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连续几天,和老公絮絮叨叨最多的话题就是这次徒步的趣闻轶事,还一再强调他从来没有这么如此迫切的期待这篇游记出炉。看来,我俩在志同道合的路上越来越合拍了。</p> <p> 回来这么久了,一想起大山里的人家,滴滴答答的屋檐水,亮亮湿湿的黑瓦和院子里淅淅沥沥的芭蕉,木棂窗外薄雾笼罩的山谷,还有火塘里明明灭灭的火苗,总有一种直击心底的温暖。</p><p> 最后一次望远山徒步至今,算起来居然有两年的时间。脚步一旦停下来,激情也停了下来,真是年龄长了,惰性也跟着一起长。望着四天的行程计划书,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很是迟疑,但是想着行走在大山里的那份自由自在,还有一起风雨同舟多年的伙伴们,想想再过几年可能是真真走不出去了,还好,老公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准备好四天的给养一起踏上了徒步赤水的征程。</p> <p>人物上场</p> <p>哎!队长两口,这狗粮撒的……</p> <p> 伙食团长胖哥胖嫂,可惜这次掉队了。胖哥半路上结石发作,为了不耽搁大家,只有割舍行程打道回府。</p> <p>暖心小哥小方</p> <p>长腿欧巴小郭</p> <p> 以前的开心果,这次的公关格格巫。</p> <p> 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成功的把老公带进了坑里。</p> <p>第一天,早上6:30出门集合。目的地,赤水</p> <p> 两个包分别是23.4.和21.8斤,而且还有几公斤公共物质没放进去,四天的吃穿出行都在里边,这分明就是一个移动的家。</p> <p>按照惯例,先碰头,吃早饭,集合,出发。</p> <p> 往泸州方向行高速抵达赤水高山村进入山路盘旋,只见山谷云雾蒸腾,植被青翠欲滴,下的车来,冷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整个身心得到大自然的浸润,瞬时舒展开来。</p><p><br></p> <p> 有一本书里面说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p><p> 我的森林,我又来与你汇合了!</p> <p> 午餐后开始上山。雨中徒步,各种奇葩造型。</p> <p> 美丽成了格格巫</p> <p> 埃及艳后?</p> <p> 敌后武工队队长</p> <p> 山深路生,难得见到当地人,队长随时都在调整路线,这样的画面在后边的路途中已成常态。具有探险气质的队长对于在陌生的环境里徒步最是兴奋,路途中不确定因素、有或出现不可预知的新鲜事物正是驴友们崇尚的自由和勇于探知的精神。</p><p> 其实人是有原始本性的,挣脱现代生活的束缚,回归山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同吃同住同行,寻求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其实都是力求回归本性的表现。</p><p> 出门方知家里生活的安逸闲适,这样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拥有。</p> <p> 橙黄的柿子挂在树上点缀着秋天,很喜庆,很农村,也很中国。</p><p> 咬了一口,涩,脆,不够甜。完全没有小时候那种过年吃柿饼的感觉。</p> <p> 山高林密,终于捉到点若有若无的信号。</p> <p> 第一晚,格格巫和雪琴公关成功,做饭的土家族阿姨和房东愿意收留我们,虽然和谌老师理想中的宿营地有点差距,但是能在雨霾天有这么一块干燥的、容下60公分睡垫、小小的栖身之所已经是上天给予的最好的恩赐!</p> <p> 你是否也捕捉到了大山里的声音?毫无修饰的原声有让人瞬间的感动。原来是做饭的阿姨在厨房外一处有信号的角落玩微信,她和对方的交流竟然是这最原始的、最生动的音律。我偷偷把这一刻录了下来。</p> <p> 玩抖音也是山里年轻人最喜爱的消遣方式。</p> <p> 谌老师显然还没有跟上节奏,看来融入大部队生活还需要历练。</p> <p> 10.4日,整装,照相,出发。七个人组成的临时大家庭人员不多也不少。</p> <p> 和川西的天高云低、地阔山峥相比,贵州林深树密,山峦迤逦,如果把川西形容成一位棱角分明、硬朗帅气的青藏汉子,而贵州的山包容与亲和力更多一些,似一位朴实温柔的母亲。</p><p> 第二天, 我们依然在大山里穿梭。一路雨雾相随,能见度低,风景无法远眺,只能从一丛花、一片林感受这一方原始乐土。几年来的徒步下来,从最初的风景停留慢慢开始专注路途中的内心感受,正所谓有人乐此不彼的行走川西,而我却对贵州独有情钟。其实结果都是一样,最终都会忠实自己的内心,走进心中那片森林……</p><p><br></p> <p> 废弃的农舍都有一种心旷神怡的田园美,但是,理想和现实是有区别的,交通、卫生、信息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基本需求。看来我们只能怅惘在古人的诗情画意里。</p> <p> 可怜的队长,昨晚乐极生悲,脚被开水烫了,今天右鞋底板又掉了,大家研究着怎么才能把剩下的两天行程走完。</p> <p> 一路上泥湿路滑,加之长时间的山路跋涉令腿部力乏,脚步不稳,我走在格格巫后边,眼见她在下坡处接连好几个扑爬,最后摔的不敢迈步子。她赌咒发誓的说这次徒步是她的收官之作,我急了,说每次走路咱俩你倒数第一,我倒数第二,你走了,这个第一我不当!</p> <p> 中午经过一人家,在问路中主人得知我们是一群徒步爱好者,特意生火让我们进屋烤湿衣湿鞋。主人姓高,即将退休的年龄,在不远的镇上当老师,一家人趁国庆休假回老家。共同的职业在交谈中慢慢拉近了距离,谈论新冠疫情,谈着工作,谈着职称……女主人趁我们烤火拉家常时还悄悄准备了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和前边因为疫情而拒绝我们进门避雨的另外一家人相比,大家除了感动就是感叹了。最后总结,高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我们有义务把这份善良延续散发给身边的每一个人。</p> <p> 离开高老师一家,一行人又开始了风雨兼程。</p> <p> 小岩子村苟老人家,也是误打误撞问路转而同意我们在他家扎营。老人家几个子女都在城里,他是舍不下这儿的空气和老屋才没有搬走,有不远处的妹妹夫相互照应着。老人家院里屋外有着农村罕见的干净整洁。</p> <p>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环顾四周,院子洁净光亮,阡尘不染,屋檐水如同散落的珠帘。雪琴随口奉上一首王安石的《书胡阴先生壁》,真是心生快意。</p><p> 茅檐长扫净无苔,</p><p> 花木成畦手自栽,</p><p> 一水护田将绿绕,</p><p> 两山排闼送青来。</p> <p class="ql-block"> 大家齐心合力用最简单的食材制作最丰盛的晚餐,在这里,人人都是大厨,个个都是主人。</p> <p> 又当爹又当妈,队长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p> <p> 嗯,谌老师今晚有点感觉了,正在积极朝组织靠拢!</p> <p> 主菜青竹笋炖鸡,配菜清炒南瓜片,还有小郭的拿手嫩韭黄摊鸡蛋面饼及队长的热腾腾的香肠,再从地里扯一把挂着雨水的小白菜佐汤,轻酌几口老人家自制的蜂蜜酿酒,夜雨冷风隔在门外,泥炉炭火正新,室内温热明亮,人人酣畅尽怀,大家在苟老人家度过了难忘的一夜。</p> <p> 10.5日,告别老人,整装待发下一站。</p> <p> 再见,老人家,愿您喜乐平安、身体康泰。</p> <p>莫非是传说中的熊嘎婆?……</p> <p> 离开小岩子,一路登高攀垣,四个小时后登上了此行程最高峰。如果是晴天,这个位置可以远眺重山奇峰之俊秀,只是雨雾茫茫,那就近观她的烟雨曼妙之美吧!</p> <p> 又有点信号。几天下来,大家总结,电信这几年超越了移动。</p> <p> 翻过山头,透过雨雾前方隐约一片混凝楼群,原来是附近的避暑楼盘,原始与现代的突兀衔接,有点让人始了未及,仿佛有穿越的恍惚。</p> <p> 进入小区,很多空置楼盘,现在是避暑淡季,又逢下雨,几乎没人。从保安诧异的眼神里,似乎我们是从哪儿钻出来一群怪物。</p> <p> 大山信号时有时无,一直无法定位,也几乎碰不到村民,只有根据经验朝着大方向前进。</p> <p> 走了两天的山路,后转为平地,走路带风的谌老师。</p> <p> 因为几天小雨不断,路上硬生生的给冲出一条河滩来,我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头过了河,但是对于个矮腿短的格格巫就是一场不小的考验。看着她双脚踩在水流中晃动的石头不停的调试着身体的稳力,真为她捏了一把汗,还好,有惊无险的过来了,大家都为她欢呼雀跃了好一阵子。但没走多远,队长发现定位不准确,路线错误,还得原路折回。害得格格巫再次险渡“赤水”。</p> <p> 第三天,也是最艰难的一天。从出门开始雨几乎没停过,除了中途在一间小木屋稍作停留吃了路餐,换了衣服,基本都在深山老林里,连续几天的雨更使人迹罕至的山路增加了难度,一行人基本上坡靠爬、下坡过梭、手脚并用连滚带爬,一天下来个个成了泥滚龙。</p><p>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凡事小满则可,不可大满。</p><p> 中途走错了方向,耽搁了今天的行程,天色已晚,不宜再前行,每个人从头到脚除了背包全部泡湿,大家又冷又饿,现在急需扎营的地方。目前为止,连续三家村民都把我们拒之门外,格格巫的公关此时也不起作用了。走在漆黑的夜路上,大家都感叹着,好运气都被昨天用完了。</p><p> 最后折返回去,还是下午在路边休息的那家好心人收留了我们,全部安定下来已是9点左右。</p> <p> 第四天,返家,望着重重远山峰峦叠嶂,我们会骄傲的说,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来过!</p> <p>如果你爱他,</p><p>请带他去纽约,</p><p>因为那是天堂;</p><p>如果你恨他,</p><p>请带他去纽约,</p><p>因为那是地狱……</p><p> 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最流行的经典台词,我觉得把它套用在游记里倒是挺贴切:</p><p>如果你爱他,</p><p>请带他去驴行,</p><p>因为那是天堂;</p><p>如果你恨他,</p><p>请带他去驴行,</p><p>因为那是地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