。桥为分节并列拱券,拱跨6.82米,高3.7米。桥两堍各有石阶26级。两侧有镂空青石护栏。两侧桥柱上有楹联,东联为:“帝泽流通万里,神庥绵亘千秋”;西联为:“长留题柱高联,重记受书胜事”。</p> <p>金泽~迎祥桥</p><p>迎祥桥在金泽南首,建于元代,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迎祥桥造型特别,造桥材料采用砖、木、石组合结构,桥柱用青石拼成,石柱架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木,桥面两边外侧、覆贴水磨方砖,以保护木梁。它是梁式五孔砖石桥,桥长34米,宽2米多。桥面无栏杆,是典型的元式桥梁,标志是元朝建国后的桥梁特点。</p> <p>金泽~万安桥 </p><p>万安桥又称万安亭桥,宋景定年间(1260--1264)建,元至正二年(1342)桥上加建廊亭。明嘉靖、万历及清乾隆三次修缮,1999年又修。单孔石拱桥,长29米,宽2.6米,拱跨10.2米,拱高4.8米。</p> <p>金泽~天皇阁桥</p><p>明代始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建,2001年修缮。三孔石拱桥,长22.2米,宽2.8米,中孔拱跨6.8米,拱高4米,两边孔拱跨4米,高1.8米。</p> <p>嘉善~丰钱桥(虽然有详细的地址 但是你不一定能找到 现在这座桥的四周根本没有路能走 ,石碑也已经倒在地面上 ,根本看不清桥边还有九曲桥和一个凉亭 ,兜兜转转 寻寻觅觅的四个小时 还是没有失望而归吧 )</p><p>丰钱桥位于大云镇缪家村钱家浜东,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p><p>俗称杨家桥。桥中孔两侧刻有“光绪七年(1881)重修”。1986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占地54平方米,为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钱桥港,桥长20.6米,桥面宽2.3米,桥堍宽2.6米,中孔矢高3.3米。无护栏,南北各有12级台阶。丰钱桥是嘉善县境内唯一保存的三孔拱桥。桥两边各有一楹联,东边为“桥通南北月平分两邑界,水汇东西湖清澈万年春”;西边为“丰衍盛年菽栗收成满似水,钱称泉府贷财生殖涌如潮”。</p><p><br></p><p>丰钱桥是嘉善境内最美丽的古桥,桥北有花园小景,桥南有九曲荷花池,“丰钱古韵”已成为大云“十里水乡”旅游景点之一。美丽的古桥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当时此处还没丰钱桥,仅是一座独木桥,桥边住了一位姓李的秀才,家境十分贫寒,不得已在一家姓丰的大户人家做帮工。丰家小姐对书生很有好感,她父母懂得女儿心思,决定选个好日子成亲。一日,书生路过此独木桥,恰见一姓钱的姑娘不小心从桥上跌入河中,书生忙跳下河去将姑娘救起。姑娘一家感恩不尽,姑娘决心以身相许,非书生不嫁。两边姑娘都要嫁书生,书生左右为难,遂在大云寺出嫁为僧。几十年后,书生回想往事,不胜伤感,便拆掉独木桥,化缘建了座大木桥,取名丰钱桥。清光绪七年,人们才建了这座石拱桥,并且专设三个桥孔,中间那个大孔纪念书生,两边两孔纪念丰、钱两位姑娘。</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