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雄伟的嘉峪关数百年屹立在大漠戈壁上,与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对望,与黑山相视。</p> <p> 由嘉峪关往东,万里长城绵延几千公里到老龙头入海,由长安向西,经嘉峪关向西伸展,是古丝绸之路。</p> <p> 这二条向东的是防御系统,向西的是贸易、文化交流通道。</p> <p> 茫茫大漠上驼铃声声,把中原的文化、茶叶、丝绸运往西域。</p> <p> 而嘉峪关就是这二条线路的交汇点,起到了军事防御和中、西方贸易、交流的关隘。</p> <p>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p> <p> 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p> <p> 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边陲锁钥之称。</p> <p>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60公里。</p> <p> 冯胜将军雕像,以缅怀他始建嘉峪关的功绩。</p> <p> 嘉峪关建造的时间比山海关还早了9年。</p> <p> 这是冯胜将军雕像身后的九眼泉池,夏日不溢冬日不涸,水质清列甘甜,保证了嘉峪关守军有了丰富的水源。</p> <p> 从莫高窟到嘉峪关360公里,抵达嘉峪关已下午五点多了,此时的嘉峪关在柔和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迷人。</p> <p> 沐浴在金色的夕阳里,我登上嘉峪关城楼,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慨油然而生。</p> <p> 极目远眺,祁连山皑皑白雪,守护在嘉峪关长城的側方,是道天然的防护屏障。</p> <p> 嘉峪关两侧的长城向前方延伸的很远,是保护嘉峪关的第一道防线。</p> <p> 酒泉钢铁公司的列车在祁连山下缓缓驶过,把钢铁厂的产品运往内地。</p> <p> 酒泉钢铁厂的成立为古丝绸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祖国的大西北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嘉峪关内城、外城、外墙勾连环接,箭楼角楼相倚而望。</p> <p> 夕阳把城阁投影在对面的城墙上,有种还原沧桑历史的感觉,如时光穿越在明、清时期。</p> <p>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p> <p> 清代末年成为文官的办公之处,现在则是嘉峪关城楼上漂亮的楼阁,观景的楼台。</p> <p> 左上方是角楼,四个角楼是嘉峪关的瞭望塔,通过中间的门可以上城楼。</p> <p> 登城的马道,有23度的坡度,敌军攻城时,可将滚木、雷石、滑车推下。</p> <p> 城台、城堡、战壕组成重叠防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p> <p> 城墙坚如磐石,高大巍峨,有君临天下的威仪。</p> <p> 嘉峪关城楼内还建有关帝庙,关羽的忠诚、善战,是守军的心中的战神。</p> <p> 关帝庙前的广场,凸现了古时的军队也是有信仰的。</p> <p> 关帝庙内安放有关羽的塑像。</p> <p> 亭子里安放的“天下雄关”碑,清嘉庆十四年,肃镇总兵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了“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p> <p> 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是长城防御系统的指挥中心,也是朝廷的政府机构。</p> <p> 游击将军府是一个四合院,第一任冯胜将军在此办公。</p> <p> 东瓮城门朝宗门,朝宗门相对的是会极门,两门一关,能让涌入的敌军成瓮中之鳖。</p> <p> 角楼、城墙、投影,光、影变化的交错,让嘉峪关美轮美奂。</p> <p> 沉浸在嘉峪关时代的变迁里,而不变的是游人对美景永远的期盼。</p> <p> 投影在嘉峪关城墙上的游人,古老与现时的交替,不正是中华文明的世代传递吗?</p> <p> 俯瞰嘉峪关全城雄姿。</p> <p> 嘉峪关是中原文明西出,西域文明东进的不二通道。</p> <p> 如今丝绸之路上的嘉峪关,仍然是重要的关隘。</p> <p> 它已不再是荒凉边塞的标志,已是荒野变绿洲、工业和农业日渐兴旺的新欣城市。</p> <p> 天下第一雄关,由赵朴初题写。</p> <p> 天下第一雄关牌匾下的光华门,是嘉峪关第一道大门。</p> <p> 嘉峪关也是甘肃省旅游最受游人喜欢的地方。</p> <p>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不愧为这个称号。</p> <p>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到嘉峪关城楼视察,让嘉峪关成为美谈。</p> <p> 柔远门,意为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p> <p> 嘉峪关傲勃苍劲,巍然天地,城楼依然高俊。</p> <p> 落日余晖下的城楼,静默如一幅剪影,它的美不会在黑暗里沉默,而在心里永驻。</p> <p> 黄昏里的嘉峪关,肃穆庄严,峭立嘉峪山之麓的嘉峪关,将永远伫立在大漠戈壁,如一种精神而永远传承下去。</p> <p> 丝绸古道的美景在四季中替换,在一年又一年中更迭,嘉峪关却永远在这种替换、更迭中傲立。</p><p> 行摄甘、青、宁,之 十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