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崇智</p><p><br></p> <p>黄山谷有词:</p><p>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绛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p><p>远观时,似有淡淡飘逸之气氤氲古今;近看中,如存幽幽芬芳之韵沁人心脾;细品处,若含丝丝卓然之风穿越时空,一如江西南昌杨津女士之书品、文品、人品。</p> <p>“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p><p>杨津学书,缘于家范,始于近年。</p><p>杨津幼时,父望女“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像他一样成为一个汉字麦田的守望者,一个文化海洋的畅游人。于是,在父亲的启蒙、督导、熏陶下,杨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徜徉书山,荡漾学海,积土成阿,积水成渊,至于成立。</p> <p>及长,杨津成为了一名教师。她像一位执着的画师,用一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画笔,绘就了一幅“宿雨净烟霞,春风绽百花”的纯净图画。教书有年,育人无倦,似一汪春水,“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如一派春色,“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p> <p>十年前,杨津逢良机,巧遇名师,得以“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初习汉隶《礼器碑》。明末清初金石书法家郭宗昌评《礼器碑》:“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弗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当时,《礼器碑》那瘦劲且富轻重变化的笔画、紧密又含开张舒展的结体令杨津眼界大开,叹为观止,并从此,与隶书结缘。业余时间习字不辍,无论寒暑,不分昼夜,每天达八小时左右,作品这年入选省第七届青年书法作品展;第二、第三幅作品,入省首届妇女书法作品展和省第四届楹联书法作品展。</p> <p>2013年,杨津入江西省书法培训中心基础班,后上精英班,现攻篆隶班,得众名师指点,一学八载。众师于我,印象深刻:有的老师为人谦和,心胸开阔,提出书法线条应注意五法:起笔藏锋,收笔即停,稳起稳收,举重若轻,每笔不能松懈;五不:不急,不燥,不紧,不慢,不贪多,时时抓住精髓。有的老师幽默、风趣,强调线条应注意长短、粗细、曲直,结构须留心笔画的疏密、角度和形状。有的老师恬静、睿智,要求习字读帖必可少,写隶书如弹琵琶,要轻拢慢捻。有的老师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谦谦有礼,亦师亦友,讲课时,说古论今、纵横捭阖。有的老师为人端庄,循循善诱,强调学书先做人,书品如人品,临帖追求精准:细看、精临、深悟,创作要求多变:疏密、收放、欹正、参差、开合、浓淡……</p> <p>从汉隶《礼器碑》《西狭颂》《石门颂》到清初郑簠隶书,从王蘧常章草到皇象《急就章》《平复帖》等,杨津临习不暇,一次次惊诧于书法的“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无法自拔;一次次沉浸在“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的精妙布局之间,叹为观止;一次次忘情于“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的线条变化之中,夜以继日……</p> <p>期间,杨津得老师点拨,专攻清初大家郑簠隶书。</p> <p>郑簠,是清代隶书第一人。后人把他与“六分半书”的郑板桥合称“二郑”,包世臣《国朝书品》将他与金农的隶书同列为“逸品上”。</p><p>郑簠学汉隶三十余年,清初戏剧家孔尚任有《郑谷口隶书歌》:“汉碑结僻谷口翁,渡江搜访辩真实。碑亭冻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把郑簠爱碑如痴的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p><p>郑簠开清代崇尚碑学之法门,获乾嘉后碑派书法知名文士集体追捧,后人称之为草隶。清人梁巘《论书帖》称:“郑簠八分书学汉人,间参草法,为一时名手”。中国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有《论书绝句》云:“餐霞神采绝人烟,古今谁可称书仙?石门崖下摩遗碣,跨鹤骖鸾欲上天。”</p> <p>杨津习郑隶,知其难,忍其劳,守其苦,宵衣旰食,不论寒暑。溯汉隶,寻《礼器碑》、《曹全碑》、《西狭颂》、《石门颂》古法,融会贯通。以郑簠隶书行草笔意写出《曹全碑》秀美飞动之势,《夏承碑》篆籀之气,《西狭颂》宽博遒劲、疏散俊逸之感,飘逸奇宕、遒媚虚灵、活脱洒丽。</p><p>清杨景曾《二十四书品·澹逸》诗云:“轻云出岫,随意卷舒。客来不速,月见生初。偶然插柳,姿致如如。无端过雨,风韵于于。兴酣落墨,既清且虚。矜心躁气,于焉以除。”</p><p>“轻云出岫,随意卷舒”,经年累月的锤炼、水滴石穿的临摹、持之以恒的比对、锲而不舍的思索,杨津的书风渐趋成熟、书艺渐趋圆通、书品渐趋超拔。</p> <p>2017年,杨津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2019年,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刊于《中国书法》2019年第十二期;2016年获“惠而浦杯”书法报全国书法海选铜奖、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法工作委员会“文化中国·森茂杯”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江西省第三届妇女书法展一等奖、中华好书法首届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园丁奖,2017年获“湖城·寻梦”首届”农垦杯”书法作品展二等奖、江西省“倡廉风,扬正气”书画摄影全国作品大赛一等奖、共青城市“笔墨传承·弘扬精神”主题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作品二等奖,2018年获“边山资本杯”江西省首届全国行草书作品展二等奖、江西省首届篆隶全国书法作品展二等奖,2019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颁发“中国书法送万福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获“临川之子”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近十年来,杨津书法作品入展、获奖多达60余次。</p><p>诗人欧阳滋生有诗赞曰:“风清杨柳立,翰墨入湖津。隶体书胸意,易安文笔新。”</p> <p>“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p><p>南宋淳熙十三年丙午(公元1186年)秋冬之际,著名词家姜夔携友游武昌黄鹤山,观安远楼初建,玉梯凝望,见芳草萋萋,生天涯情味,盼西山晚来,得雨后初晴,一缕悠远的乡愁,照彻古今。</p><p>正是带着这样的一份天涯情味、这样的一缕无边乡愁、这样的一抹悠悠才情,杨津习书、作文、为人,隽永而清澈透亮,沉静而明丽多姿。</p> <p>除书法之外,杨津还主编出版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读本《点亮心灵灯》;撰写了《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以文培元》等近30篇诗歌散文发表于《书法报》、《江西教育》等书刊杂志,让一份灵动的墨香点化了时代,让一腔生动的诗情舒展了文脉,让一幅缤纷的画意笼罩了未来。</p> <p>她的诗作——《童年》、《浪漫的老娘》等,正是带着一缕轻愁、一丝别绪、一抹孤寂、一片索寞,连接了古今,沟通了家国,映照了心曲。</p> <p>作家陈政评论豫章十才女:如果能不断地与未展之眉厮磨、邂逅、别离……焉能没有出色的心得体会?希望她们心有挂碍,细细地啄磨、品味;希望她们心无挂碍,每一笔都能宕开。我认为中国的诗和文,象极了船,只有解了缆绳,才有自由的空间;只有离开了岸,才能看见岸。我想豫章十才女之一杨津其人其书其文将有如此之势!</p> <p>在如花的芬芳、如水的恬淡、如梦的飘逸中,杨津的笔墨、杨津的文思、杨津的才情,一如既往,默默流淌,如一首古歌:</p> <p>杨柳霏霏锁春声,</p><p>津渡无眠落潮痕。</p><p>善舞余墨心已醉,</p><p>书卷淋浪自多情。</p><p>诗酒江南弃置身,</p><p>文章宁复见为人。</p><p>双燕欲归愁不尽,</p><p>绝景良辰画难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