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茫宗湘乡金薮支简介

湖茫李氏文化传播

<p>   《湖茫李氏湖茫宗》</p><p><br></p><p> 湖南省湘乡县金薮李氏</p><p><br></p><p> 一、万俊公、讳伟、号守静,官长沙府同知,金薮李氏始迁祖。</p><p>万俊公守静府君传略(金薮李氏始迁祖):万俊府君,讳伟,行八,号守静道人。善诗文。明宏治壬子(1452年)应天府(南京)举人。授河南秘阳县儒学教谕,升四川广安州知州。丁艰服阕后,改任直隶滦州知州,复升湖广长沙府同知。官长沙时,待下属要求严格。他深知衙门吏役仗势欺压百姓,有损国家官府声威,激化官民矛盾,对此深恶痛绝。故下决心肃清蠹役污吏,并在衙门口立禁牌宣示,体现对百姓的爱护。并劝令不守规矩的衙役书吏回归本业,不致失身於衙门。直至致仕(退休)后,还郑重地告诫子孙:后世若有为胥隶者,即非吾之子孙。</p><p>按照家庙规矩,只有功存社稷,德在宗坊者,牌位方可入庙。可见府君的德行、功业、学问,及事君、造士、治民诸方必有彪炳当世、为民拥戴的功德。府君官长沙时,看到金薮山水俊美,即有意让子孙徙来居住。致仕后即将其意愿告诉子孙,明嘉靖三十年(1552年)前后,其孙孟顺、孟学二君即遵嘱迁来金薮,自此人丁兴旺,为湘乡大族。</p><p><br></p><p>二、金薮李氏现有人数及分布区域:据不完全统计,金薮李氏现有人丁总数不下四万人。居住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南湘乡市的金薮、金石、白田、仁厚和宁乡市的灰汤、偕乐桥、东鹜山、麦田、大成桥一带,以及益阳、汉寿、南县、沅江、安化、新化等市县,在清朝前期,应朝庭“湖广填蜀”的决定,有四分之一的斯派及部份迪派先祖共一百六十多丁举家迁至重庆的开县、仪陇、陕西的安康、洋县、洵阳、汉阴、石泉及湖北的恩施、施南等市县。2011年金薮六修时,仅安康、汉阴、石泉就访回3000余人前来归宗,但仍有部份尚未能联系上。湖南湘乡金薮李氏五修六修综合谱序: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有志。族谱就是本族的编年史。人生天地,上有祖宗创业,下有子孙传承,故而生生不息,瓜迭绵延。人不识源流派序,犹木之无本,水之无源。</p><p><br></p><p>三、湖南湘乡金薮李氏,肇自江西丰城之湖茫村。湖茫始祖胜公,系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四子曹王明的第十三代裔孙。他自临川乔上徙居丰城县正信乡(今段潭乡),第四世从公字伯顺在湖茫开基拓土,垦田建村,助贫济困、广施仁义,在当地颇有声誉。自此子孙昌盛,支分湖茫、筱塘、大陂三宗,各宗支又逐惭向外拓展,后裔远播山东、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广东等省。我派为湖茫宗。明代嘉庆年间,第二十三派祖万俊府君(讳伟,号守静),官长沙府同知,致仕后其孙孟顺、孟学二府君於嘉靖三十年(1552年)前后徙来金薮,至今四百六十余年矣。至金薮数年,孟学公二十三岁早逝,抚孟顺公次子汝本为子。孟顺公在金薮再配俞氏太君,生汝性、汝齐二公,加上随父迁来之汝本、汝实,兄弟四人为金薮四大房。历经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繁衍生息,人脉鼎盛。居住地以金薮为中心,逐惭向周边的桃丰、仁厚、永乐、花桥、竹园、蜀南、推子、抱石和金石龙潭、石坝,宁乡的灰汤、东鹜山、偕东桥、大成桥等地发展斯派祖先已有609丁。清康乾年间,朝庭发起湖广填蜀时,迪派10丁,斯派154丁,共164丁迁往陕南、川东北(今重庆)、鄂西等地。五修、六修族谱主修、重建家庙委员会主任怀录偕同俊德、春三先后两次赴陕西访寻,归认了3000多同宗后裔,但尚有部分未能联系上,至2011年六修入谱共达30000多人,金薮支房人丁兴旺已繁衍有昌派。</p><p><br></p><p>四、吾金薮李氏,历来重视以德育人,以诚处世,耕读为本,清白传家。族人奉公守法,克己为人。因而族风鼎盛,名人辈出。有志充派下良穆公随左宗棠出征甘肃、宁夏,军功累著。封正一品建威将军,官至总兵加提督衔,护理西宁办事大臣,赏西林巴图鲁;良平公出任湖广总督;志惠派下启信公为提督花翎总兵闽浙補用副将;志须派下斯鲁公(字东望)诰赠中议大夫(从三品);志胜派下文琅公祖孙数代军职,有清代将军;有民国时期警察厅长,至佑派女昭,十六岁参加抗日,十八岁到延安抗大,建国后,任北京市纺织工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系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夫人。允振派下良田公(徙秦)曾任汉阴六品县令;允时派下启藩字鹤年公曾任江西大庾县长、湖北枣阳县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师政治 部上校主任;当代有斯点派下佑胜公,曾任原湘乡县县长;志渤派下斯熼房良成长女秀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正师职军官,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宋文汉中将夫人;志须派下贡人公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为毛泽东主席老师。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还有历任军职,至提督、总兵、守备、都司,赏戴花翎、蓝翎,以及一大批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为国捐躯者,有五、六代行医的骨科世家,有四代、五代从教的教育世家;当今更有一大批政界、经济界、军界、教育界、科技界、工商界大有作为的人士,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族家谱自嘉庆十一年初修,咸丰八年再修,光绪二十九年三修,至民国十九年四修之后,相隔七十年才有修谱之议。然七十年之变迁巨大,历经军阀混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兵燹不断,旧谱多有流失。加之文革十年,红卫兵视谱为“四旧”,见则缴之、焚之。幸有族人想方设法才保存若干,征集时仅发现“三修”谱一册,“四修”谱三册。“五修”从2000年开始,先有斯炽房福春公,不顾高龄体弱,个人搭车至江西湖茫联系对接,又在金薮村原支部书记伟洲会同怀录、菊生、春生、雪荘、若仁等支持下,参与倡议,共同组织修谱班子,各房明确协修,共同艰辛努力,收集各房人丁。有的还远至陕西和本省的益阳、汉寿、南县等多地寻求走访。皆以七旬之龄,忍饥挨饿,饱受风霜之苦。至2003年登记截止。紧接着又由怀录、少白公主持重建家庙,各自先捐10000元启动,又动员广大族人积极捐款相助,怀录公为首率团参加祠址竞买获得成功,花二十万元竞得原湘乡市阀门厂厂址。从此开始,他日日夜夜奔波在家庙重建的路上,少白公克服身体不适的困难,为建祠操心费力,深得族人的多方支持,捐万元以上的达60多人,共捐款一百三十余万元。允重派下斯谷房兴之先生,全家数次捐款共达80000多元,允照派下斯美房小良先生多次捐款近80000元,铸献先祖老子李耳、李世民、万俊公铜像三尊。</p><p><br></p><p>五、新的李氏家庙雄风依旧,巍然屹立在原家庙旁。随着时间推移,族人对修谱、敬祖的认识有了提高,一部份在“五修”时不参与、不登记的现要求重新登记入谱,五修委员会顺应族裔要求与时俱进,及时把六修的动议提上了议事日程,遂于2007年着手“六修”。经各方共同努力,于2011年完稿付梓。通过修谱、建祠,既弄清了我金薮李氏的祖脉传承,又加强了族人的团结认同。并建立了清明、中元、冬至的祭祀追念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家谱修成,了却了族人的一项心愿,完善了金薮李氏的发展史。但美中不足的是外出他乡的同宗仍有部份没能联系上,期待后裔续缘,相信有认祖归宗偕有时。</p><p><br></p><p>三十九派孙懋任字平一谨撰於庚寅丁亥月 </p><p><br></p><p> 金薮李氏宗亲理事会修审呈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