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甘南是一个神圣而又令人向往、如诗如画的地方。它是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处。</p><p>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变的气候特点,造就了甘南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神秘独特的宗教和民俗,在这里可以寻找到世外桃源的那份宁静…… </p><p> 天高地阔,欲往观之。2020年国庆期间,崇阳山野户外俱乐部一行14人甘南行就是在这片地界游走。我们领略到甘南美景,也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变更 ,意外收获到白雪皑皑的高山草原雪景, 还有甘肃、四川、青海文化交流荟萃。甘南汇聚了太多的美丽元素,草原、湖泊、雪山、花海、湿地、森林、河流、牦牛、羊群、远山、村落...这是一个名付其实的九色甘南!</p> <p> 中华祖庙,寻根圣地。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p> <p> 庙宇中睡莲静静绽放</p> <p> 天水麦积山,山峦叠翠,群峰耸峙。尤其是烟雨笼罩,横云飞渡之际,犹如进入海市蜃楼的幻景,形成“麦积烟雨”。</p> <p>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麦积山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p> <p> 麦积山开凿于十六国晚期,北魏、西魏、北周间大规模建造。其后各代亦续有修凿。现尚存洞窟一百九十四个,各种造像七千馀尊。壁画大部分剥落,但尚可看出古代中原画风的面目。</p> <p> 陇南官鹅沟,湖泊如珠、峡谷如线、瀑布如织,居住有藏、羌民族3000余人,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服饰、风俗。</p> <p> 沟内山岭重叠,幽谷纵横,青山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飞溅。</p> <p> 官鹅沟的山,灵秀中透着刚劲质朴;官鹅沟的水,清澈之中蕴涵着柔情婉转。</p> <p>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是一个由一圈俏丽的崖壁包裹着的一个藏族小村寨。到达当晚一场大雨给旅途带来一丝担忧,没想到第二天清晨大雨戛然而止,但见雨后的云雾飘渺环绕于奇峰岩壁之间,幻若仙境,森林,寺庙,藏居和自然风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绝美的藏区风情的田园风光。</p> <p> 这里的藏式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上,经幡迎风飘扬,清晨山间云雾缭绕,是传说中甘南“最后一座桃花源”。</p> <p> 在扎尕那村,接待我们的央宗卓玛,手脚利索、不善言词,见人总是一脸腼腆的微笑。</p> <p> 勤快的白云小姑娘和她调皮的两个弟弟</p> <p> 海拔3000多米的仙女滩</p> <p> 黄河第一湾,位于四川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前,黄河自青海巴彦喀拉山的源头下来,一路斗折蛇行,缓缓东流到四川境内,在索克寺前突然又折回向西北而去,河道如“S”形,从而形成荡气回肠的黄河九曲第一湾。</p> <p> 黄河在此横切径为300米,白河横切径为400米。黄河于此断流程中,为四川与甘肃之界河,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p> <p> 登高攀上索克寺庙后面的山顶,眺望着美丽的河谷,感受着在夕阳下的那种独特的美。</p> <p> 若尔盖大草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的结合部的川西北大草原,是中国的五大草原之一,也是以牧为主的藏族的聚集地。若尔盖草原广袤无垠,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帐篷点点。当坐在行进于若尔盖大草原的车中,眺望着车窗外蓝天白云下,郁郁青草中悠然自得的羊群和牦牛,跳动的思维,不由会在心中升起廓然空阔的心绪……</p><p> 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是沼泽泥潭,危机四伏,约有一万多红军将士长眠于此,中央红军正是在突破腊子口天险之后,才踏上了进军陕北的道路。</p><p> 今天,再让我们走进若尔盖大草原,感受无边的美景,缅怀艰苦卓绝的历史。</p> <p> 这里山峦起伏,茫茫原野与辽阔幽深的蓝天自然地融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p> <p>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p><p> ——金庸·《神雕侠侣》</p> <p> 简单,安静,自然,淳朴,这就是花湖。静静的躺在若尔盖草原的腹地,以她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博爱,清纯的情波,滋养着这里的无数生灵。行走在湖内的步道上,呼吸着草原的新鲜空气,领略着草原迷人的风光,你会觉得那种远离尘嚣的恬静,抛开事物的轻松,摒弃烦恼的舒畅。</p> <p> 虽然花湖的花期已过,但湖光涟漪一片,白云倒影婆娑,景色依然迷人。远处草原上的牛羊、湿地里的水鸭,湖面上的水鸟,无不怡然自得。辽阔中不失秀美,壮丽里蕴含锦绣,在让游人感受心旷神怡之余,更领略到水天一色的别样风情。</p> <p> “郎木寺”其实是一个地名,它地处四川省,甘肃省交界地带,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和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小镇由一条宽不足2米的小溪一分为二的,小溪还有个惊掉下巴的大名——“白龙江”。江北是“赛赤寺”属于甘肃,全称“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全称“安多达仓郎木格尔底寺”,郎木寺古镇上还有一座逊尼派的清真寺。一条小溪,两个省份,三个民族,喇嘛寺和清真寺并存,众生同饮一江水,共赏一片云,呼吸一方清新的空气。</p> <p> 走不尽的回廊,转不完的经轮!</p> <p> 郎木寺始建于1748年,地处甘川两省交界处,依山傍水、殿宇嵯峨。郎木寺设有四大学院,有300多名僧侣在此学习修行。</p> <p> 清晨,雪后的郎木寺,仿佛是一个佛国仙境。</p> <p> 行进在碌曲的路上,雪后初霁,一片银装素裹,万物素雅淡妆,显现静谧清晰的美。</p> <p> 甘南草原的豪放,令人荡气回肠;猎猎寒风中经幡招展,为高原增添了壮美与苍凉。</p> <p>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这里有恢宏的寺院建筑群,供奉着无数的巨大佛像和精美的雕塑,壁画,法器等。拉卜楞寺还是2004年《天下无贼》电影的取景地。</p> <p> 严格地说,这里不仅仅只是一座寺庙,也是学校,在藏族“拉卜楞寺”跟“清华大学”一个地位。这里保留了全国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组成。学僧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历经十几年的学习修行。</p> <p> 佛学院此刻也是课间休息时间,僧人们开始三三两两的聚集一起闲聊。</p> <p> 刘队和小喇嘛开心地玩起了丢皮球</p> <p> 穿梭在寺庙的巷陌中,不时与穿裹红色僧袍的喇嘛擦肩而过,恍若隔世。看到此背影,不由想到一个成语:绝尘而去!</p> <p> 回到兰州,我们的习惯,每去一地,只要时间允许,必去博物馆,更何况甘肃省博物馆珍藏了众多珍贵的文物珍宝,是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彩陶鲵鱼纹瓶,仰韶文化器物,1958年,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瓶腹绘黑色人首形的鲵鱼图样,属于国宝级文物。</p> <p> 彩塑“一佛二菩萨”造像出自天梯山石窟第3窟。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南50公里张义堡。天梯山石窟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到439年之间开凿,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59年由于修建黄羊水库,在经过详细调查、清理、记录、拍照、临摹等工作之后,天梯山石窟的大部分文物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p> <p> 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共5件,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组成,大小套置在一起。最外层为石函。 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敕令将所得14粒佛骨舍利送入泾州大兴国寺(今大云寺)地宫供养。武则天时期,伪造载有女人当皇帝故事的佛典《大云经》,并“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处,藏《大云经》,使僧人升高座讲解”。在这一政治背景下,泾州在隋大兴国寺遗址上建造泾州大云寺,动工之际,发现了隋代供养的舍利。武则天认为是吉兆,遂请人精心打制金棺、银椁、铜匣,以玻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配以石函,藏入地宫,建塔立寺。</p> <p> 东罗马鎏金银盘。靖远出土的银盘系东罗马早期遗物。此银盘卷唇,圈足。曾鎏金,现已大部分脱落。盘内满饰浮雕花纹,分三圈置列。外圈饰相互勾连的葡萄卷草纹,其间栖有小鸟。中圈外缘饰连珠纹,中列一圈为奥林匹斯山十二神头像,每个头像左侧各有一动物。盘中的内圈为高浮雕的斜倚雄师、双手执权杖的男神,为银盘的主题花纹。这是东罗马银盘在中国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发现。</p> <p>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细泥红陶,这件距今5000余年的人头瓶,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古朴、大方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人头与葫芦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趣生动,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p> <p> 驿使图画像砖,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飞传文书,跃马疾驰。生动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被认为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p> <p> 汉朝人尚马,汉朝的军队威武雄壮,汉武帝不惜打光自己祖辈的积蓄,也要灭掉匈奴。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将星云出,也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等千古名句。</p> <p> 马踏飞燕。 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张姓将军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p> <p> 这些价值连城的器物、文字、图、铭刻……其实都是文化的载体,在博物馆静静地被展览着,和在书本里看到的文字描述,那种震撼,是不一样的。走在宽敞的展厅之中,仿佛徜徉在历史长河之中,能够时常到博物馆观看展览,是一件满足和快乐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