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p> 一提起徽杭古道,绝大部分驴友会想到皖浙交界的清凉峰北麓那条从皖南的(徽州府/地区)绩溪县伏岭到浙北的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马啸的那条网红山道。其实大部分驴友根本不知道那条所谓的徽杭古道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徽杭古道,只是徽杭古道的岔道,名叫绩昌岔道而已。以前也就部分绩溪人行走,还有一部分绩溪人和徽州其他五县人走的是真正的徽杭古道。</p><p> </p> <p> 真正的徽杭古道是西起徽州府城,往东120里路,经歙县南乡地区的渔梁、稠木岭、南源口、瞻淇、呈村降、大阜、北岸、斯干、七贤、郑坑店、霞坑、苏村、齐武、杞梓里、三阳、竹铺岭脚,然后穿越徽杭交界的昱岭关,进入浙江杭州府昌化县(解放后昌化并入临安县),最后途径余杭县,到杭州城(即南宋都城临安)止。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皖浙两省在徽杭古道的基础上修建了徽杭公路,石板老路因少有人走而渐渐荒废。</p> <p> 原《安徽日报》高级编辑鲍义来先生退休后回到歙县竹铺的岭脚村老家,作为一生致力于宣传徽州的复徽派人士,回到家乡后的鲍老先生牵头,通过多方努力,并在村和县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修复了自竹铺岭脚到昱岭关的5公里徽杭古道的原残留部分路面。</p> <p> 古代徽州人下余杭(即杭州城)有两条线路,一条是水路,从歙县深渡镇坐船,沿新安江顺流而下,过富春,入钱塘,“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一条是旱路,经昱岭关到杭州,“不慌不忙,三天到余杭”。</p><p><br></p><p>链接:1《新安江上寄处士》</p><p> 唐代 ·孟云卿</p><p>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p><p>人远禽鱼静,山空水木寒。</p><p>啸起青蘋末,吟瞩白云端。</p><p>即事遂幽赏,何必挂儒冠。</p> <p> 竹铺岭脚村是徽杭古道上徽州地界最重要的一个打卡点,往来徽杭的商旅挑夫多在此处住宿或补给。穿村而过的青石板路面,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风尘仆仆的徽州人曾经从上面走过,留下过他们满是尘土的脚印和艰辛的汗水。</p> <p> 出岭脚村一路向东上老竹岭,古道两旁都是山核桃树,树上的山核桃已经打完,打落的树叶铺满了古道,走在上面沙沙作响。一种和树干颜色差不多的小蝉停在树上,发出一种很单调的低鸣,此起彼伏如同大合唱,是乎是在对夏天做最后的告别。</p> <p> 原本把古道夹在中间的徽杭高速(又称杭瑞高速,代号G56)从古道下的竹岭隧道里穿过。从隧道上方拾级而上,古道上一丛丛的鸭跖草正开着花,蓝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在秋风中摇曳。不远处地塝上十来朵蓝色的牵牛花也正开,但相比鸭跖草花要逊色的多。</p> <p> 重新修建的老竹岭雄关矗立在老竹岭上,关上是两层的牒楼,登上顶楼,放眼远眺,蓝天白云,山外青山,连绵起伏。关下通关道路和门洞一样宽,两侧是高高的石塝,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p> <p> 下了老竹岭雄关,走出狭窄的甬道,地势豁然开朗,眼前是一座粉墙黛瓦的旧路亭,路亭的屋顶呈马鞍形,亭里有两座新修的小灶台,亭外石碑上刻着“大方和尚制茶处”。大方和尚是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老竹岭上寺庙的僧人,每年春夏两季,大方和尚都要采摘茶叶制成干茶,泡成茶水,放在路亭里,给来往客商挑夫解渴。来往老竹岭的客商中不少是在苏、杭、扬州等地做生意的徽州茶商,他们喝过茶水后都对大方和尚所制作的扁平型茶叶赞口不绝。</p> <p> 形似杭州西湖龙井的顶谷大方茶,生长在常年云雾缭绕的歙南高山之上,叶片肥厚,色泽成墨绿色或黛绿色,冲泡后茶汤清亮、香气四溢。较叶形枯黄干瘦的龙井耐泡,龙井茶冲泡两次后就淡而无味了,而老竹大方则冲泡三、四次仍香味浓醇。</p><p> 一枝独秀不为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后来大方和尚毫无保留把制作方法传授给附近的山民,山民按大方和尚的制茶工艺制作出扁平形片状的干茶,并为其取名““顶谷大方”(也称老竹大方)。顶谷大方通过经营茶叶生意的徽州茶商销往全国,清代还曾作为贡品进入皇宫,上到养心殿御案之上。</p><p> 新修缮的大方和尚灵塔在路亭北不远的林子里,我们走过去瞻仰了一番,从包里拿出三个橘子当做供品,整齐的摆放在灵塔前,并一起向灵塔三鞠躬。</p> <p> 凉亭旁明代的石板寺已经荡然无存,但两棵高大经历了300多年风雨的的银杏树依旧枝繁叶茂,满树的白果沉甸甸的挂满枝头,一阵一阵的秋风刮过,成熟的白果稀里哗啦落下,满地都是。徽州人吃白果的不多,地上的白果无人拾掇,甚是可惜。</p> <p> 缓步走下老竹岭,谷底弯坑(歙南徽语:小溪)上新修复的亭子桥,两侧修有美人靠供来往行人小憩。桥边藤蔓叶子开始由绿逐渐转红,桥下山涧流水潺潺,亭外秋风习习,鸟鸣声声。坐在亭子里,喝着茶水,吃着点心,甚为惬意。</p> <p> 稍事休息,我们就顺着石板路攀上坡顶,一上坡顶便远远望见八百米外的昱岭关。昱岭是徽杭两地的分界,昱岭关横亘在U型的谷底,两侧是高耸入云的青山,是来往徽杭的重要关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小说《水浒传》118回就是“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宋公明智取青溪洞”。正史上北宋宣和三年(1121)昱岭关确实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只是征方腊的并不是什么宋江卢俊义,而是韩世忠和童贯。</p> <p> 昱岭关下,老徽杭公路在此分界,安徽歙县一侧是水泥路面,浙江临安一侧是沥青地面。站在门洞下一脚踏两省,浙江人有钱比较强势,把路面修过石关中线,和昱岭关安徽侧关墙地脚线平齐,并把浙江境交通指路牌设在安徽歙县侧200米。</p> <p> 昱岭关浙江侧两边紧挨着关墙的磴道陡峭险峻,门洞关东临安一侧镌刻着:光复丰功雄关气壮;堂皇伟绩古郡山高。关西歙县一侧磴道在离关口20米处,坡度短缓,门洞上镌刻着:坦道贯通熙攘来往;巍名矗立震烁古今。</p> <p>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徽杭公路修好后,郁达夫先生的大师乘坐汽车从杭州进入徽州,夜宿三阳古村落,郁达夫先生把三阳比作东方小瑞士。昱岭关西200米处,有一座小水坑,坑内清冽的泉水终年不断,坑旁石碑让刻着“岳飞饮马处”,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元年抗金名将岳飞讨打李成曾带兵从徽杭古道进入徽州,在此处歇马饮马。石碑右后方是一座徽式照壁,粉墙黛瓦鳌鱼翘角,墙面上整齐写着昱岭关碑记,碑文记述着昱岭关的历史作用。</p> <p> 车进昱岭关歙县境内眼前所见到的一切就都很徽州了,六角瓒尖顶的入徽亭矗立在徽杭公路旁,亭顶是宝葫芦型,六条屋脊上各自有两只徽式脊兽(不懂徽文化的朋友以为是小猫),翘角角尖上各有一只徽式螭吻(chī wěn),徽人俗称鳌鱼。</p> <p class="ql-block"> 入徽亭后就是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州驿馆集贤堂,堂内所有的摆设都是徽派的,迎面的板壁(照壁)上挂着中堂和对联,板壁下是长条桌和八仙桌,两把靠背椅分列左右。厅堂里圆桌上徽菜冒着热气,香气四溢,勾引我们的馋虫……。徽州驿馆亦有鲍义来老先生牵头,在县人民政府以及所属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修建,驿站的经营目前由潘金印老师(中)在主持,为来往徽杭的游人客商提供食宿,也为我今后自己组团回徽驴行提供了方便,此次行走徽杭古道活动的组织策划者之一潘金印老师中午为我们提供了丰盛的午餐,下午我们一起去了白石源,观赏清凉峰下千亩梯田丰收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链接2:顶谷大方茶是大方和尚晚年新创的一种绿茶,也是我国茶叶史上第一款扁平型茶叶。清康熙年间,由徽州府歙县进贡的顶谷大方深受京城达官贵人的喜欢。清雍正元年(1723)杭州的一家茶庄在西湖龙井村根据杭州绿茶的特性结合歙县顶谷大方的制作工艺试制西湖龙井,雍正三年正式试制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