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甘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名。朋友们说要去甘南,我并无兴趣,一则前两年去的都是大西北,二则脚疾未愈,心中踟蹰。友人相邀,说是下了我的米,不去不行。我搪塞说是老婆最近心怀不满,河东狮吼只是未到时候。老父七十九,生日快到了,我觉得出门是不合适的。我打电话确认父母不让我回老湾吃饭,父亲生日也不搞什么仪式,然后去看望了岳父母,也没说出门的事儿,就决定要去了。跟妻子说时,她淡淡地说“可以”,其实我明白她不乐意:新疆有疫情,她没明说;其实那距离好远,我也没明说。我就这样没有跟家人交待清楚,就决定远行了,远方是什么样的情形,我更不清楚……人生也许没有太清楚明白的事儿,这也许是人生的常态,太清楚明白的人生也许很累。</p> <p> 2020年8月7日,立秋,是个好日子,我们一行十人三辆车出发了。我是个不会操心的人,车啊什么的都由他们安排,想到自驾车不宜多带行李,我抗了一个包儿,提了两双鞋,怎么坐车,坐谁的车都顺其自然。同行者都是老驴友儿,无甚顾忌,一路上也是欢歌儿笑语,尽情抒怀。三辆车都有步话机,沟通很方便,行车依导航,也不用太操心。</p><p> 一天的行程,我们跨越了河南,湖北,陕西,四川四个省份儿,行程是1110公里。大别山,桐柏山,大巴山,一山更比一山高;丹江,汉江,嘉陵江,一水更比一水长。闻汉中稻香,看嘉陵日落;青山随车行后退,白云依蓝天追逐。夜晚九点,我们终于到达了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小镇——青木川。</p><p> 入住了提前定好的酒店“一叙园”后,我们才好好地吃了一顿晚餐。这里的菜有着明显的川味特色,饥饿使得饭菜让人吃起来更美味,几口白酒下肚,一天的疲惫都得到了补偿。酒足饭饱,一夜酣睡,醒来天已蒙蒙亮。</p><p> 同行的山里人约我出去转转,车开了几公里就到了四川广元的青川县,再往右前方就是甘肃陇南的康县。这里真是一个一脚可以踏三省的地方。回到古镇吃过早餐,我们去镇上转了一会儿,说实话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现代古镇。几个要门票的景点儿我们并没进去,街道两边统一的仿明清古建并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门店里要么卖吃的,要么卖纪念品。街道上的人并不多,走过廊桥,街道变得狭窄,大致保留了老街的样子。十年前去过凤凰古城,对那里的商业氛围就很反感,这个青木川显然没法儿和凤凰古城相提并论。说实话,如果不是顺道儿,这个青木川古镇,除了名字给了我们一些遐想,实在是不值得专程来一趟的。</p> <p> 八月八日上午九点半,我们离开青木川镇,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花湖。导航的距离就是四百多公里,预计下午到达景区是没问题的。出发一小会儿就到了甘肃陇南地区,这里山势高大,直插云霄,山腰上时有村庄出现。从地理位置上看应该属于岷山山系。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有两句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应该是这里吧。想想当年的岷山千里白雪,看看眼前的大山,红军长征的艰难不是现代人读读书上的文字就能理解的。山的南坡植被茂密,北坡植被稀疏,很多都是人工固草的痕迹,地貌也荒寒很多,看着通向高峻大山里的羊肠公路和电线杆儿,真觉得这里不适合人类生活儿。</p><p> 人类在和自然的斗争中,辗转迁移;在民族的争斗中,选择住处。水草丰美的地方,河谷的冲击平原当然是人类的首选,但总有些人注定要在那些边远的荒寒的地方生活。历史上一些国家消亡了,一些民族也消散了。一个人就像一粒偶然散落的种子,或成参天大树,或成被蹂躏的小草儿,好在我们从来都没有屈服过,似乎也并不想苟且,虽然平凡,但心中总是向往着诗和远方。</p> <p> 我们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城匆匆吃过午饭,在饭前,我去看了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和纪念碑。2010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型的泥石流,其破坏程度百度上有记录,这里不再赘述。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防灾减灾,时刻铭记。</p> <p> 天空中乌云翻滚,掩藏着心中的恐惧,我们驱车上路。一路逆白龙江而上,公路随着山势在两岸间忽左忽右,白龙江深切入高山的峡谷中,江面并不宽阔,架桥修路以中国现在的技术那都不是事儿。公路两边顺着山沟的的末端修有泥石流导流槽,对着江面。如果是小型泥石流可以直接冲入江中,随水流冲走,不至于造成大的灾害;如果是大型泥石流就会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下游群众可及时疏散。人类在和自然的相处中总是在不断改进相处的方式,以求和谐发展。江上有很多发电站,单个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数量多了就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产生巨大的能量。舟曲县白龙江上的电站的发电量每年达三亿度,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江两边的山峰直插云霄,向更高更远处伸展,裸露的山体植被稀疏,土石疏松,难怪这里泥石流灾害频发!</p><p> 我们逆江而上,车时而穿过新修的隧道,时而又在江边的313省道上行进,导航不断提醒我们改道,我们依然跟着感觉走,并不理会,顺着新路宽路主路走就是了。山上不时有碎石滚落,偶尔能听到碎石砸在车上的声音,让人害怕,又不敢多说话,生怕声音大了会惊落大的石块儿。此时,司机除了专注于加速前进,别的什么也不想。</p><p> 很快我们到达了甘南州迭部县的茨日那村,这里有毛主席旧居。茨日那革命遗址位于甘肃省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1935年9月13日—15日红军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进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主席住在该村一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从路标看,腊子口在我们身后58公里的地方。我们在江边的休息台上休息了一会儿,眼前奔腾的江水东去,带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如今这里游人如织,安静祥和。此时白龙江上游方向的山腰间电闪雷鸣——电闪可见,雷鸣不闻,也许是距离太远了,一场暴雨即将来临。</p> <p> 我们从茨日那村出发,想在暴雨前冲出峡谷,但是暴雨还是和我们迎头相撞了。驱车逆江而上,迎着暴雨行驶了十多分钟,眼前突然一片光明,我们的车行驶在一块山间小平原上,这里的河边绿树成荫,白龙江水平缓而悠闲,远处山上树木葱茏,白云在半山腰上升腾散开,好一派江南丘陵水乡的景色。经过长途跋涉,一路爬升,我们终于到达了青藏高原的边缘,这里已经是中国地形三级台阶的第三级了。想想这两天我们从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县城出发,穿越了中国的中部,从江淮平原的西北边缘到秦巴山地再到岷迭山系一直到青藏高原的东缘,海拔落差有三千多米,我觉得我们的司机真是了不起,我也为我们这个群体感到骄傲!</p><p> 停车拍照后我们继续前行,路上的青稞黄了,这饱含能量的麦子正等待人的收割。时有牛羊出没,它们好像很守规矩,只在路上行走;时有藏族的老人小孩出现,神态悠然,并不匆忙。远处的藏族村寨有炊烟升起,在雨后夕阳的映照下安静宁秘。导航把我们导入了一个藏族的村寨,我们看到人们在小河边搭起了帐篷,女人们在河边汲水洗涮,男人们围坐在村前的小广场四周闲谈,小孩子们在打篮球,老人围着白塔转圈祈福。他们是在聚会吗?我不得而知。我只是觉得这就是生活!人和人,人和自然就这么和谐地相处。进入迭部县的藏区后,一路上都能看到村寨边或寺庙旁边的白塔,我也了解了一下白塔与藏传佛教的的关系:白塔一直被藏传佛教惯用,代表圣迹出现过的地方。白塔作为一种象征宝物,供信徒顶礼膜拜。同时又具有威慑力,能够压制一切邪恶力量。白塔是根据尼泊尔带来的佛塔样式建造的,由于它们表面都涂抹着白灰,圣洁白净,所以又被称为“白塔”。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著名的吐蕃王朝,先后从唐朝和尼泊尔两个渠道引进佛教,印度佛教开始在我国藏区传播。长期以来,由于藏族佛教徒以造塔作为一种修德积福的途径,无论僧俗都热衷于建造佛塔。</p><p> 我们无意中路过了藏族的村寨,前方的路越来越窄,由于路况不熟,只好调转车头重新回到313省道上。从导航上看离我们的目的地花湖还有几十公里。在行驶了一段山路后,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起伏连绵,随着山势向天际伸展。小河在草原上随着地势弯弯曲曲地流淌,时不时有更小的溪流汇入,夕阳的余辉把河水染成温暖的金红色,把成群结队穿过公路走向山边的围栏的牦牛染成了金红色,把一望无际的草地和鲜花染成了金红色。此时的大草原有一种神秘庄严宁静而又温暖的氛围,我只有静静地去感悟和领会。我的内心宁静而温暖,没有尖叫和大喊的冲动,虽然我的内心确实是被震撼到了。</p><p> 这就是传说中的若尔盖大草原。若尔盖草原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其行政区域包括四川省的若尔盖、红原、阿坝、松潘,甘肃省的玛曲、碌曲,青海省的久治等县,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15万。若尔盖草原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块特殊的区域,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也被称为松潘高原,相对于我国中东部的低海拔地区,它是高原,而相对于它东边的岷山、南面的邛崃山、西边的果洛山、阿尼玛卿山、西倾山以及北面的西秦岭等山岭,它却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是高原上的一个盆地。</p><p> 在日落的时候,我们赶到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花湖景区(若尔盖通往朗木寺的213国道边),当然景区已经关闭,我们决定去四十九公里外的县城住宿。到达若尔盖县城时天快黑了,时间也差不多九点半了,路上有一个路牌上写着“红原”二字,红原县在若尔盖县的南面,1960年建县,周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意思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大草原,原来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红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地方。有意思的是我们河南南阳的社旗县也是周总理亲自命名的,意思是“社会主义的旗帜”,原来的名字叫“赊店”。从地图上看“九曲黄河第一湾”景区还在西南方向,但我们这次的行程没有安排。</p><p>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宾馆住下,吃过晚饭,已经十一点多了。同行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高原反应,头晕乎乎的,稍微走快一点儿就心慌气短。去过西藏的朋友告诉我们,不要洗澡,以防感冒;走路上楼梯要慢,不能急。出门旅行真是长见识了。若尔盖县城的海拔有3400多米,和西藏拉萨的海拔差不多,我们出现高反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只不过是不同的人反应的程度不同罢了。我们约定第二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出发,在去花湖的路上看草原上的日出。</p> <p> 八月九日早上,我和山里人准时起床,但要想十个人统一行动就不太容易。六点二十分,在日出还有三分钟时我们才出发。几辆车一路狂奔,向着昨天来时的花湖方向冲刺,刚冲到离县城几公里的山坡上,就看到浓雾从草原上升腾扩散,我们急忙停车,拿起相机手机拍照。才几十秒钟,大雾从远方的地平线上袭来,若尔盖县城由清晰变得模糊,我们也几乎被大雾淹没了。我们上车,加速飞奔,我们要超过浓雾前进的速度赶到前方去看日出。还好,我们的车才狂奔了几分钟,就在下山的山坡上看到太阳从右边的草原上升起,我们急忙停车,在路边拍了起来。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万丈,草原被照成了金红色,草原本来是绿色的,此时恰好被初升的太阳照耀着,说是黄色的是不准确的,说是红色的也不准确,那色彩就是黄红交融的金红色。草原低洼处的雾还在扩散,仿佛是在做最后的挣扎,身后的雾消逝了,在强大的太阳面前,一切都显得渺小。我们的眼前一片光明,草原睁开了眼睛:牦牛群开始从围栏向远处涌动,毡房上升起了炊烟,藏族妇女们在挤奶,土拨鼠们从地洞里钻出来跑跑跳跳活动筋骨,小河泛着明光顺着昨夜的方向向着远方流去。</p><p> 我们邂逅了若尔盖草原上的晨雾,又如愿以偿地看到了草原上的日出,心情真是美美哒。余下的行程轻松愉快,车载音乐播放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一会儿坐到车的左边看,一会儿又坐到车的右边看,怎么看都看不够,怎么看都是新鲜的。在距离花湖景区不远的地方,因为时间还早,我们终于禁不住要下车去和大草原来个亲密接触。又因为是早晨,草上有露珠儿,我们没办法儿在地上打滚儿,女士们当然是各种摆拍,男同胞们也摆出很酷的造型。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我们放下了各种矜持和面具,用赤子之心释放着灵魂深处的快乐,毫无顾忌,更没有掩饰。我因为长得难看,不大爱留影,就自己拍起了影子,初升的太阳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足有十几米,这影子拍起来很有趣儿,这才是真正的剪影。玩够了,我们才驱车到景区门口儿等候,只是这高原上早晨的气温很低,虽是盛夏,也才七八度的样子,景色是美丽的,温度是冻人的。</p> <p> 因为来得早,我们成了第一批进入景区的游客。进入景区,要走过一条很长的科普长廊,关于花湖湿地的各种珍惜动植物都有介绍,看这些东西要记住就很费脑子,我很懒,走马观花,没记住什么东西。从立交桥上跨过213国道,就进入了景区,上了摆渡车后,藏族的司机口中念念有词,估计是在念经,反正一句没听懂,我们要尊重别人的信仰,车上的游客并没有人去打扰和催促。公路修得很窄,有些地方突出一些作为会车的地方,估计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吧。下车后就是木栈道,一直通向远方。喔!我们已经走在了海子的上面,这就是美丽的花湖。</p><p>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天气很好,天蓝云白,云量并不大,而且并不在头顶上,这恐怕是对我们这几天辛苦的最大奖赏。来得早就有个好处,不用看人潮,自由任信,随意欣赏和拍照。湖水清澈见底,水生植物自由生长;鱼儿游来游去,人至不去;鸟类嬉戏追逐玩耍飞翔;白云倒映于湖中。湖面呈现出各种色彩:天的蓝,云的白,草的绿,各种水草的花儿有着不同的颜色——这也许是花湖名字的由来吧。 </p><p> 有两只燕鸥似乎是在恋爱,它们有时落在观景台的栏杆上嬉戏,有时又飞向天空,有时一只停下来张望,另一只却在空中飞翔。我走近那只停在围栏上的燕鸥拍照,手机一直对着它拍,它似乎很配合,直到我的手机距离它几十厘米时它才飞去,我能感觉到它并不怕人。我只是拍照,不会伸手去抓它;它自在玩耍,该飞走时就会飞走。我们彼此亲密,又懂得距离产生美,这也许就是人和鸟类的和谐相处吧。有意思的是,当我走到下一个观景台时,那两只燕鸥仍在嬉闹,我又走近去拍照,它们仍然很配合,我敢肯定的是我看到的是同一对燕鸥。地盘儿这么大,足够它们玩耍的。</p><p> 在观鸟台上,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在嬉耍游玩儿,花湖是众多野生飞禽的主要栖息地,湖面上游弋着赤麻鸭、灰雁、白骨顶、天鹅等珍稀动物,观景的栈桥延伸到了湖里,信步走到小路之上,看碧波荡漾,听声声鸟鸣,独自去体味那种浩淼与无垠。天鹅、黑颈鹤、丹顶鹤、藏鸳鸯、燕鸥、秃鹫、老鹰......这些鸟儿时而在水中嬉戏追逐,时而又成群飞向空中,它们应该是在做游戏吧。野鸭们有的在睡觉;有的在捕鱼,想吃一口儿就钻到水下轻松得抓一条,浮出水面儿一仰脖儿就吞了;有的三五成群儿;有的形单影只。这是一个有趣的食物链儿:鱼儿作为鸟类的食物,它们悠闲从容地游弋,即使同伴儿被吃掉,也不惊慌。难道它们早就看透了生死轮回的道理了么?曾经看过一本书中讲过藏族人不吃鱼,也许在鱼看来人并不可怕,生死已经由命了,何不从容地面对生活儿呢?看看我们内地的鱼,小小儿的都很惊诈,一点儿动静儿就逃得贼快。也许是地域不同,这藏族地区的鱼似乎就从没有被遗传过害怕的基因吧!</p><p> 湖水透彻的蓝,是那种无法形容的纯净;缱绻在水天之间的云彩,有着魔力般的妖艳。这景致令人想越过栈道一直走到湖中心去,或许那里,会有更大的幸福。这是一个能让人心灵纯净的所在,天地人交汇成一个整体,如果说人间有天堂,这也许就是天堂的样子吧。</p><p> 我们绕着栈道转了一圈儿,游人已经如织了,红男绿女,摩肩接踵,花湖真是一个有魅力的地方!我从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这次一来才觉得自己见识太少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景上有景。只是我的水平有限,无法儿把花湖的美描述得精彩,但是花湖在我的心中就是天堂的样子——阳光灿烂,白云悠闲,不寒不燥,万类自由;身体舒适,心情舒畅,无牵无挂,精神自由。</p><p> 中午十一点,我们告别了花湖,向下一个目标尕海进发。这次旅行是把甘南当个由头儿的,迭部扎尕那被网友儿描述成世外桃源。因为返回迭部要走回头路,而且路况不好,我们决定这次就不游玩了。打算去而又没去的地方,心中会留下无限美好的想像。下次再去也就有理由儿了。</p><p> </p><p> </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