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滇藏线 美景入镜来

悠见南山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2020年9月滇藏线美摄团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五)</span></p> <p>▲ 9月20日 拉萨的第二天。</p><p><br></p><p>由于地处高原,且是在西部,拉萨的日出时间较晚。6点50,赶往布达拉宫广场拍日出。</p> <p>药王山下广场左侧的观景平台人头攒动,一位难求。</p> <p>深秋清晨,薄云笼罩圣城,远处群山绵延起伏,近处房屋树木依稀可见。</p><p><br></p> <p>7点41分,北京路的东边出现暖黄的光芒,天边的薄云逐渐染成了橙色。不一会儿,又透出金黄,倇若一条彩带。</p><p><br></p> <p>渐渐地黄中有橙,橙中透红,红中现紫......</p><p><br></p> <p>西边的山峦也现出了金顶。</p><p><br></p> <p>@陆广高 老师摄 ▲</p> <p>天色大亮,再好好的观赏布达拉宫。</p><p><br></p> <p>@石头 老师摄 ▲</p> <p>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p><p><br></p> <p>@陆广高 老师摄 ▲</p> <p>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之王,住在拉萨城中,我是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p><p><br></p> <p>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p><p>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p><p><a href="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amp;btifl=100&amp;app=uc-iflow&amp;title_type=1&amp;wm_id=eda3372a10134390a40d78f870842b0e&amp;wm_cid=294168216188486656&amp;pagetype=share&amp;client=&amp;uc_share_depth=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多情的仓央嘉措: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a></p> <p><br></p><p>来到西藏,让你学会放慢脚步。心浮气躁得以消敛,功名利禄都是浮云。</p><p><br></p> <p>进行一番安检后方能进入绕布宫的外围圈通道。有不少的人已经在排着长队等候进入。</p><p><br></p> <p>@陆广高 老师摄 ▲</p> <p>布宫外墙均由花岗石块砌成,按一层大块石、一层片石、一层碎石和一层夯土的次序来垒筑。每道墙都设有内外两层,墙体中间塞上烂泥和枯草,如此可达到保温隔热,形成冬暖夏凉的效果。</p><p><br></p> <p>很多的人开始绕着布宫行走。</p><p><br></p> <p>面对布宫,噙泪而拜。</p><p><br></p> <p>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人们会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标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着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p><p><br></p> <p>磕长头,是藏传佛教的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立正,口念唵、嘛、呢、叭、咪、吽,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前行一步;再双手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胸前双手合十,迈第三步,双手掌心朝下俯地,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站起。</p><p><br></p> <p>上前询问,这是从四川甘孜三步一嗑来到拉萨的教徒。</p><p><br></p> <p><br></p><p>即便只有一条腿,也要来朝圣。</p> <p>只有亲眼目睹这些信徒的虔诚,方能真正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并为之震撼且感动。</p><p><br></p> <p>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仓央嘉措</p><p><br></p> <p>在宗角禄康公园里看布宫也很美。</p> <p><br></p><p>换个角度看布宫。</p> <p>@凌雪 老师供稿 ▲</p> <p>@静偌幽蓝 老师摄 ▲</p> <p>广场东边的水池是拍摄布宫倒影的最佳方位</p> <p>路人甲摄 ▲</p> <p>罗布林卡。</p><p>位于西藏拉萨西郊,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里面有拉萨唯一的动物园。</p> <p>“颇章”是藏语,意思为宫殿。</p><p><br></p> <p>罗布林卡是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组成。</p><p>从七世达赖喇嘛开始,未正式执掌政教大权之前都在此学习、生活。亲政后亦于每年夏季到此,罗布林卡因而被称为达赖喇嘛的夏宫。</p> <p>活佛皆有各自的公馆,如布达拉宫是达赖的“颇章”,德钦颇章为班禅的“颇章”。</p><p><br></p> <p>各殿堂所展示的西藏独有的壁画,堪称18—20世纪西藏壁画之精华,集中体现了西藏绘画艺术画派中“卫赤”的特征。</p> <p>达旦明文颇章藏语意为"永恒不变宫",是十四世达赖的新宫,为中央政府1954年为达赖所建,是罗布林卡最富丽堂皇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堪称西藏宫体建筑的典型代表作。新宫虽然是座现代建筑,但外观上依然是传统的风格,只是在内部的很多设施上有了现代的气息。</p><p><br></p> <p>达赖喇嘛的讲经堂</p><p><br></p> <p>小经堂西侧是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卧室,有达赖的塌床和两个经师的座位。</p> <p>正中的达赖宝座由金箔包裹,镶嵌着各种宝石,在吊灯柔和的光线下显得熠熠生辉。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达赖宝座不被破坏,宝座的外面已经包上了铝合金玻璃的罩子。</p><p><br></p> <p>会客厅</p> <p>网图 ▲</p> <p>珍贵的壁画</p> <p>网图 ▲</p> <p>释迦牟尼讲经图</p> <p>准增颇章</p> <p>“措吉颇章”,意为湖心宫。</p> <p><br></p><p>园林景色</p> <p><br></p><p>有一小分队去了纳木措。</p><p>纳木措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p> <p>因为只有一天的时间,且很多路段限速30公里,乘车来回就耗去了十二个小时,实际游玩只有一个小时。确实辛苦,但景色很美。</p><p><br></p> <p>@周大哥 老师摄 ▲</p> <p><br></p><p>傍晚,只身一人再次来到布宫广场。</p> <p>华灯初上 灯火阑珊。黑色夜幕中神圣的布达拉宫如同天空中出现的大屏幕,浮光跃金,熣灿夺目。</p><p><br></p> <p>三、五成群的或蹲或趴在地上,这是在干吗?</p><p><br></p> <p>哈,你懂的——往地面上撒水,拍布宫的倒影。</p><p><br></p> <p>其实架在另一手机屏幕上,同样可以拍出倒影。</p> <p>这就是白天以手机屏幕作倒影拍的。</p> <p>当然,还是以湖水或喷泉的水面来拍倒影,效果更好。</p><p><br></p> <p>向国旗敬礼!</p> <p>向护旗军人致敬!</p> <p>还有十天就是国庆节,祖国,祝福你。</p> <p><br></p><p>▲ 9月21日 再见拉萨。</p><p><br></p> <p>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p><p>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p><p>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p><p>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p> <p>西藏,有一种信仰,叫一生朝拜;有一种领悟,须亲眼所见;有一个地方,今生必去!</p><p><br></p> <p>同行一路,终有一别。今天,我们将分别踏上归程,与团友道珍重,与拉萨说再见。</p> <p>团里的人大部分选择乘坐火车返回,为的是要体验天路之旅,享受青藏线的高原美景。</p><p><br></p> <p>@陆广高 老师摄 ▲</p> <p>羌塘草原的辽阔,水天一色的湿地,碧绿见底的湖水,唐古拉山的积雪,夕阳的落日,还有无人区的藏羚羊......很期待。</p><p><br></p> <p>随着火车的轰鸣向前,我们的心仍在荡漾。</p><p>眼前浮现着转动经筒,耳畔回响着六字真言,风中飘荡着五色经幡......</p> <p>走进西藏,是一次阅历,更是一次永久的回忆。无论是那神圣的雪山、蔚蓝的天空、虔诚的信徒,还是进藏路上无尽的美景,都给我们太深的印象,都是那久久不能的忘怀……</p><p><br></p> <p>蓝天白云飘</p><p>草甸羊儿欢</p> <p>所乘坐的1号车厢是列车的尾部,这个机位不错。</p> <p>古原无语释秋声</p> <p>一川草色青袅袅</p><p>绕屋水声如在家</p> <p>极目青天日渐高</p><p>玉龙盘曲自妖娆</p> <p>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仑山山脉之间的措那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p><p><br></p> <p><br></p><p>唐古拉山远景</p> <p>这里是长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发源地。</p><p><br></p> <p>唐古拉山山口,铁路海拔5072米。这里是西藏和青海两省的天然分界线。</p><p><br></p> <p><br></p><p>暮色降临。</p> <p>落霞与孤鹜齐飞</p><p>秋水共长天一色</p> <p>大漠孤烟直</p><p>长河落日圆</p> <p>遗憾的是,经过可可西里是晚上的零点,窗外一片漆黑,沙漠、藏羚羊等一一错过。前面的一“措”再“措”(巴松措、羊卓雍措、纳木措),都不错,可青藏线的可可西里没能看到美景,真是错。</p><p><br></p> <p>@石头 老师摄 ▲</p> <p>这是乘坐另一趟列车的团友拍到的藏羚羊,真幸运。</p> <p>@石头 老师摄 ▲</p> <p>@石头 老师摄 ▲</p> <p>@陆广高 老师供稿 ▲</p> <p>半夜2点,格尔木车站。</p> <p>黎明时分。</p> <p>又是新的一天</p> <p>@梦思雨 老师摄 ▲</p> <p>列车到达兰州站。有的在这里下车中转,有的继续往下一站……</p><p>滇藏线美摄之旅圆满而完美。</p> <p><br></p><p>情在秋天,行在高原,路在延伸,梦在前边。</p><p><br></p> <p>一路上收获的绝不是简单的美景,更是冲击心灵的震撼!</p><p><br></p> <p>一路上收获的绝不止是多张的美照,更是结识了朋友,加深了情谊!</p><p><br></p> <p>@玉儿 老师摄 ▲</p> <p>@玉儿 老师摄 ▲</p> <p>@周大哥 老师摄 ▲</p> <p>@朋友 老师摄 ▲</p> <p>@梦思雨 老师摄 ▲</p> <p>特别感谢此次旅行的组织者、领队人——【东方摄会】群主潜水王 张成老师。</p><p><br></p> <p>@朋友老师深情地说:</p><p>本次旅行,始于成都,行于滇藏,止于拉萨。</p><p>各位老师之间的友谊,在云雾缭绕下缠绕,随海拔变化中增强,有梅里雪山验证,被雅鲁藏布江环抱。旅行中止了,团友之间的情义在延续。</p><p>感谢组织这次活动的群主,有你的付出,才有大家的满满收获。感谢各位大哥大姐的宽容大度,感谢各位团友的一路同行。有你们真好!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一路畅行!</p> <p>@鹰视~宁铂 老师摄 ▲</p> <p>@潜水王群主总结:【东方摄会】滇藏线美摄团完美的行程,快乐友爱的一路走下来,留下了太多的感情和感激,出发都是陌路人,离开都是想念人,这才是最好的旅游,愿【东方摄会】未来的活动都能做到一群人的友爱和欢快......游记美篇将会是一次旅游的宝贝,我们都会收藏,收藏这一路的点点滴滴。</p><p><br></p> <p>用了九天时间,将此次滇藏线之旅的行程以游记方式,做成了五集美篇,期间得到了本团队的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相助,还得到了另一团队山哥老师、如故老师的倾力帮助,特此鸣谢。</p><p><br></p> <p>@凌雪 老师:这已经不是个人美篇,而是全团集风景,人物,故事为一体的集体美篇。</p><p><br></p> <p>兰州逗留一日,登上白塔山,俯瞰黄河桥。</p> <p>为了能更好以图文记述此次行程,本期美篇借用了本团部分老师的所摄图片,并一一标注,在此致谢。</p><p><br></p> <p> 撰稿:悠见南山</p><p> 摄影:悠见南山</p><p> 编辑:悠见南山</p><p><br></p><p> 2020年10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