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一一七年级七班八班师生共读一本书

夏日小荷

<p>  读书,可以医愚;读书,可以长才。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爆炸,知识激增,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没有耐心来读经典作品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p><p>  本次活动就以课本名著《朝花夕拾》为阅读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领下,师生共同阅读,共同讨论,共同发现,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扩大学生视野,认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状,理解那时候国人的生存状态。</p><p>  这次活动安排了四种课型,首先为导读课,教师引导学生从小引、目录、后记等方面认识整本书,然后就整本书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了解故事,了解细节,了解人物,了解主题,以文促智,还有精读与略读相给合,画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等一一进行点拔。接下来我安排了三节自读课,让学生按照传统之思、求学之路、身边之人三方面进行自读,从词句、情节、主题到心得感悟几方面做好读书笔记。第三种课型为提升课,师生互相质疑、讨论、解答,进一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诸如《阿长与&lt;山海经&gt;》中,作者感激怀念长妈妈,文章前半部分却对长妈妈睡相、唠叨、迷信等进行描写,似乎是不好的方面,为何要写这些?《五猖会》中,开始我对去看五猖会那么热情,为什么在背完父亲要求的书后,不那么热心了?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加深了学生的认识。最后一种课型为展示课,学生们纷纷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读书笔记、阅读心得、手抄小报等等。</p><p>  我们通过一周的时间,利用四种课型,完成了对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解读,明白了这本散文集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这次与经典对话,以往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有天壤之别,真正做到了让自己的思想和大师们联网接轨,为我们更好地前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h3>  导读课上,点拔引导</h3> <h3>  自读课,学生静心阅读,做好笔记</h3> <h3>  提升课上,师生质疑,加深理解</h3> <h3>  展示课上,我能行</h3>

课型

师生

学生

阅读

读书笔记

课上

朝花夕拾

自读

整本书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