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突击生产步谈机</b></span></h1><div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注:文中图片除注明的之外皆来源于网络</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b><br></div> 七十年前的十月二十五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打出了军威、国威,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br> 虽然我没有直接去朝鲜战场,但我有幸曾参加了为志愿军前线部队生产步谈机的工作。<br> 1952年11月,我们32名刚从军校毕业学生兵,来到当时位于天津的中央电工二厂,任务是突击生产朝鲜前线急需的国产步谈机。因为志愿军当时装备的步谈机大多是从蒋介石军队缴获的美制通信设备,敌人熟知该机的战术技术性能,我军常常因此受到电波的空中打击,造成无谓的伤亡。<br> 我们的任务是要在尽量最短的时间内,生产一号步谈机和二号步谈机(后来改称701型和702型)。当时天津北站有专列等候着发车,只要装上一批,不管多少,就立即发往朝鲜前线。<br> 中央电工二厂是国民党留下的军工厂,遭到过破坏。厂长林中是抗战初期革命老干部。据了解他原来是上海的电机工人,1938年到了延安,我军第一部手摇发电机出自于他手。在全厂欢迎大会上,他热情洋溢地介绍,说我们是解放后党和军队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技术骨干,还说有了我们,完成任务就有了信心。<br> 在生活中他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来自南方,穿着的棉衣比较薄。当时的津贴费很少,有的同志就要老家邮来毛衣和卫生衣。为此厂长多次专程去通信部交涉,最终达成了协议,由厂方免费供给我们伙食。这样我们除了部队发给的津贴费,还增加一笔部队能给予报销的伙食费收入。<br> 我们刚从学校出来,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虽然军校教学立足于前线急需,注重技能的培训,但真正动起手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虚心向老师傅学习,由于有理论基础,所以很快就上手了。例如生产的二号步谈机,该机采用超短波超再生电路,当时是热门技术。在军校时一位原国民党少将教员(曾留美),给我们讲授得很透彻。现在一接触实际电路,在技能上很快就超越了老师傅,成为生产能手。至于一号步谈机,工人在流水线上完成装配后,下面的工作我们全包了。这是一部固定频率的短波电台,由于当时军事需要,晶体频率要求严格保密,所以临时成立保密车间,设有门卫站岗,戒备森严,我们就在里面工作。当时为了赶进度,有一次我曾连续工作36小时,一边工作一边咬着干粮,上厕所也带小跑的。<br><br> 在生活上我们仍保持着军校生活规律,在厂内都是整队行走,呼唤着‘一二三四’口令,不时还大声唱着歌走。在食堂门前必定要唱一首歌,然后才进去就餐。这在厂内确实起到了轰动效应,尤其是对年轻工人,激发了革命热情,全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气勃勃的景象。<br> 我们有时还利用中午午休时间,在车间里随时随地,不拘一格的给工人们讲技术课,深得年轻工人们赞扬。想不到我们除了完成生产任务,这时期还做了一点群众工作。<br> 1953年3月,全厂欢送大会上,厂干部、工程师、工人师傅,他们由衷的发言,感人至深,惜别之情深于言表,有的还眼泪汪汪,七十年前这感人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div><br></div><div>(下图为1953年3月完成突击生产任务后合影。后排左二为作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