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同一般的旅行(一) ———听风者

听风者

<p>此次安徽之行,走得急,时间也紧。总体来说,只能叫马不停蹄,走马观花。</p><p><br></p><p>谈不上认真细致,更谈不上感想颇多。但高兴的是,一路上,一直践行白岩松的理念。出去玩儿,本来就是件放松身心的事儿。若是在走马观花中 ,快得连花都无法观到,既自己难受,不也使马的努力白费了吗?</p><p><br></p><p>所以,走得快,没关系,但心要静下来,慢下来。无需凑热闹,在人声鼎沸中,一人独享无人问津的景观,也是一种趣味。多花的功夫也许只是两杯茶的时间,但收获的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别有特色的异地风情。</p> <p>中午十二点钟到达目的地——三河古镇。我们游玩心切,所以匆匆吃过中饭,便进入景区内。</p><p><br></p><p>这里原有的古老房子并不多,几乎绝迹,大多是后来人为修建的。一进去,明显就比福州的三坊七巷少了许多味道。</p><p><br></p><p>慢慢向前走,是一堵年纪轻轻的城墙,不免更加失落。它砌的再怎么仿古,也没沧桑的老城墙代入感强。我抚摸着城墙上的砖头,竟突然悟了贾宝玉的话。何谓“天然”?“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近水水无源……”也能叫天然?这样的城墙,处现代之中,更显做作,形不相似,神不天然。</p><p><br></p><p>想着想着,走到一排石雕前,雕的都是太平军,雕刻技术并不好,有的人成了“无头人”,有的五官紧凑的厉害,更不要提艺术欣赏价值了。</p> <p>走到石雕的尽头,意兴全无。</p><p>回过头,忽然看见一家小餐馆,直接进去,未免冒失,便在门口踌躇了一下。店里的老板娘热情地冲我一笑:“要吃饭吗?”我看看腕表,真是问得可爱,两点钟了,谁还吃饭?但还是有礼貌地摇摇头,笑了笑。“那就进来玩儿吧!”听到邀请,我立即进店,面前的桌子边,坐着两个正吃饭的男人。其中一个问我:“你是哪儿的?”“啊?河南信阳的。”</p><p><br></p><p>“信阳!”那个男人惊呼一声,嘴张的很大,口中的菜嚼碎了,还未咽下,看得我有些反胃。</p><p><br></p><p>“你是信阳人?我有一个朋友就在信阳。”我偷笑了一下,这人真和老板娘一样可爱,吊我这么大胃口,就说有个朋友和我是老乡?</p><p><br></p><p>他还在反复说着:“真的呢!我没骗你,他真是信阳的,哇!你们俩个是老乡哎!太不可思议了!”我努力使自己不笑出声来,第一次见到和我一样有点神经质,说话欲又很强的人。</p><p><br></p><p>他依然在絮絮叨叨地说着那个朋友,这次倒轮到老板娘尴尬了:“好啦!别人知道了,快吃饭吧!”</p><p><br></p><p>那人把头埋下去,大口往嘴里塞着饭,但仍在嘟嘟囔囔:“今天总算——总算——嗝——见到一个信阳人了。不可——可思议。”这次,我真忍不住笑出了声,老板娘,那个可爱的大叔,还有沉默寡言的另一个食客,见我笑的大声,都定定地看着我。我随即不笑了,竟有些被他们朴实的民风感动了。</p><p><br></p><p>这时听见有人喊:“肖钰杰!肖钰杰!”啊!我这才发现已经脱离了大部队,只见朋友和大人们,都往这边赶来,若等他们都赶到了,必定又是一番说教。我趁着他们还没赶到,赶紧先溜了。</p><p><br></p><p>出来跑好远,才发现走时太匆忙,竟忘了和刚才的三位安徽朋友说再见,着实不礼貌。但不要紧,有趣的会面,通常都是来去匆匆,况且面对这样美好的民风,又有几个人真正愿意说“再见”呢?</p><p><br></p> <p>我们一队人马又在胡同里穿梭,他们都昂首向前,但我又停下了脚步——在一个小小的脏脏的小屋前停下脚步。</p><p><br></p><p>一个女人躺在由几把椅子勉强拼凑起来的沙发上。一个老人,头顶手电,手拿各种细小工具,对着那女人的耳朵。我旁边,站着一位戴墨镜的老阿姨 ,手举相机,不断按着快门。有些好奇,看了一会儿,心中便猜了十有八九。</p><p>但还是不放心地问:“这是在干嘛?”</p><p>老阿姨看看我:“采耳,就是掏耳朵。”</p><p>“哦!我在网上见到过,很多大城市都有,而且有些外国人喜欢体验。”</p><p>“是的,但是你说的大城市的采耳,都没有这个老师傅好呢,这个老师傅一直做这个,手法特别棒呢!”</p><p><br></p><p>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采耳竟也有手法好坏之分?我这个门外汉自然看不懂,那个正在被采耳的女人说爽,我又更迷糊了,掏耳朵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爽和不爽,究竟还是我不大了解吧。</p><p><br></p><p>我一边入神地看着,一边和老阿姨说着话。我像没见过世面似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直到朋友又来埋怨我:“天天就晓得看看看,也不知这有什么好看的。”我嘴上不说,心里极不痛快。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采耳虽是生活中很奇怪的一种体验,但好好观察,也发现是要有经验和技巧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若对这些小艺术不大关心,那对大事物,就更保持不了好奇心,更麻木不仁了。</p><p><br></p><p><br></p><p><br></p> <p>顺着采耳的胡同往前走,又是另一个胡同,这个胡同很窄,房子之类也更显紧凑。</p><p>胡同里有一个小房子,门很小,但敞开着,门外可以看见三四尊摆在桌子上的菩萨像。</p><p>我走到门旁,往里探头,里面还是大些,又多供了几尊菩萨。南北两墙角,坐着两个人,那个穿黄衣服的人——大概是和尚或道士一类的吧,说:“这里是烧香的。”“我知道,就是看看。”倒是爸爸又折回来,径直走进去,朝那佛像跪下。</p><p><br></p><p>我仔细观察面前的两尊,都是慈眉善目,谈不上特别标致,但都很精神,很秀气,还有点儿日本人的感觉。这倒与家乡要么凶神恶煞,要么飘飘欲仙的供神像有很大区别。到底是因为地域的不同,再往南一点,又不知是什么风格的神像了。</p><p><br></p><p>又看看爸爸,觉得好笑,一个异地人,拜他乡的神像,总有些怪怪的。就像我们这次到安徽,喝外地的水,总是不甜。</p><p>但思来想去,又有些明白。什么是异地呢?也只有中国人拜一拜他们唯一有点相信的菩萨,外国该不大有。不管在河南,还是在安徽,脚下的土地,都叫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神像的地方,都是故乡。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大家乡,它的名字叫中国。</p><p><br></p><p>所以,是我想错了,不是异人拜他乡,而是故人拜陌生的故乡,虽拗口,但再见爸爸继续拜,也见怪不怪了。</p> <p>继续向里走,稀稀疏疏散着一些居民区。大多人家的房子都半掩着,得以让我望见屋内。</p><p>里边一般都住着老人,年轻人少,只有三两个,究竟也是个养老区啊!慢慢向前走,屋内的景致虽大不相同,但看到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不禁动了怜悯之心,叹了口气。但生活就是这样,没人能改写。老了,累了,孤单了,终究还是要好好活下去的。</p><p><br></p><p>就在这时,一棵硕果累累的柿子树映入眼帘,在这种时候,看如此美妙的新生命,不禁欢喜的吟出声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柿出墙来。”</p><p><br></p><p>我拿起手机,按下快门“咔嚓”的一刻,却又猛然倍感忧愁。如此多的果实,压弯了枝条,但房子的主人为何不摘下来呢,想必是都离开了吧。</p><p>看来事情真相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柿在人空。</p><p><br></p><p>忽然竟觉得这柿子树和这些老人一样,等柿子都烂了,掉了,柿树也就没有了往日的光辉。那些老人也是如此,年轻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到晚年,终究也可能无人搭理。想到这儿,眼前那唯一生机盎然的柿树也慰藉不了我的心情。</p><p><br></p><p>还是向前走吧,今生做人,总不能当个贾岛,无论怎样,都要豁达地走下去。既不畏惧生死,那又何必在意眼前的荣枯?</p> <p>一路走来,三河古镇和其它景区一样,餐馆最多,安徽菜虽然有特色,但合肥与我们毕竟搭界,所以味道是相差甚微。</p> <p><br></p><p>而说起搭界,便不能不提一件有趣的事。游览途中,同行各位都去卫生间,我闲不住,便拿着手机四处采风。</p><p>走着走着,又发现一些端倪。三河古镇明明处于合肥市下属的肥西县,可面前的墙上,却清清楚楚的写着舒城界。</p><p>“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总爱这样讲,可这有趣的事情,我也没明白个所以然来。</p><p>就在牌子旁边,有一间小屋,屋前站着一位老奶奶,便去攀谈。</p><p>我问:“奶奶您好!这不是肥西吗?为什么这里又有个舒城界?”她答:“……一直都是这样的呢,我起先住在舒城,然后又把房子盖到肥西,如今,又把房子搬到舒城了。……”我心想,又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尽管搬来搬去,但终究不还是在舒肥二界徘徊?</p><p>但又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忍不住在界旁跳来跳去。一会儿跳在肥西,说:“我是肥西人!”一会儿又跳到舒城:“啊!你好你好!我是舒城人”</p><p>最后干脆“脚踩两座城”,左脚在肥西,右脚在舒城。看我玩的开心,老奶奶望得有些惊呆,我一笑,自己确实是个极度理智又极度感性的人。后来,奶奶给我还讲了许多话,但一字没记住。一来,语言相互不通,想听也听不懂。二来这样好玩儿的界限游戏分散了我的注意力,使我无心听。</p><p><br></p><p>过了一会儿,妈妈来了,我骄傲地说:“妈,我刚去舒城转了一圈,然后又一步返回了肥西,你看我的腿是不是长到一步登天?”</p><p>妈妈看看我手指的地方:“哦,原来舒城就在这儿啊!”看着妈妈淡然的样子,难道只有我一人对这事儿抱有好奇心吗?</p><p><br></p><p>越来越发现,人的一生,大喜大悲连百分之一都不到。欢乐需要自己制造,一件本平淡无奇的小事,也可以通过我的方式,让它有趣起来。会制造波澜,终究是我所有特点当中顶顶骄傲的一点,它是我的“超能力”,就像肥西和舒城只有一小步,跨过这一步,保持新鲜感,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可又有多少人,能跨过这一步呢?</p><p><br></p> <p>纵观全局,三河古镇胡同多,而且复杂交错,来时我忘记做功课,懊悔不已。因为一进来,就被这么多条道吓住了,</p><p>一路的臭豆腐味儿,使脑子更加沉重。眼睛看,脑子乱,无心思考 ,像一只没头的苍蝇,凭直觉走。</p><p><br></p><p>而且倔得像一头牛,轻易不下决定,但一旦下定决心,就一定说东不西,只好大家跟着我多绕几步路。但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总是很明智,总能得到我想要的故事来。</p><p><br></p><p>在这里,我接触到许多人,遇见许多事。在仿古建筑群里,偶一抬头,顶上却有一架飞机挂在云端,古老与现实相结合,竟也是一番奇怪又完美无缺的景象。</p><p><br></p><p>在这里,我留下了一些美好的记忆,就像篇头所讲,虽是走马观花,但花是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的,自认为收获很多,但要我说个一二三点,又说不出来。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三河古镇给每个人的印象都不尽相同,我就写到这里,毕竟言有尽,剩下的意无穷,则需要你慢慢体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