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个熟了板栗,红了橘子的时节,因为实践,我们也学习了,丰富了;因为国培,我们也充实了,成长了。</p><p> 这次的研磨活动,不再是观摩名师优秀课堂,而是要求每个老师自己打磨一堂课,我也是挤着时间准备了自己的课,感觉自己的主问题出来了,还窃喜了一阵,为自己掌握了如何去设计“主问题”。</p><p> 抽签下来,五节《背影》,一节《植树的牧羊人》,一节《猫》,几乎是一场同课异构的比拼,两天下来,才发现“主问题”的落实才是关键呀,找准立足点,切入点,还要具备找到着力点,用“主问题”驾驭课堂的能力,自己真的是远远不够!</p><p> 说到《背影》,在聆听五位老师的《背影》,学到了可以用“父爱藏在哪里”、“父亲的背影”、“父子情深”等一系列不同的问题展开教学,甚至在听到惠琼老师解读“迂”的时候,内心其实很惊讶又兴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百度搜了一下,原来真的有“迂缓”、“迂折”这两个词语,突然觉得自己要多读书了,要多研读文本了,我真是孤陋寡闻!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自己的不够勤奋,才意识到真的如邹志红老师说的,一堂课一辈子,要多读书呀!</p><p> 沈老师 《植树的牧羊人》,是我第一次听的这篇文章公开课,自己也没教过,说来惭愧也是第一次去认真读文本,知道了新课标对默读的要求。“奇迹”,就是“奇迹”两个字,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了长篇短教。当天王华老师要我们这一组回去再研究备课,我们这一组集中备课到了深更半夜,我们探讨了文章当中的“变与不变”,也更深入地挖掘了文本,也更多的发现了问题,不去实践,哪来的学习呢?深夜的加班是值得的!</p><p> “永不养猫”围绕这一“主问题”,洪老师抽丝剥茧,真相来了,情感也来了。</p><p> 感谢这次学习的机会, 学了“主问题”,认识了优秀的导师,优秀的老师们,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奋战,而是一群人,一群教育者,而自己手里也多了一把利剑。</p><p>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个季节,在实践中学习,国培中成长,我们收获满满!</p><p> </p><p> </p><p> </p><p> </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