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先母99岁冥诞,按“过九不过十”的古俗,提前祭奠母亲百岁诞辰。</p><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钟抵达墓地举行祭奠仪式,焚香化纸,长跪叩首,对冢涕零,悲从中来,无尽怀念与哀思齐涌心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97年全家在废弃荒芜的故乡老宅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母亲短暂的一生,经历了人间太多太多的不幸和苦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母亲生于农历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病逝于一九六二年三月廿二日。母亲去世时,我年仅三岁,不知是年幼懵懂,抑或是先天愚钝,三岁的我对于死亡是怎么回事?意味着什么?并无清晰的理解和刻骨铭心的感受。关于母亲去世的情形,残存的记忆中,一是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号恸哭,二是盖棺前姑父抱着我看母亲最后一眼,其余几乎全然模糊。对于母亲生平及去世情况的了解,大多是多年来经亲友邻居之口断续获得的。</p><p class="ql-block">一是早年身世的不幸。母亲三岁失恃(丧母),六岁失怙(丧父),无兄弟姊妹,命运把她孤零零一个人抛到这个世界上,过早成了年幼无助的孤儿,只得寄人篱下,被亲戚收养。十三岁被亲戚送至数十里外的人家做童养媳,遭遇非人虐待。后不堪忍受,冒险出逃,慌不择路居然逃回原来收养的亲戚家。贫困的亲戚自顾不暇,无法解决母亲物质的温饱,更遑论给母亲精神的慰藉,可以想见,年幼的母亲陷入了怎样的无助和绝望。</p><p class="ql-block">二是婚姻遭遇的不幸。母亲的第一次婚姻嫁人生下女儿尚未满月,丈夫外出谋生一去不回,杳无音信,下落不明。可怜的母亲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无田无产无业无依无靠,带着尚未满月的女儿恓惶度日,在呼天告地无门的绝望中度过那段饥寒交迫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嫁给父亲之后,母亲度过了短暂几年的安稳日子,但是接着到来的“三年困难”<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般专指1960-1962年期间中国遭遇自然灾害加上政策失误造成的经济困难,其实真实历史应该是1959至196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span>,又一次把母亲推入灾难深重的深渊。三年困难时期,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数以千万的人被饿死,我的家庭也随之陷入灭顶之灾。有个成语叫贫病交加,说的是因为贫穷,疾病也随之而来,又因为疾病,进而更加贫困,两者交相打击,其结果可想而知。就是在那个年代,我先后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在幼小的年纪被“贫病交加”夺去了生命,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怎样的打击和摧残!带来的是怎样的悲伤和绝望!不久,母亲也随她至爱的三个女儿而去了。造成母亲病死的原因,我想,除了 “贫病交加”之外,对她更大的摧残是几个年幼孩子的接连离去,使她的精神经受了无以复加的沉重打击,成为压垮她身心交瘁的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p><p class="ql-block">据亲友们说,母亲病重去县城医院就医时留下的最后嘱托是请求邻居照看好我,可以想见,经历了多次伤子之痛的母亲,在她即将离开人世前,我是她对这个世界唯一也是最后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小时候照片(左)</span></p> <p class="ql-block">母亲已经去世五十八年,我虽然没有富贵显达,扬名立万,但是有幸能够健康成长,一生平安,家庭美满,子女学业事业有成,于常人而言,也算是福报了,这也许是天上的母亲一直在默默佑护着我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0岁那年大女儿晨16岁考上南京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后硕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小女儿曦在澳大利亚本科和双硕士毕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照片为本科(左)和硕士(右)毕业典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女儿晨先后任职于汇丰、摩根、德意志、野村等世界知名大银行,现任职于瑞士银行,主管欧洲和亚太地区**事务(澳大利亚上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小女儿曦现任职于澳大利亚上市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nickscali公司(我在曦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在母亲百岁诞辰之际,我郑重邀请家族中的几代人一起来祭奠她,甚至让一位幼儿园在读的孙辈停课请假、作为他们那一代人的代表参与祭奠,表达对母亲无尽的怀念和无限的爱。我还特地请当年收养母亲的亲戚家来一位代表,在九十四年前那个晦暗的日子里,当六岁的母亲痛失双亲、走投无路时,他的先人给了苦命的母亲一张铺,一碗粥,一个栖身之地,对于母亲和她的儿子来说,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我应该向他的先人表达深深的感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2007年创办的民办新马高级中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是无神论者,并不相信灵魂的存在,知道逝者已矣、生命寂灭的道理。但是,慎终追远,寄托哀思,表达对最伟大的母爱的感恩,乃是人类至真至深至纯之情。毛泽东在《祭母文》中赞颂母亲“养育深恩,春辉朝霭”,蒋介石在《哭母文》中表达失去母亲的哀痛“痛念至此,百身莫赎”,伟人与凡人,在这一点上都是相通的。</p> <p class="ql-block">在母亲冢前泣血跪拜,痛彻五腑,忽然想到要写作此文,不仅是要让人们知道我母亲悲惨而不幸的故事,更是要让人们明白:我们要珍惜当下,感受幸福,热爱生活;要讲孝悌,懂感恩,爱父母,爱子女,爱他人;要多一些悲悯,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奉献。正如一句歌词所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p><p class="ql-block">对冢涕零,不知所云。呜呼哀哉,伏惟尚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庚子八月二十四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