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梅花二首》

空谷幽蘭

<p>《梅花二首》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诗人赴黄州途中所作的梅花诗,写得非常凄苦,读之,催人泪下。</p> <p>(乌台诗案简介:宋神宗用文字狱打击政治异议派,苏轼入狱四个月。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最后终能幸免一死,皇上只想杀杀他的锐气。)</p> <p>其一译文:春天幽静的山谷里溪水潺潺,冬天未凋谢的梅花在花草岩石间闪烁点点繁华。而袭击竟在“夜”里来到,使你难以堤防、抵档。摧落的梅花漫空飞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p> <p>这首诗,苏轼表面是在写梅花,实则写他自己的不幸遭遇。苏轼才高八斗,鹤立鸡群。然而,草木俊秀瘦弱,风必摧之。虽然悲剧的出现在所难免,但小人肮脏的嫉妒与邪恶的陷害,也并没使诗人屈服,他的傲骨没有被折断,他冷漠地承受着风霜刀剑,迎接春天的来临。</p> <p>诗句侧重表现野梅远离人世的喧嚣,冰心玉骨不杂尘的绰约风姿。</p> <p>这超群脱俗的“灼烁梅花”显现了幽谷的灵魂,构成了空山的绝唱。</p> <p>你看,不是还有朵朵梅花“灼烁”在枝头吗?一旦日出,她又会让幽谷更加靓丽起来。 句句景语皆情语。</p> <p>其二</p> <p>第二首诗紧承第一首而来,就像是词的下阕。第一首侧重梅花具体形象刻画与不幸遭遇的描绘。第二首则物我合一,更鲜明地坦露出诗人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p> <p>“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读这两句诗,不禁使人想起了陆游的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其境相似,怨也相似。两诗几乎可以互释。所不同的是,苏轼对景物没作具体的工笔描绘,而是以反诘句直接喷发出郁郁于胸的愁怨与不平。诗人仿佛凝神于梅花前,默默问:“梅花呀梅花,你这样娇艳可人,你这样零落成泥,又哪得知音呢?"</p> <p>“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大安山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川。曲曲弯弯的举水河直向黄州边的长江流去。而大安山下的歧亭古镇是个水码头,饱受跋涉之苦的苏轼可直接乘船去黄州了。惆怅之余又有几分惬意。</p> <p>格律(两首同)</p><p>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p><p>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