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船如织、湖光塔影、楼台殿亭、画阁曲廊一一一北京北海公园。

刘廉荣

<p>《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歌词优美,旋律轻快,今天再次亲临曲中之地,感受歌中美好的意境,看尽那绿树红墙、神圣庄严的白塔、海天一色、小船驶过掀起的波浪,仿佛重回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真是一种特棒的感受!</p> <p>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p><p>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nbsp; &nbsp;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p> <p>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nbsp; &nbsp;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p> <p>让我们荡起双桨&nbsp; &nbsp;小船儿推开波浪</p> <p>迎着太阳&nbsp; &nbsp;阳光洒在海面上</p> <p>水中鱼儿望着我们&nbsp; &nbsp;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p> <p>做完了一天的功课&nbsp; &nbsp; 我们来尽情欢乐&nbsp;</p> <p>亲爱的伙伴</p><p>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p> <p>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p> <p>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p> <p>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p> <p>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p> <p>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p> <p>迎着太阳&nbsp; &nbsp;阳光洒在海面上</p> <p>北海导游图。</p><p>北海公园以北海为中心,全园分为“北岸景区”“东岸景区”“琼岛景区”和“团城景区”四大区域。我这次不是因为时间关系(而是脚走不动了)。前两次都走"东岸"(当时不知北岸,因为中间隔着团城,中南海大桥),去年走北岸,今年又是重温北岸景区。之所以说是重温,主要是感觉北岸历史文化厚重。北海公园太大了!</p> <p>北海公园的建设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据说,浩翰的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瀛洲、方丈;山上住着长生不死的神仙。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都喜欢仿效一池三山的形式来建造皇家宫苑。</p> <p>北海采取的正是这种形式--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园中有吕公洞、仙人庵、铜仙承露盘等许多求仙的遗迹。</p> <p>北海公园水面开阔、游船如织、湖光塔影、楼台殿亭、画阁曲廊、建筑别致。</p> <p>琼华岛是北海中的一座圆形山岛。</p> <p>永安桥,连接着有白塔的琼华岛,而且用三曲桥身把南岸的团城城门和琼岛上的永安寺寺门巧妙和谐地连接起来。这座桥的两端有古石狮、有古牌坊,是北海公园内最大的桥梁,其与白塔山合在一起就是“北海”的标志。</p> <p>永安寺建于北海公园琼华岛南坡。琼华岛是北海中的一座圆形山岛,从十一世纪起这里就成为皇家御园,岛上遍布殿阁亭台,宛若仙境。</p> <p>公元1651年清代在前殿废殿的基址上建起了一座藏式白色喇嘛塔,并在塔前建寺,从此,琼岛又名白塔山,亦名白塔寺,公元1743年重修后,更名永安寺。</p> <p>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p> <p>铜仙承露盘是清乾隆皇帝仿汉武帝故事而建。于石座上竖汉白玉蟠龙柱,柱顶端立一双手托盘的铜人,通高6.6米。据记载,汉武帝曾在建章宫神明台置仙人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相传用其服药可以长生不老。清乾隆皇帝立此并非为了承露,乃是缀景之物。</p> <p>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泰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p> <p>五龙亭,酷似游龙戏水。</p> <p>五亭主次分明,飞金走彩,曲桥连缀,若浮若动,酷似游龙戏水,故称五龙亭,为北海湖滨的重要点景。</p> <p>中亭叫“龙泽”,上圆下方,双重檐。此亭为清代帝后钓鱼、赏月、观看焰火的游乐之处。</p> <p>中亭两侧对称而建四座重檐亭,左边二亭名为“澄祥”、“滋香”。</p> <p>右边二亭称为“涌瑞”、“浮翠”,是群臣陪伴帝后玩耍的地方。</p> <p>现在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三五成群的歌舞爱好者在此处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好不热闹。</p> <p>铁影壁,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p> <p>北海公园双面九龙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高5.96米,厚1.60米,长25.52米。壁的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而成。两面各有九条彩色大蟠龙,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壁上共有大小蟠龙635条。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唯独这座是双面壁。</p> <p>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p> <p>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建筑。殿内按照佛教普陀圣地情形塑有弥陀山一座,佛祖端坐,罗汉林立,喻义佛教西天极乐世界。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p> <p>静心斋,是北海最精巧的一处园中之园。清乾隆二十四年(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了静心斋(当时称“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p> <p>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四周以短墙围绕,南面为透空花墙,使内外景色交融。</p> <p>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玲挑剔透,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轩、桥相互辉映,景色幽雅,有乾隆小花园和园中之园之称。</p> <p>该园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是一座风光如画,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为我国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p> <p>静心斋东枕山,西倚寺,南面沧波,园内亭、榭、廊、轩、石桥、水池、叠石、假山以及楼台,殿阁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园林宏伟壮丽的气魄,又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的情趣。</p> <p>罨画轩。</p> <p>罨画轩,作诗,作画,地方。</p> <p>石桥。</p> <p>“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p> <p>“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p> <p>“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p> <p>“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p> <p>“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p> <p>“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p> <p>“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p> <p>“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p> <p>《万佛楼瞻礼诗碑》,碑高7.47米,碑身为四方形,四面各宽1.51米,碑首为四龙衔方形宝顶,四面卷刹雕行龙,南、西、北、东四面碑额分别刻有汉、满、蒙、藏文“御制”二字和乾隆帝题《万佛楼瞻礼诗碑》。但是碑文大面积已经看不清楚了。</p>

北海

镜清斋

乾隆

琼华

白塔

北海公园

花园

清乾隆

永安寺

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