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930年9月,中共中央为加强上海的中央机关与赣南闽西的中央苏区联系,设立了中央直属交通局,由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建立起多条交通站线。被史学家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是经过大埔青溪的这条支线,它从上海取海运经香港,转汕头,改河运逆韩江、汀江而上至大埔青溪,再走陆路进入闽西苏区,直到红都江西瑞金,全程数千里。在其他交通线先后被敌人破坏后,唯有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一直安全运转至中央红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甚至在南方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还发挥着重要作用。</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上世纪30年代初,党中央机关秘密设在上海,而中央苏区核心区却在赣南、闽西一带。在险恶环境和势力薄弱的情况下,为了加强苏区与党中央的沟通,由毛泽东提议、周恩来亲自主持,筹建了一条由上海通往赣南、闽西的红色交通线,成为连接党中央这颗“心脏”和中央苏区这个“躯体”的“大动脉”。</span></p> <p> 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除传送党中央与苏区的往来文件外,还担负着运送物资、经费,护送人员等任务,尤其是圆满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到中央苏区的护送任务。护送了周恩来、刘少奇、陈云、博古、任弼时、聂荣臻、刘伯承、叶剑英、董必武、张闻天、王稼祥、邓颖超、邓小平、杨尚昆、瞿秋白等党、政、军负责同志及国际人士李德、电台技术人员与文艺工作者共200多人到达中央苏区。运送进入中央苏区的药物、电池、食盐、印刷设备等有300多吨,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称中央红色交通线为“红色血脉”。</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这个不起眼的电料公司,曾是党中央直属的绝密交通站-中央红色交通线汕头中站。</p> <p> 梅州<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是中国革命老区之一,是全国五个之一、广东省唯一全区域被认定为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大埔县是广东省第一个获认定的中央苏区县。作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中央红色交通线中的重要一环,大埔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广东省大埔县青溪镇,当年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大站下设的一个中站。</p><p><br></p> <p> 被誉为“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在大埔青溪设立交通中站。卢伟良、杨雄先后任站长。埔北苏区的蔡雨青、黄华、江如良、孙世阶、邹日祥、郑启彬等十多位中共党员、干部为大埔交通中站的主要骨干;李阿镰、饶阿亮、邱阿莲等村民组成固定妇女运输队;大埔交通中站驻有一个武装班,班长卓雄(后为李玉棠),成员杨芳、杨起超、邹清仁等是大埔人。中站下设的小站、联络点及设施有:李国良为负责人的茶阳(县城)同丰杂货店、孙世阶为负责人的茶阳(县城)同天饭店,青溪虎市余良晋、谢莲夫妇为负责人的永丰食杂店,多宝坑邹日祥家、长治铁坑小站,青溪余均平的旧屋、棣萼楼为物资中转仓。中站有木船一艘,民船二艘作茶阳与青溪之间的运输船。</p> <p class="ql-block"> 大埔中站处于红白交界区,是在虎口咽喉上的通往中央苏区的重要门户。大埔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为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作出了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大埔交通中站副站长郑启彬、茶阳同天饭店(联络点)负责人孙世阶、多宝坑小站负责人邹日祥的母亲江强英、参加物资运输的余川生、余积邦等十多位中站成员和革命群众,为保护交通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大埔中转站和秘密仓库——棣萼楼</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汀江河水波连波,两岸青山都是歌,不怕历经艰和险,披星戴月送伍豪……”悠扬的歌声在大埔县青溪镇的汀江间回响,将人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1年初冬的一个夜晚,一名叫伍豪的牧师在交通员肖桂昌、黄华的护送下,开始了去往中央苏区的行程。同时,大埔村民邹日祥夫妇接到了一次特殊的护送任务——护送牧师伍豪进入苏区。当夜,邹日祥夫妇在自家的家庭式交通小站接待了伍豪,直至第二天天色昏暗,邹日祥等人护送这个神秘客人翻山越岭到达永定后返回。“牧师”伍豪就是中央重要领导人周恩来,当时正前往苏区中央局主持工作。</span></p> <p> 1931年冬,周恩来经红色交通线进入苏区时留下了三块银元给交通员家属补贴家用。</p> <p> 除经由韩江-汀江溯流而上,再经青溪中站经永定进入苏区的水路外,还有一条是经由梅县松源进入苏区的陆路,陆路比水路更为艰险。</p> <p> 在中共主要领导人中,叶剑英是较早经由这条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的。广州起义失败以后,叶剑英遭到广东反动当局的通缉,不得不乔装打扮进入香港避难,之后,他又进入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秋,叶剑英奉命回到香港,准备经汕头进入中央苏区工作。当时,叶剑英是国民党悬赏十万大洋捉拿的“共党头目”,而他本身又是广东梅县人,且长期在广东从事革命运动。 对于这么一位“公众”人物,护送起来自然有一定难度。此次任务,是由闽西特委书记邓发亲自布置的。他特地派了叶剑英的同乡、具有多年地下工作经验的交通员卢伟良到香港,全程陪同叶剑英上路。一路之上可谓惊险异常。正准备从香港动身时,国民党当局不知听到了什么风声,大肆散布“叶剑英被捕”的谣言,企图让叶放松警惕。在由香港开往汕头的船上,看到周围耳目众多,卢伟良和叶剑英不得不装作毫不相识,互不搭理。在山区行路时,由于怕暴露目标,一行人基本不问路,不求宿。夜间就寝时,护送人员更是不敢入睡,随时 都注意着周围的情况。经过几日的艰苦历程,卢伟良终于顺利完成任务,把叶剑英送入闽西特委所在地虎岗。</p> <p> 叶剑英1930年秋经香港坐船至汕头<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37, 240, 245);">即乘轻便火车去澄海,再由澄海步行到黄岗圩,</span>再走陆路交通线从埔东进入永定虎岗-闽西特委所在地。</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福建省永定县虎岗崇德楼</span></p> <p> 献礼建党100周年,反映红色交通线这段历史的电视剧《绝密使命》在大埔开拍。</p><p>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绝密使命》是国家广播电视局重点电视剧和中宣部的重点项目。该剧以中共中央1930年建立的红色交通线为背景,主要讲述秘密交通线在传递情报、护送人员、运输物资以及实现党中央机关从上海到中央苏区战略转移的故事。该剧将有三分之一的戏份在梅州取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绝密使命》的核心主题是“忠诚”。剧中的这条交通线连接着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两大战斗核心,横越沪、港、汕3大城市,绵延闽粤赣3省高山密林,蜿蜒长达数千公里,要突破敌人的重重关卡,穿越赤白交界地区的层层封锁线,闯过国民党军警的盘查和暗哨的追踪,避开反动军团的袭击,严防叛徒的出卖和破坏,困难重重。但剧中以大埔青溪中站站长潘雨青为代表的隐姓埋名的我党交通员,都是自觉、自愿投身到绝密交通线上的隐秘斗争,默默严格执行各种危险艰巨的任务。</span></p> <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据该剧导演介绍,为了更真实地呈现当年的革命历史和展现客家风土人情,以及歌颂客家人对红色交通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绝密使命》将在大埔多个地方取景,分别是大埔县考察调研“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茶阳镇老街(高福路骑楼群)、父子进士牌坊、同丰杂货店、同天饭店、青溪镇棣萼楼等。</span></p> <p> 国庆期间,在大埔县茶阳镇老街(高福路)拍摄《绝密使命》</p> <p> 这个视频是在大埔县大麻老街取景拍电视剧《绝密使命》</p> <p> 大埔县大麻镇老街</p> <p> 大埔县大麻镇老街</p> <p>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0月11日,《绝密使命》在大埔县百侯镇正式开拍。</span></p> <p> 以上文字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