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终南山,中国文人灵魂里最后一方净土,诗人们把它装帧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在盛唐的诗歌中低吟浅唱。或许也有可能在其中待价而沽吧,于是乎便有了终南捷径的说法。总之能在一方诗意的,净土中退守隐居,是中国文人最后一丝尊严和守望。</p><p> 今年长假有幸驱车进入这样一个清净之地,心里倍觉欣喜,也是对我这半个文人心的一丝抚慰。因天气原因,秋雨缠绵,雨时有时无,无须打伞,雨丝儿若有若无。远望雨中的终南山真像隐身在云雾中的仙山。山顶与高空相接,云气与雾气相接。虚无飘渺,仙气升腾。让人不自觉吟诵“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的诗句也让人不自觉的想起这里面肯定住着修道的神仙。</p><p> 走近此山,走进此山,才真正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王维的“清泉石上流”诗句涌上心头。这是一片清凉的世界,到现在为止,你才明白,山因水而多情,而妩媚的真正含义。到处是潺潺的流水,各种石头在水中清晰可见。最今人神奇的是水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从山上泻下好像一条小小的白练从山涧垂下,精致而优雅。有的隐身在从林深处,突然跳出在你眼前,那飞出的水花如珠玉轻溅,你的脸上,衣袖上沾满水雾,那溪水仿佛调皮的孩子和你嬉戏,让你心生无限爱意。</p><p> 还有的夹在高大的石壁中,曲折回环,形成一股激荡的清流,就像生命中最高昂的乐章奏响,演绎了流水最精彩的部分。最有趣的是一块大如石磨的石头,横亘在小溪流中取名曰“静心石”石头上面平滑如境。溪水刚冲过险境,在平静的流经平地,坐在河中心的石头上,再加上清幽的环境,是不是能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上乘之境,也未可知。也有的几股水聚拢在一起形成一个深潭,这时水就变成深下可测的绿潭,潭底的水草和石头上的绿苔使这水绿油油的。如果向下一看,就会产生凛然寒意。总之,水的姿态神奇多变,令人目不睱接,心旷神怡。这样的水绵延回环流经四五里地,水中各种各样的石头清晰可见,甚至连那上面的纹理和绿苔都清清楚楚。水很浅,大多不过十几厘米,如果不是栏杆挡着,真想下去掬一捧清泉,那肯定是无限清洌。</p><p> 除了水,终南山上的树也是一大亮点。正值深秋,黄色,绿色,红色交织在一起,从低处向高处看真是诠释了毛泽东的一句话“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改成万山缤纷,层林尽染更为恰切。幸好今天下雨游人不多,没有破坏这里的氛围,清水,绿树,远山,共同构成了一个清幽的世界。让人走在终南古道上,能慢慢地体悟那旷古的禅意,也能想像天人合一,道心天成的喜悦。</p><p>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现在也真想搬一把古琴坐在山水氤氲之中,燃一炉袅袅青烟,抚一把古琴坐在静心石上,与天地相通,体悟自然静美,忘却尘世俗事。而那明月就是灵魂那澄澈的道心。还应向终南前行,踏着中国文人永不止息的诗句,探索中国的文化音符。</p>